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孩子自我价值感的培养是教育唯一的出路(二)

孩子自我价值感的培养是教育唯一的出路(二)

孩子自我价值感的培养是教育唯一的出路(二)


(续上)

4.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要当扼杀孩子智慧萌芽的刽子手。

好奇心就是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孩子生下来大脑是一张白纸,而从生下来那天起,孩子对身边的事物都感兴趣,对新异刺激都表示关注。随着身体的发育,她要通过自己的感官去尝试,去体验,去探索。最明显的两点表现是:一是好问。我们经常听到的是,"天上为什么会打雷?会下雨?""为什么花儿是红的,叶是绿的?""白天星星躲到哪里去了?""晚上太阳下山了,是不是回家睡觉了?"他还会问:"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的妈妈的妈妈是谁?"等,有时问得你哑口结舌,甚至面红耳赤。二是好动。他们经常充当小小的破坏分子,摔坏玩具,拆东西,甚至拆开电视机,看看那些说话、唱歌、跳舞的小人,躲在哪个角落里,或者是翻箱倒柜拨弄父母的书籍或心爱之物,他们把自己种的种子天天挖出来,看看它是怎样发芽的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引起的。

虽然好奇心人人皆有之,但孩子的好奇心不像大人那样受局限,而是表现的无拘无束。孩子正因为有天生的好奇心,才促使他们去探索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去接触各种事物。这样的接触与探索,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童年生活,而且获得了有关外界事物的状态和性质的知识。同时,由于外界各种事物的刺激,增强了大脑细胞的活力,加快了大脑神经细胞的快速反应,使大脑的潜能得到释放,使孩子的创造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而我们有些家长却把孩子的好奇看成"胡扯八道","歪门邪道","离经叛道","钻牛角尖","不务正业",总想让孩子一门心思用到提高分数上。对于孩子的好奇心表现为"不耐烦",甚至斥责。对孩子来说,就目前和将来,仅课堂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用的,这适应不了形势的需要,因为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我们都知道,当前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只是表面现象,竞争的实质是当前世界是人才与智慧的竞争,创造与创新的较量。你是个人才,不一定会创造;你有智慧,不一定会创新。作为一个民族,不创新就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过一段令国人震撼的话:"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不允许有爱因斯坦那样'离经叛道'的现象出现,这样只能培养守业人才。"

就孩子本身而言,好奇是共性的,但孩子的侧重点、触及点各有差异。你的孩子在这方面好奇,获得了这方面的知识,而别的孩子却对这个方面的知识一窍不通,相对来说,这时你的孩子就是独一无二的,它就会感到自豪和骄傲,增强自信和勇气,在他心目中会产生这样一个信念:你引我也引,我比你更引。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正确对待孩子的所谓"离经叛道"行为。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孩子叫周军,上五年级时,他的妈妈被班主任叫到学校,说周军在数学课上把一条蜥蜴拿出来玩,全班女同学吓得尖叫,乱哄哄的。老师给周军的结论是:淘气包,贪玩,常捉弄女同学,学习成绩不好,希望家长配合。他母亲把周军领回家,并没有批评他,她认为:不分青红皂白训斥批评,是教育者的大忌。她心平气和地问孩子:"你抓蜥蜴,不怕咬吗?"儿子说:"蜥蜴没有毒,不咬人。""你怎么知道?""书上说的。""什么时候抓到的?""七八天啦!""这么久了,你喂它什么?""我没有喂,书上说,它饿急了会咬掉自己的尾巴。"我想试一试,看是不是真的,至今他还没咬掉自己的尾巴。母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膀,鼓励他实践下去,并指导他如何作好记录。还叮咛,不该把蜥蜴带进学校,影响班级纪律。两个星期后,儿子兴奋地说:"蜥蜴没尾巴了!"母亲与儿子一起剖开蜥蜴的肚皮,在它的肚子里找到了尾巴,儿子兴奋得不得了。正在这时,县里要举办科技发明小论文竞赛,母亲指导他整理蜥蜴实验观察报告,送到县获二等奖。后来同学们选他担任科技活动小组长,还当了学习委员,先后考进县重点中学和大学。十几年来,周军先后得到20多次奖励,并被单位委派两次出国深造。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创造与创新也是孩子的天性。他们脑子没有那么多的框框,善于打破常规,创造新秩序。好奇心与创造是相辅相成的,好奇心是前提,创造与创新是归宿。在儿童时代,孩子们不可能把神舟七号送入太空,但孩提时代的好奇,却是他们未来在太空遨游的第一个踏板。比如,孩子未经家长和老师的指导,把红色和蓝色搅在一起,结果他发现了紫色,对大人而言,不算什么,但在孩子的眼中,这是神奇而难忘的杰作。因此,我们要珍惜孩子的好奇,保护孩子的好奇,并善于把孩子的好奇引入恰当的轨道,就像周军的母亲那样。

