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做母亲这条路上,从来没有放弃这个词

做母亲这条路上,从来没有放弃这个词

顺顺,职业女性,高级人资经理,曾为了事业和种种原因,耽误孩子的教育。

今天我们邀请她来做一场专访,聊了聊在发现教育方式出现问题后,她是如何去改变这一切的。

01

Q:在孩子教育上最后悔的事是什么?

A:“说到后悔的事,真的还挺多的。这几年我们也分析过,我们确确实实犯了几个中国父母常见的错误。

一是在孩子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期间(0-3岁),我们选择了拼搏事业,把孩子交给长辈;

二是等到发现孩子跟自己不亲时,我们把孩子接回来了,却错误的认为物质可以代替亲情,错过了跟孩子一起共同经历生活经验的机会;

三是在孩子小学期间,主张快乐教育,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虽然观点没错,但却没有把握好程度,导致孩子学习基础薄弱,初中之后就跟不上学习进度;

四是发现错误后,没有系统分析,而是病急乱投医,一味的给孩子报了很多辅导班,却从没想过孩子能不能接受,也没有想过跟孩子多沟通。只知道将自己‘以为正确’的东西强加给孩子。”

“这样总结说来,其实我们在教育上真的犯了很多错,可以说是一个错误集合。

回溯根源的话,可能一是因为我们当初没有做好迎接孩子的准备,二是没有学会如何跟孩子沟通。其实很多时候光是靠金钱,听教育者、老师讲如何带孩子是不够的,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所以需要每一位家长深入了解孩子,然后再选择适合的方法。

顺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跟我们说了很多。

刚生下孩子时,她和老公都想以事业为主,而且初次做父母,也没有想到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于是直接把孩子交给奶奶养育,他们俩则一心扑到事业上。

事业有小成,但顾此失彼。那一次孩子过三岁生日,顺顺回老家给孩子过生日,远远的就看到孩子穿着不太干净的衣服,蹲在家门口的地上玩着什么,看到自己的妈妈,也没什么反应,只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那一刻,顺顺感觉自己特别难受,跟心脏被人大力揪成一团似的。
后来确实把孩子接回来自己带了,又想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所以请了阿姨,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万事靠阿姨的习惯。

但顺顺很忙,很多时候,她回到家时孩子早就睡了,唯一的好处就是孩子再也不用玩泥巴,不担心孩子变得脏兮兮的。

02

Q:何时发现自己在教育理念方面有错误?
A:其实说到教育这方面,我觉得最让我后怕的一点是,明明是我们做父母的对教育理解的不对,但最大的受害者却不是我们,而是孩子。

可能也跟我们的工作性质有关系。因为是做商业的,习惯了在工作上运筹帷幄,快狠准的做决定,所以我们在教育中也是如此,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去做。

我们认为上辅导班、兴趣班是对孩子的逼迫,不愿意过早的逼迫孩子。后来才知道,你不逼孩子,未来自有社会去逼他。甚至不需要到社会,我们的孩子到初中的时候就跟不上教学进度了。

但直到那个时候我们还没察觉到是自己的教育理念出了问题,反而借助外部的力量,给孩子不停报班。初中那几年,孩子从来没有一个完整的休息日,真正做到了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去上课的路上。

但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得到好的结果,上了几年的辅导班,孩子依旧跟不上学习进度。辅导机构也说给我们退钱,因为实在带不了我们的孩子。

当时我们已经看到孩子稚嫩的脸上永远挂着疲惫,甚至不愿意跟我们交流,家庭关系达到冰点,已经到了内忧外患的程度,于是我们决定给孩子办理一年休学。

在休学的一年里,我们想了很多方法,接触了那种1对1全程陪伴式教育,机构说像我们孩子的这种程度,要从小学4年级开始补起,而且费用非常昂贵。

但当时最大的问题不是我们找不到好的辅导机构,或者承担不起费用,而是孩子已经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封闭了自己的想法。再好的辅导机构,也无法解决这个根本原因。

后来,我们接触到国际教育。相对国内教育制度来说,国际教育更注重素质教育,当时我也是抱着一种“只要孩子能有大学上,这件事就算划上完美句号”的心态,将孩子送去读国际教育高中。

当然,现在知道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但由此也可以得出,我们当时就是陷入了一种困境,无法自救。

03

Q:您开始接受教育学习培训,是不是意识到了这件事需要多方的努力?

