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这个时候,为了产后修身修心,也为了收住脾性带好女儿,我去了瑜伽发源地—印度瑞诗凯诗。在那小城生活了整整一个月后,我对印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在深入印度文化后,我也更理解了我们中华文明的精髓。
这篇文章,我将自己去年在印度一个月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供大家参考,也希望更多走出去的人,体验到别人的民俗后,更爱咱们中国的文化。
01
香港出发
2019年阳春三月,经过香港转机飞往印度德里。那一天,香港的天灰蒙蒙,而我的心却出奇地明晰透亮。
在香港机场合影
02
德里-瑞诗凯诗
德里落地后,没有久停,直接转坐大巴赶往瑜伽圣地瑞诗凯诗。
瑞诗凯诗距新德里250公里,位于印度东北角,三面环山,印度的母亲河—恒河穿城而过。
一路上,阳光直射,烈日炎炎。但是印度路警一律不允许拉窗帘,说自从2012年德里公交车强奸案后,所有公交车不允许拉窗帘。
仅仅250公里的路程,在中国大概2个半小时能走完的路程,在印度,我们走了将近10个小时。
印度的高速公路,就是我们中国的乡道,关键还没有路灯,尘土飞扬,让人有了初到荒漠的错觉。
途径的一段印度公路
03
印度的牛
终于到了瑞诗凯诗。
传说,瑞诗凯诗是洗涤灵魂的地方。
真正来到这个地方了,发现瑞诗凯诗确实是洗涤灵魂的地方,每一寸空气都在考验你灵魂的清透与浑浊:因为牛无处不在,牛粪也无处不在。
在印度,牛是神灵,是印度湿婆神的坐骑,神圣不可侵犯。只要走出去,哪怕小巷道里,也有可能和牛狭路相逢。
04
恒河
几千年以来,恒河被视为印度的“母亲河”,如同中国的黄河,孕育了灿烂的印度文化。
近些年来,恒河被印度人蹂躏得不像样了,生态污染极其严重。
但是在瑞诗凯诗,恒河刚从喜马拉雅山口跳出来,水依然冰冷,仿佛还能找出雪的痕迹;水依然清澈干净,似乎可以直接喝下去。
这里的人们,爱河胜过生命。有很多人,依河而居,傍河祈祷,日日年年。
恒河远观和近看
05
街头流浪汉
如果问世界上最神圣的乞丐在哪里,我一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在印度。
乞丐本是一群弱势的城市边缘群体,但是在瑞诗凯诗,很多乞丐竟然是修行多年的长老。
他们宁愿终日忍受高温酷热,在伸手便可抓到好几只牛蚊子的马路边上或坐或躺;散漫,似乎如此光明正大。
到了晚上,他们直接睡在店门前,一条长长的街,一条长长的铺连铺;乍一看,如同进入了死人世界。
印度式的乞丐
06
瑞诗凯诗的桥和摩托车
小城有两座桥,中国人称为一桥、二桥,至于真实的名字,早已忘记。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理应是一副萧瑟的感怀图,可走在桥上,只有震慑人心。
小桥是中国七八十年代的吊桥,桥身终日晃荡在恒河之上。窄小得只能并排走两人的桥面,摩托车来来回回飞快穿梭,震得桥好像要断了一样。
所有的摩托车都是汽油驱动,乌烟瘴气;小电动摩托估计在这样的路面确实也走不动。
这两座桥是小城河两岸唯一通行的路。
没了桥,小城就不复存在。
一桥的日景和夜景
07
印度珠宝商人
瑞诗凯诗城小,像只麻雀,但是五脏俱全,什么生意都有。
沿恒河两岸各有一条马路街,街两边小店鳞次栉比,卖什么的都有。其中,有家很大的珠宝饰品店生意很火,每天有不同肤色的人在店里选货。
而店里,只有两个店员:父亲和儿子。
父亲是老生意人,儿子看起来很显老。
土生土长在这里,但是富甲一方,在当地有餐馆,有珠宝店,有饮品店,别墅几套,门面N套。
如今,在微信上跟中国人聊得火热,说这边的石头、菩提子纯正,很多中国人识货,都从他这里买......