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要把孩子的好奇引入大自然,观察花草虫鱼,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电闪雷鸣。要把孩子引入知识的海洋,讲故事,做实验,逛书店,购书刊,用书籍满足孩子的好奇和求知欲。其次,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一要鼓励孩子提问,不能对提问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孩子一旦失去好奇心,再重新激起是相当困难的。高尔基说:"对儿童的问题,如果只回答说'等着吧,长大了就会懂',这等于打消儿童的求知欲望。"

二是回答孩子问题要有启发性。对那些定向性的问题(如"是什么"之类),可以直接简明的回答。对那些有因果关系或较复杂的逻辑关系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是"与"不是",要引导孩子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让孩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答案,并告诉他:这些事,你上学以后读的书多了,懂得的道理多了就会知道的。三是如果孩子提出的问题,大人确实不知道,要切记不要乱说,防止误导。如实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等我查查书问问别人再告诉你。"尽可能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案。

5.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把孩子的意见不当回事。

在生活中常遇到这种情况,大人在谈事情的时候,孩子突然插进嘴来,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或主见。不少家长这时都会不耐烦地说:"去去,到一边去,小孩子懂啥!""安心学习吧,别管恁些闲事!"有时孩子即使说得对,大人也不听取。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什么也不说,想说也不说。孩子认为,既然你把我的话当回事,你说得对,我也不听。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了互不信任,互相猜疑,互相对立,互相敌对的关系。

Luke老师认为教子成功的第一秘诀是调整亲子关系,关系不正,教子不成。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应是朋友关系,不应是主仆关系,应该做到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孩子对家务事发表意见,不管对不对,合理不合理,一定有他的理由,家长要认真听取,酌情采纳。这样,既显示了家庭的民主氛围,又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觉到他是这个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他的一言一行都要对这个家庭负责,对家庭的每一个成员负责。他要设法不使自己成为家庭的累赘和包袱,而要使自己成为家庭兴旺的动力,从而自觉做到自控、自律、自强,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尊重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反映了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是民主和谐的家庭,或是专制独裁家庭两种生活方式,决定了两种家庭的生活命运,也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当前,民主是主流,从大的方面讲,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是一种管理国家的方式,从一家一户讲,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民主的生活方式,意味着自由、平等、尊重、宽容、多元、妥协、接纳等观念浸透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体现于生活的每一细节。什么是"民主"呢?民主就是尊重。尊重别人叫修养,渴求别人的尊重叫人性,每个人都有自重感,自尊感,不尊重别人就是不通晓人性。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说:"人性至深的本质就是苛求别人的尊重。"孩子也是如此,但更渴求的是父母对自己的尊重。爱因斯坦说:"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让每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敬。"阿克顿说,民主的实质,就是"像尊重自己的权利一样尊重他人的权利。"由此我们引申到家庭教育,对孩子一定要尊重,尊重他的生存权、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隐私权。

我们要教会孩子尊重,即尊重别人尊重自己。要孩子学会尊重,家长首先尊重孩子,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就会以什么的态度对待别人。你尊重了孩子,孩子就会尊重你,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尊重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会赢得别人的关注和合作。一个不会尊重别人的人,是孤立的,可悲的,在社会上是站不住脚的。教会孩子尊重,就是培养一种民主素质和民主的生活方式,是给孩子奠定将来的立身之本,是一笔足以让孩子幸福一生的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同时,也为国家培养真正的公民。

从与家长的沟通中我发现,凡与老师关系不好的,与同学格格不入的,关系紧张的,在家里与父母的关系也不好。追其根源,是父母对孩子不尊重,十个孩子至少有八个挨过父母的打,在家里说话不算数。我们常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给我初一,我给你十五。"说的就是你看不起我,我也看不起你。要想使孩子养成懂事,懂礼貌,努力学习的好习惯,家长就要从尊重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细节做起。

(待续)

:本文是"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编转。"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以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免费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导演讲、家庭教育咨询、传递正能量、传播优秀文化为己任。更多精彩,敬请收藏和关注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相关视频,您可在优酷网搜索"教师教育培训演讲王仁元"即可获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6620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