孩子的身高是家长们非常关注的问题,虽然先天因素很重要,但随着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和很多年前相比,孩子们的平均身高提高了不少!
身高体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的身体发育状态,所以家长也是为了孩子的身高问题操碎了心,但现实中,单靠跟同龄宝宝比,看自家宝宝的身高是高是低并不准。
每个
年龄段的孩子
到底多高才算达标?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0-7岁宝宝们的身高标准表,快来对照,看看你家孩子达标了吗?
注:表中3岁前为身长,3岁及3岁后为身高,以上数据参考卫生部颁发《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整理
影响
宝宝身高
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
父母的遗传基因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身高的差异有 60%~80% 是基因决定的,而剩下的 20%~40% 则归结于环境因素,所以如果夫妻双方身高一般,但孩子还是有几率通过后天的运动、补充营养等措施,超越父母的身高。
充足的睡眠
孩子在睡眠状态下,体内的生长激素分泌增加,可促进全身各部位的生长,特别是骨骼的生长,宝宝睡眠充足了,醒来后精神也充沛、情绪愉快、不吵不闹,而且胃口也好,更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不同年龄阶段每天最合适睡眠时间:
婴儿(4-12个月):12-16小时
幼儿(1-2岁):11-14小时
学龄前(3-5岁):10-13小时
学龄儿童(6-12岁):9-12小时
青少年(12-18岁):8-10小时
营养的补充
尤其是宝宝现在处于快速生长阶段,需要每天摄入充分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为将来健康的体格打好基础,6个月以下母乳或配方奶粉的宝宝按需喂养,6个月以上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可以逐渐尝试不同种类的豆类制品、蛋、鱼虾、奶类、瘦肉等动物性食物,富含维生素C和A以及钙等无机盐的蔬菜、水果等,饮食均衡营养的同时也注意不要过度喂养,避免宝宝肥胖。
适量的运动
宝宝在出生的3~4个月后,就可以尝试帮助宝宝做一些轻巧的伸展运动,从而活动全身,并逐步锻炼起宝宝的各项基本能力,如爬行、翻身等。
大一点孩子会走路了, 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压抑孩子的天性,适当让孩子自己跑跑蹦蹦跳跳,运动可以促进人体血液流通循环,改善骨骼骨质的健康状况,所以有助于长高,但要注意小孩子的骨质和肌肉还是比较脆弱的,运动不要过激过量,防止拉伤碰伤。
疾病的影响
儿童的身高增长也会受疾病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身高可能与慢性疾病有一定关系,而体重受急性病症影响;
如果孩子一直落后,定期监测仍然持续落后,那还需要警惕存在基础疾病的问题,在检测期间要结合体重以及之前的生长发育情况来综合判断,并配合就医建议检查激素水平、骨龄等,来帮助确认孩子状态给予治疗。
家长们一看到自家宝宝身高比同龄孩子低,就会发慌,其实三岁前的宝宝,身高增长并不是匀速的,而且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但是作为家长要注意:定期测量身高,必要时检测骨龄、生长激素等,以准确判断孩子身高落后的原因。
在标准值内或高于标准值的家长们,也要注意及时给予优质的膳食和平和的心情,充分给予宝宝最好的呵护。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74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