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与家庭接触,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比任何其它社会元素的影响都要早、要深入、要直接。成功的家庭教育,往往可以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孩子,而错误的教育方式也往往会让孩子误入歧途。
近日,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热播剧《安家》,通过一连串的卖房小故事揭露了人性百态,我们能从中看到生活里就有诸如此类的原型,而故事中的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更是引人深思。
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影响
房似锦的妈妈有着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当初女儿读书时本来能考县重点,却被逼着出去打工,对她不管不顾,后来,女儿长大挣钱后又将她当做提款机,三番五次向她伸手要钱,甚至直接到女儿工作的地方耍赖撒泼,害得女儿被停职,目的就是为了给儿子买房还贷。
面对没有母爱,只会一味索取的房似锦母亲,房似锦的亲弟弟和父亲却早已习以为常,变得麻木,他们虽然觉得不妥,却没有阻止,多少年接受惯了房似锦的金钱和资助。
被真正爱过的人,才能学会温柔。原生家庭对房似锦性格造成的影响,让她把钱看得很重,行为冷漠,丝毫不相信别人,不顾及别人感受,虽然工作能力很强,但只重结果不念情义。
溺爱出来的孩子不懂得感恩
像上文提到的这样极端压榨女儿的母亲,在现实生活中毕竟是少数。接下来要说的这对父母的问题——溺爱,才是真正生活中随处可见的。
《安家》剧中有一对博士毕业的小夫妻,看了很多房,因为手里钱不够,就一直犹豫不决。而另一对在上海开了十多年包子店的老夫妻,虽然没有其他买房子的人看着那么光鲜亮丽,但是一掏钱就是全款现结!
夫妻俩起早贪黑地卖一个包子一杯豆浆存的300多万血汗钱,全给儿子媳妇安家了。可惜到后来,儿子却在房产证上加上没结婚的女朋友的名字。他们想住进新房,却看着儿子的丈母娘先住进去了,自己像个串门的客人,儿子也只说了句,“你们先回去吧。”
儿子为何会变得这样丝毫不懂得感恩?
在他们曾经打理包子铺的时候,疏于管教孩子,又因为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就在物质上不断弥补孩子的欲望,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长期以往,孩子自然地容易把父母的付出当做理所应当,肆无忌惮地一味索取,从而导致孩子自私自利的性格缺陷。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是高质量的爱,不应该是物质化衡量的“倾家荡产”式给予。
严叔夫妇对儿子的爱毫无保留,这种一切包办式的溺爱,极易造就责任感缺失的下一代。至少严叔夫妇,应该为自己留出后路,也让儿子和媳妇有努力的空间,而不是坐享其成。
莎士比亚说:一个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能噬痛人心。
当溺爱的孩子长大后,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可能会发脾气、暴躁,也可能自尊心脆弱,受不了打击,融入不进这个社会。
因此,适当教育孩子,给孩子立规矩是每个父母应该做的。适度给予,也是父母要学习的。当孩子在商场哭闹要某个玩具时,告诉他“并不是你的每个要求我都帮你达到,想要什么需要你自己争取”。
嘶吼式教育下,孩子被扼杀了自信也更叛逆
《安家》中,有一对母子的关系让邻居都害怕。
“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你的脑子里都装着什么?”“你到底有没有带耳朵?”像这样,母亲每天在家表演着“狮吼功”进行连连指责,同时试图引起儿子的重视,但是儿子显然已经对母亲嘶吼式的教育有了“抗体”,完全不以为然。
孩子苏天培虽然在重点中学,但学习成绩并不好,每天写作业要熬到半夜12点。苏妈妈辅导作业也是心力交瘁,每天围着孩子转,各种大嗓门、爆脾气、崩溃咆哮都是常事。
现实生活中又有许多父母和苏妈妈一样,有着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花很多钱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进好学校,然后就只看成绩,其它都不管不顾了,总是觉得:“我对他还不够好么?他知道赚钱有多不容易么?怎么不懂得知足感恩父母?”
可能你们看不出孩子在这时受到的伤害,也难以想象嘶吼式教育对孩子未来的影响。
如果每一次在孩子调皮、哭闹或做错事的时候,家长都对孩子不是大声吼叫就是打骂,这种方式开始的时候很有用。孩子经常吓得话也不敢说,乖乖做事,父母也就认为这种方式有用,于是家里时不时会传出父母的大喊大叫,并加以威胁。
慢慢地,孩子逐渐习惯了被吼叫而变得麻木,他们为了躲避惩罚,会嘴上说着“再也不敢了”,双眼也直视着你,好像在认真听教训,但是内心早已不知在想什么了。
而且长久以往,这样不仅易造成孩子的自卑、懦弱的心理问题,还对孩子性格的发展、心理的健康有着不好的影响,或许这需要孩子用一生去治愈。
孩子是成长中的雄鹰,家长到底是让他逆风飞翔、搏击长空?还是折翼受伤、坠入深渊?
所以,家长朋友们,想要大吼大叫时内向想想会给孩子带来的后果,聆听孩子的心声,然后找到根本问题所在,和孩子一起去解决,就算忍不住吼了,打了,也希望能在事后和孩子好好沟通,说明爸爸妈妈那时候不是故意的。
同样是在家,有的家长和孩子相处不好,有的相处融洽,这都反映出,家长平时的教育有没有到位。好多家长喜欢用贬低、比较等方法来督促孩子的学习;还有的家长工作很忙,平时顾不上和孩子沟通,任由孩子自然生长;还有的父母溺爱心疼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受苦。
真正的教育,永远都是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因此,父母不要因为成为了父母就停止自我探索和自我增值的脚步,良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父母看着孩子长大,而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43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