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点:
消息面,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时隔13年再次启动特别国债,预计将用于促进消费,刺激内需对冲外贸造成的冲击;这是历史上第三次发行特别国债,前两次是1998年和2007年,发行特别国债后市场都产生了- -波不错的机会,在目前经济和股市低迷时再次启动特别国债,后市行情值得期待。从盘面看,上周五两市再度上演高开低走的戏码,在券商板块带动下,大盘盘中- -度冲破2800点关口,无奈市场极弱,成交量低迷,投资者追高意愿不强,市场无功而返,大盘2800点得而复失。题材板块方面,淘宝特价版正式上线、力推”超级工厂计划”, C2M概念股横空出世,可适当关注。两市总成交金额为6300亿,深圳市场成交量再创近期新低,仍需控制仓位,耐心等待机会。
大盘再次冲高回落,主力净买额和流动资金继续流出,说明场内外资金仍减仓, 市场整体依然弱势。平均股价的短线上攻和中线上攻依然低迷,反映资金进攻热情不高,量能低迷,市场难有作为。
仓位建议:三成
核心策略:
市场总是高开低走、冲高回落,严重打击了 多头士气,但目前市场的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没必要过于悲观,本轮调整很多科技电子股跌幅达40% ,风险已大大释放, A股的机会正在酝酿之中。市场时间换空间完成调整后,定能出现一波不错的反弹机会,保持耐心,关注超跌科技股的反弹机会以及大消费板块优质个股的机会。
看清阶段市场的危与机
外围政策刺激经济的手段下了猛药,但依然阻止不了国外疫情的数量的继续攀升,若高峰期还没有到,那么疫情相关的主题类个股,必需品类个股则继续容易受到资金追捧,毕竟这是需求拉动的,而整体市场来看,大部分的金融资产还是有波动的风险,石油价格上不来粗疫情数据下不来,都给全球市场带来高的不确定性。
大盘技术:沪指.上周收出三月份第二根周阳线,但周涨幅不足1% ,振幅达到5.61%,可见在连续两周大跌后, K线的反弹是相对谨慎的,资金的担忧其实通过成交量的萎缩就能看出来,上周日成交额的水平由七千亿元的水平萎缩到六千亿元的水平, 其中上周四和周五的成交额是最低的水平,也是成交额从日万亿萎缩超三成的幅度了,所以整体指数就算出现急跌后的反抽,总是让人感觉乏力,场内资金的抛压阻止了指数的向上突破。本周对沪指和创业板指数来说, K线或会考验5日线和10日线的支撑,指数真正的好需要看到两个基础的信号, -是放量,二是5日线成功上穿10日线。
一季报的担忧 :通过国家统计局数据, 2020年一二月份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了38.3%。1-2月份,烟草、有色、油气开采、农副食品加工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1.5%、28.3%、 23.7%和2.2%。此外,医药行业利润同比下降10.9% ,降幅明显小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2月份, 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利润下降,其中,电子、汽车、电气机械、化工等重点行业利润分别下降87.0%、79.6%、 68.2%和66.4%。
这样来看,绝大部的上市公司的一季报的肯定难拿出好的成绩单了,有增长的行业基本上都是:生活必需品的方向,农产品和食品的角度可能会好一些,而下降的行业来看, 生物制药算是下滑最少的,这也是为什么阶段部分生物制药类个股的表现还相对稳健的原因,但电子制造方面的、科技方面的个股,受一季报的冲击相对较大,应该是资金回避风险的主要方向了。
要不要降息成为热议:实在美国一次性把利率下降到0放大招的时候,就很多声音或很多预期我国的央行也会跟进下调利率,但从美国实施下调利率后,我国央行一直没有表态,市场反而又通过脚投票来表现出疲软的态势,颇有一种倒逼央行下调利率的走势,但下调利率这种方式,实容易造成CPI继续提升、有碍住房不炒的政策实施和汇率的贬值压力会上升,所以央行确实很理性,如期期待降息,不如还是预测央行通过MLF利率和7天逆回购利率这些工具调节或者通过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来释放流动性,存款基准利率是调整利率的最后选择。所以大家的降息预期在短期容易落空了。以预期降息去做操作,容易犯错,这点要注意了。
主题观察:
国外的疫情数据继续飙升, 主题可以继续关注[新型病毒]产业链, 其中防疫物质和药物等的需求,在国外其实是大增的,所以当前在需求端去发现市场的机会,必需品当中的食品和药品,同样是容易受到疫情的情况影响而吸引资金,其中疫情数据结合操作模式,还可以发现超跌模式的口罩了个股,也包括领涨类个股。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转载请联系笔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68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