他开的餐馆在恒河岸另一边,相传摇滚乐队披头士在瑞诗凯诗时,常在他的餐馆里就餐,因此取名“Beatles Restaurant”。
印度商人:父亲(左二)和儿子(左一)
08
披头士在印度
1968年,风靡全球的披头士乐队四人来到瑞诗凯诗,师从灵修大师玛哈瑞诗·玛哈士。
每天,四人进行长达11个小时的静坐冥想,寻找内心的平静。
在瑞诗凯诗的两个月,是披头士成员之间最为特殊的和谐时光,也是他们乐曲多产的巅峰时刻。
仅仅两年后,乐队从此解散;12年后,约翰·列侬被枪杀。曾经的摇滚传奇从此不复存在,但披头士的天堂音乐依然循环播放中。
披头士在印度的瑜伽修行地
09
恒河唱诵
每晚7点,恒河边平地上,湿婆神像旁,由信徒领唱梵语曼陀罗。
唱诵的宏大,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知其肃穆。之前耳闻过,以为就是简单地唱唱,如今身临其中才知那韵律营造出来的意境,足以使人心静怡然,听着听着,感觉自己回到了小时候,坐在门槛上,殷殷盼望着母亲劳作归来。
面对恒和唱诵场面
10
喜马拉雅南麓的日出
见过家乡山头的日出,见过海上的日出,但是喜马拉雅的日出,还是第一次见,而且还是异国他乡的喜马拉雅山。
那一轮红日从山头钻出的时候,天空就像被突然泼了白光一样,耀眼四射。
顿时,大地都像沾了灵气一般,星光点点。
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向着太阳,双手高举,跳着我看不懂的太阳舞。
日出之美,在于普度人间。
喜马拉雅山南侧日出
11
印度饮食
瑞诗凯诗全城素食。
咖喱和恰巴提(印度薄饼)便是主食。很遗憾,两种都不是我的菜。
到下半个月,我们基本自己动手做饭。同伴珍藏的半瓶老干妈,再买点厝,拌点黄瓜,再把马铃薯切成方块浇点老干妈好好煮一煮,可以吃出红烧肉的味道来。
不要笑话,那段时间,最渴望的就是好好吃上一顿肉。
12
印度餐厅
瑞诗凯诗的餐厅普遍很小,西式风格明显,可能与太多西方人常住在此有关。
30天里,我们总共尝了15家左右的餐厅,有些直面恒河,有些依河而建,有些深藏巷中,每一家的菜系都是国际风范,印度咖喱、中国系、西方披萨甜点、日系料理、韩式口味......尝了不同的口味,还是喜欢中国系菜品,虽然完全没了中国菜的滋味。
13
印度纱丽
在印度,除了菜五颜六色之外,还有女人的莎丽。
不管什么大胆的颜色,都是沙丽的钟爱。
在大街上,虽然当地女人比较少出门,但只要看见,清一色沙丽装扮,有的头上顶着大包袱。要是看见别人拍她们,还能冲你笑笑。
看到这些穿沙丽的女人,终于感觉印度是那么的古老。
这不仅仅是因为莎丽装扮奇特,主要穿起来特别费力。我们试穿了一下,旁边还有印度女人帮忙,一套服装穿上去至少要20分钟。
14
印度寡妇与单身汉
在练习瑜伽的学校里,有个扫地的寡妇,叫Rhda;
离家几百公里来到瑞诗凯诗;一个月前,丈夫去世,没有小孩,每天扫完地后,她便陪着她的小狗,做做恰巴提,看着身边我们这些练瑜伽的人。
在通往恒河的巷口处,有个卖蔬菜的小摊,摊主叫Shiwan;
家就在摊位旁边,一家7口人,哥哥在靠恒河的街边卖饮料;他是个大学生,却非常显老,以为旁边那个几岁的女孩就是他的孩子。
每次经过,他都会主动叫卖:“Do you need vegetables? Good!(要蔬菜吗?很新鲜的。)”
Rhda和Shiwan,都是非常普通的印度人,他们青春,他们辛劳,他们的人生里总没有印度传奇。
印度寡妇和单身汉
15
瑜伽世界
30天里,走近瑜伽,走进瑜伽。
一间小小的教室,几位印度瑜伽老师,一群中国瑜伽爱好者们。这样的磁场里,我像不倒翁一般,即使累惨,也强忍着练习。
我知道,我们中国人对瑜伽的理解实在太窄。有多少瑜伽馆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会员塑身而仅仅只是习练体式呢?
而瑜伽,就如我们中国古老的《易经》,它的中心蕴意在于修心。
所以,冥想和呼吸也是瑜伽的关键内容。但在国内,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这点。
在这里,除了我们中国人,还有很多西方人,泰国人。很多人来这里就是为了练习瑜伽,寻找自己。
但练习完后,就像劳作一天总要回家一样,我们各自回归自己的国度。
写在最后:
为了锻炼身体和净化心灵,我去了印度;但除了瑜伽,我更了解了印度这个文明古国。
每个国度都有自己的习俗和文化,但每种文化终归是他们的。对于他们,这里是归宿;对于我们,永远是他乡,即便把印度换成其他发达国家诸如去过的美国、德国等,感知也如此。
在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流传至今而且依然蓬勃的文化类群。当从别人的文化里去看中华文明时,才知道中华文明中蕴含着深厚的包容、仁义和博识。
特别是这次疫情后,很多外国人认为中国是一个没有自由的国度,说封城就封城,说禁足就禁足。
但是他们永远不会知道,封城是我们全民的意愿,禁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良心觉知。
而他们如此认为的原因,就是他们根本不懂我们的文明厚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62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