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从古至今我国对于丧葬文化一直非常的重视。从古代《吕氏春秋》一书中便对此便有着很详细的记载“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不忍为,故有葬死之义。葬者,藏也。”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中寿终正寝才是意味着一个人真正的死亡。
吕氏春秋
我们所谓的寿终正寝是指的是:人在快要咽气的时候,为他擦拭干净身体,梳好头发,干干净净地离开。在死亡之际,家人要陪伴身边直到亡者离去,此为“送他最后一程”。逝者离去之后将其送到殡仪馆进行火化将骨灰装盒,举行殡礼送其入土。完成这些步骤之后在进行头七的守旧才算真正完成一个人在人生中的最后一程。
古代医疗技术落后,难产造成众多妇女离世
如今我国的医疗条件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了,但是在古代,由于医疗技术的落后,人们有时得一个流感便会被剥夺生命。古时候频繁地战争导致平民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但是即便是不参加战争的女子,在死亡率也是屈居第二,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古代女子分娩
原来在古代,女子大多数都在在家相夫教子,由于避孕物品在当时并不流行,所以很多妇女在一生中都会生七八个孩子,由于当时医疗条件的落后,有些妇女在生产过程中便难产死去了,还有些在产后护理过程中,护理不规范导致病菌感染也离开了人世。
并且在古代传统观念里面,都普遍认为“多子多福”,家里面的孩子越多,福报便多。因此每家每户都至少有五六个孩子。如今人们接受了更高等教育,已经将这一陈旧的观念彻底摒弃,如今的社会中平均一个家庭里最多只有两个孩子。并且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医疗行业越来越发达,母亲在产子的过程中承担的风险越来越低。
古代分娩的女子却不像现在如此幸运,古代的孕妇在分娩的时候最大的依靠便是接生婆,如果接生婆的技术非常高超,那么你在分娩的时候遭受的痛苦就会少很多,但是接生婆的技术高低不一,如果接生婆的在处理不了这个情况之下,那么只有靠自己自行分娩。
在分娩过程中,母亲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将孩子生出来之后便万事大吉。但是古代有些大家闺秀,在生产时忍受不了疼痛,有的甚至疼晕了过去,出现晕厥或者是假死的情况,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并不能检测出你是真死还是假死。在这种情况下,此妇女有非常大的生命危险,搞不好便会一尸两命,有些出现假死情况下的妇女被家里人认为已经不幸离世,便会匆匆为其准备葬礼。
分娩
其实在古时候出现假死的概率并不是少数,古人为了针对这一点,他们会将尸体停放在一处僻静之地,派专门的人进行值守,家人也会在旁祈祷上天,希望死者起死回生。但是,从史记上记载的文章可以看出,起死回生的概率几乎为零。
“假死”妇女被误认为真死,胎死腹中,死状惨烈
中华民族历经千年之久,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下面随处可见白骨的迹象。坟墓更是不计其数,但是有些坟墓却是非常的离奇,这些坟墓的离奇之处不是在于这个坟墓中有多少金银珠宝,而是墓穴的主人是生前便被埋葬其中。
1970年,在我国黑龙江地区发现了一座距今约200多年的清朝古墓。考古学家在到达古墓时,通过勘测发现了几个盗洞,为了查明墓穴中埋藏的墓主人,专家组立即开展了补救工作,进入到墓穴之后发现此墓中陪葬品被盗墓贼全部洗劫一空,只有一座棺椁在墓穴中央。
专家为了对墓主人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他们立即对其开棺验尸,结果却发现棺椁中的尸体蜷缩在一起,死状极其凄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专家为了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开始了取证。通过一番调查之后发现,棺椁中的女子并非正常死亡而是死于窒息,通过尸检还发现此名女子是一位即将待产的妇女。通过钻研历史资料才确定:这名女子应该是由于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假死现象,被家人误认为已经死亡,于是便将她入土为安。之后,女子在棺中苏醒想要逃离此处,无奈棺材埋于黄土之下,无论如何她都无法从中逃离出去这才出现了如此凄惨的一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条件会变得好。在母亲分娩过程中遭遇难产死亡的现象如今越来越少。在鉴定“假死”与“真死”的判断标准上更加严格更加详细化,相信在此之后本文记载的惨剧将不会再次发生。
参考资料:
《吕氏春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41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