A:对!说到这里我要提一句,固化思维要不得。

因为我本身是做人资培训的,所以我总觉得培训学习这种形式,是“当下激情满满,回家路上消退一半,第二天早上起来全部忘掉”,所以我个人比较抵触接受教育培训,认为这是在做无用功。

但我当时的处境是所有的方法都尝试过了,孩子去到国际教育学校两个月后又开始出现成绩跟不上,消极学习等状况。

我想着,总不能就这么认输吧?死马当做活马医,我自己先去上课试试看。

第一次培训,只有短暂的三天,但对我感触非常大:首先肯定是老师讲的好;第二点是教会了我用互动、换位的方式来思考,如果我是孩子,我处于这样的情景,我会是什么样的感想;第三点是教会了我们如何撕开问题的表面,直探问题的核心。

如果像我这样干巴巴的说,大家肯定觉得这些道理嘛,都懂的。但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我却花了这么多年都没有做到,自己也是很惭愧。


所以就像我一开始说的,固化思维很可怕,正是因为我们习惯了用对待成年人的那一套方式来对待孩子,才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

其实孩子哪里会懂社会压力有多大,他只会觉得妈妈好凶,功课好难,为什么不让我快乐的玩手机?

老师说要学会共情,并且多想想事情背后的含义。

举个例子,当时孩子经常一洗澡就是一个多小时,以前我们会很烦的,因为很耽误时间,以前我就会直接喊他赶紧出来,不要老是在里面发呆。后来学会了换位思考,为什么要洗那么久?其实就是逃避学习,逃避我的唠叨。

找到了问题的本质就好办很多,我会跟他说,如果我是你,我会迅速的洗完澡,然后躺在床上听听音乐,这样不比在卫生巾里呆着舒服吗?而且现在已经很迟了,爸爸妈妈也想洗澡。

一方面给他更好的选择,另一方面陈述事实,而且这样说确实很有用。

在尝到甜头之后,我也反省了很多,比如工作和生活中我都是比较强势,会在孩子犯错的第一时间打压孩子,让孩子依照我的思维方式去做,其实本意不坏,但久而久之导致孩子变得没有主见,只会依赖我。

当然了,这一点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变过来的,但只要在向好的方向转变,我都很激动,愿意为此不断努力。因为以前就像一片黑暗,现在好不容易让我看到了一点光亮,这已经让人欢欣雀跃了。


04

Q:如果现在让你以过来人的心态给大家介绍经验,你会说什么?

A:

1.孩子的教育是终生的,是多方面的,不是等到7岁送到学校,22岁大学毕业就可以了。

教育一定是父母双方都需要努力的。现在很多人都说国内教育是“学校靠老师,回家靠母亲”,一面是应试教育一面是丧偶式教育。这两点是要避免的。

当时我接受培训后,也跟我老公进行了深刻的交流,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比较迟,但没关系,我们还来得及。我们开始有意识的让孩子了解我们的工作,把他当成平等的对象进行交流,接触更广阔的世界……虽然慢,但还是有成效的,他不再抵触我们的肢体接触,有一次甚至跟他爸爸说:“爸爸你辛苦了,我想抱抱你。”

就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加上一个有点僵硬的抱抱,我老公这么一个硬汉眼眶就红了,他跟我说,我们的孩子是个好孩子。


2.教育的目的不是考上大学,不是好成绩,而是让孩子学会做人。

在我们接受培训的过程中,也认识了很多在教育上不那么好的父母,那些孩子确实成绩很好,但却缺少对父母的爱意和感恩。当时我们也遇到类似问题,孩子不认为我们这样做是对他好,反而疏远了我们。

这些真实的写照就是一个缩影,我们中国的父母可以说是为了孩子倾注全力,但却忘记教育孩子如何去体会爱、去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其实真正走向社会之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责任心、毅力等等,这些要比一张大学文凭重要的多。

3.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太迟了,开始教育最好的时间点只有两个,一个是怀孕即开始,另一个是“现在”。

不要担心迟,永远都不会迟。如果说走弯路的话,我算是走的很多的,浪费了很多时间。但对待孩子就应该如此,即便你走了999次弯路,也别放弃,因为第1000次可能就是正确的。但没有人可以给你保证,我们只有开始了,然后坚持走下去。

所以我也觉得,母亲确实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毅力的职业,千万不要低估一个母亲为了孩子而改变的决心。只要对我们的孩子好,我们什么都可以做到。

在父母们看来,自己的孩子懵懂无知的来到这个世界,总是希望能为幼小的孩子遮风挡雨。

但他们却忘了,自己也是第一次当家长啊,谁能教会他们如何做好这一切呢?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然后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孩子,并且绝不放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4515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