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近几年国内的亲子综艺越来越火,像《妈妈是超人》、《爸爸去哪儿》等都是围绕这亲子间的主题而展开。很多父母都是觉得宁可少赚点钱,也要给孩子温暖的陪伴,这也是人生的指引呀。
可是想的都是美好的,如今的时代,很多父母给与孩子都是走过场式的"隐性陪伴",让孩子自己坐在一旁看故事,父母则是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或者是盯着手机屏幕不眨眼。
"爸爸妈妈,你们总是在玩手机,再不陪陪我,我就要长大了!"但是父母面对孩子的抗议,却疑惑不已:我不是陪了你去动物园,玩游戏了吗?
殊不知,陪着不等于陪伴,没有尊重陪伴的过程,孩子同样的也没有感受到父母的尊重,这就导致了没有任何意义的"隐性陪伴"!
"隐性陪伴"对孩子有害无利,最好不要有!
近几年随着时代的发展,"隐性陪伴"的现象开始广泛出现并引起热烈的讨论。那么,你们知道"隐性陪伴"到底是何物吗?
隐性陪伴是在普通陪伴基础上,相对于有效陪伴而言的;它比不陪伴更容易被父母忽视。通俗来讲就是,父母虽然有在时间上陪伴了孩子,但是却因为缺乏了互动和沟通,给孩子带来的是没有精神陪伴的隐性陪伴。
隐性陪伴具体表现在:用看管式的陪伴代替互动;用物质满足的陪伴代替精神的富足;用命令式的说教代替温情的沟通。虽然很多父母对于"隐性陪伴"还不太了解,但是对于这些具体表现你绝对是不会陌生的。
长期在隐性陪伴下的孩子,会缺乏交流变得沉默寡言,甚至孤僻不愿意融入社会;内心自卑,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爱意,心理上会受到创伤,慢慢就会像刺猬样露出尖刺隔绝外界。就像《变形记》里面城市主人公一样,不愿意和父母分享喜怒哀乐,变得叛逆敏感。
孩子是需要陪伴的,就好比龙应台说所: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关键的那十年最不能偷懒。可不要在孩子不再需要陪伴的时候,才恍然醒悟!
这三种的"隐性陪伴"误区可不要有
1、无交流互动式陪伴
陪的多不如陪的精,当孩子兴致勃勃的带着故事书要求你给他讲故事,父母手拿着手机敷衍道:"我们一起看书吧!好不好啊?"于是孩子伏在脚边认真的看书,而父母依旧刷着某音。在这个过程中漫不经心的抽出一点时间看看孩子。
其实在陪伴中,父母可以进行高质量的陪伴,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朗读故事,按照故事向孩子提问,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可比长时间无交流互动的隐性陪伴要有效的多。
2、物质和啰嗦的说教命令式陪伴
很多父母因为生活而奔波劳碌,缺乏了陪伴孩子的时间,所以就倾向于买一些玩具、电子产品送给孩子来代替自己的陪伴。还有些家长更甚,但孩子闹着不肯吃饭睡觉,就用电子游戏或者手机让孩子玩,达到目的。丰裕的物质陪伴虽然给了父母免去陪伴孩子的时间,却把孩子越推越远。
还有些父母则是少不了喋喋不休的说教命令,仗着自己是长辈,平日里没有过多的时间陪伴教育孩子,一逮着机会就恨不得把自己认为的道理灌输给孩子,指手画脚。如果让孩子觉得你陪着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待着清净,那就得不偿失了。
3、无细心观察的陪伴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做指导者,而是引导观察者。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在陪孩子搭积木、玩游戏、散步的时候就可以观察孩子的为人处世方面。如果孩子脾气霸道,性子很急躁,不是一味的去指责孩子;而是细心点发现孩子为什么这样,才能顺藤摸瓜找到解决方法。
在孩子陷入题目的困境,不是急躁的大骂:你老师没教你吗?这么蠢!而是仔细观察孩子的做题思路,给与孩子一个突破的点。
父母该如何避免"隐性陪伴"现象,给孩子高质陪伴?
1、选择陪伴时主角是孩子
这是第一点,在我们决定给孩子陪伴时,就应该全身心的陪伴,让关注点变成孩子。而不再是手机,工作,家务活。否则的话,也只是换了地方玩手机和工作。
在下班后回到家里,可以和孩子先休息一下,各自说说今天一天都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等做完饭打扫完家务,享受一会自己的时间。如果孩子要求和你一起拼图,你可以考虑自己的事情是否忙完了,再给孩子准确的答复。
拼图的过程中可以问问孩子颜色和图案,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将关注点放在孩子的身上。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你的陪伴和重视,他们也会很开心和积极。
如果你暂时有点事情,就和孩子好好的解释,比如答应好和他去公园,但是因为临时有事,"妈妈工作上出问题了,需要时间,我们可以下次去吗?"有据有理,孩子会理解的。可不要一边工作一边隐性陪伴孩子,这样的敷衍还不如下次再去!
2、双方的沟通互动才是高质
当然了,主角是孩子,但是你也别忘了,一台戏是需要主配角的相互配合的。
在和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少不了双方的沟通和互动,父母可以尝试和孩子进行多种多样的互动活动,来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和她们平等的朋友间的聊聊天,谈谈心,好比"你和小伙伴是不是吵架了,我发现你最近没有和他玩了,如果方便的话可以告诉妈妈吗?"走进孩子的世界,虽然有时候幼稚可笑,但也是童趣呀!
也可以睡前和孩子讲讲故事,在传达的同时可以给孩子提问:"你说,为什么毛毛虫可以过河呀?"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导演情景剧,演一个家庭笑剧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种亲密接触的互动沟通陪伴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促进亲子间的了解和体谅。
3、多样化的科学陪伴
不要局限于家里,我们可以放眼到更广的外界。生活处处都是教育。
可以带孩子去超市和菜市场,出发前可以让孩子一起商量需要买什么的清单,到达市场,可以和孩子讨论菜的新鲜和价格,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生活技巧。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计算简单的零钱找换,如何挑选蔬果。
其实陪伴的方式有很多,图书馆和博物馆文化的熏陶;郊外春游的大自然接触;和孩子一起DIY手工和蛋糕等。这些都可以提升孩子的素养和能力,父母也能得到休息的享受,感受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
有研究调查表明:父母每天只要花20分钟全身心的陪伴孩子,效果可好过三心二意陪伴孩子一天一夜。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给他们需要的陪伴和理解,有爱的孩子才能勇往直前!
我是小A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49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