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想必这首儿歌一定烙印在每个家长的童年回忆里,然而并不是一首儿歌就能唤醒"拾金不昧"的精神的。
近来有则新闻报道,说是一名河源的妈妈带着儿子出门散步,结果在路上意外捡到了一大摞的钱,当他们母子俩把钱捡起来清点之后发现金额居然高达四千元人民币。
这可是一笔"横财",甭管它是怎么出现在眼前的,这当妈的第一句就是:"宝,我们拿这些钱去买玩具吧。"
怎料平时视玩具为全部的儿子听到妈妈的"蛊惑"非但没有同意,还说:"电视上说路边的钱捡到是要交给警察叔叔的。"
母亲拗不过儿子,随即和儿子一大一小在现场等起失主,但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得已还是交给了当地派出所去处理。
幸好处于信息时代,在警方与微信的协力合作失主很快找到了。
然而就在失主掏出钱要奖励小朋友的时候,却换妈妈说了:"这是应该的,所以这笔钱我们不能收下。"
看完这则故事的家长们一定会替这个品质高尚的小朋友感到敬佩,那么一定有家长会疑问怎么才能教育出这样的孩子?
如何教育高素质的孩子?
1、家长的道德教育
学校之外,家长的教育对孩子一样是智慧启蒙的关键,所以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回家以后对耽搁对他的教育,一定要灵活运用课余时间启迪孩子,在这个孩子成长的节点给予帮助。
家长可以通过文学、影视剧或者通俗课本给孩子讲解文明与善良是怎样一种关系,如果自己有充裕的时间也要带着孩子出门,因地制宜地展开教育,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教导孩子在怎么样的情景下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当然,要鼓励孩子踊跃提问,通过亲子之间的互动加深对道德和善良的认识。
2、 适当的赞美
当孩子做了一件善事的时候,家长不要不置可否,应当在这件事上多多褒奖,当然,不是纯粹地称赞孩子,而是合理地夸奖方式是夸奖他这个行为是对的,鼓励他,让他知道这么做事情是非常有益的,这会让他们形成对做善事的积极心态。
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下成长,自然而然的也就培养出孩子助人而乐的善良心态了。
3、 多参与活动
学校经常有公益性的组织活动,家长千万不要因为觉得孩子会辛苦就替他们回绝,实际上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并不是在"免费"替学校打杂,而是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认识到帮助别人自己会收获怎样的快乐,并不是纯粹地付出自己的劳动力而已。
久而久之,习惯参与公益活动的孩子就会萌生出帮助他人的习惯了。
4、 以身作则
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所以当父母有什么行为的时候,都会通过孩子的表现反应出来。
家长应该知道,像上文所说的那个孩子的母亲并没有用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威拒绝孩子的提议。当时也许是试探自己孩子的品性,或者是被孩子的诚实善良所打动,我们毕竟不是当事人无法得出结论,但至少这位母亲没有蛮横地带走这笔钱,而是选择了和孩子把钱还回去。
这样的行为其实值得各位家长去感受,作为孩子的参考对象,假如父母的影子是正的,那么孩子的行为就不会是歪的。
结语: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秉承着美好的品德往健康的方向成长,但是这样的愿景不能靠孩子自己去摸索,应该要由家长去引领孩子走向这样的康庄大道。
这里是@绵绵宝宝说,欢迎大家关注我,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育儿身边大小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52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