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这个寒假已超过70天。
春天都来了,棉袄都脱了,夏装马上就要换上了,但是散养在家的神兽们,还没开学。
一开始,是国内疫情严重,娃们开不了学。后来,国内疫情可控制住了,国外疫情又蔓延开来,输入性病例不断增加,娃们开学一拖再拖。
到底啥时候能开学,权威媒体虽然一再报道,但都没有准信儿。前几天,央视再次发布消息:
继续推迟开学,具体时间经评估后决定!
面对一再延长的寒假,家长、老师、学生都有各自的无奈和烦恼,但是为了孩子老师会尽心尽力地去开展网上教学。
另外家长也需要扮演好老师的“助教”的角色,跟老师相互配合,让孩子学习得更加顺畅一些。
俞敏洪曾说过:“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所以在教育路上,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要做称职的父母。
一位作家说过,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童年时,父母于孩子而言是万能的,是唯一的依靠,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等到孩子长大了,独立了,就会和父母渐行渐远。
教育的黄金时期,也许只有十年,孩子的教育是一场无法撤回的直播,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在教育路上,千万别放养孩子。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懒,最终都会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其实有时候在孩子的成长中,老师和家长都不是万能的。老师能做的很有限,老师除了传授给孩子知识,能做的并不多,保证不了孩子的好习惯,保证不了孩子的好品行,家长也是。
所以,一个孩子的成长有时候更重要他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去体悟。
之前做直播的时候,经常会有家长朋友们给时代君留言:你家有育儿书吗?
时代君家有。
但是,尽管如此,我依旧认为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你“教育”出来的,其实很大部分真的需要他自己去体悟。
所以,今天时代君就给大家推出一期青少年文学书专场,书中有好多文章都在课本中出现过,是经典文章的收录。家长们不妨放弃功利化思维,多给孩子读一下文学名著,相信在文学世界的熏陶中,孩子们一定会更优秀的成长。
《一生自在》
季羡林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一生自在》一书,是一本体现季羡林自在智慧的作品。
全书共有五章,分别是:
“书卷伴青灯,足以慰平生” “从容坦荡,心装万物”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见识天地,遇见自己” “与其完满,不如自在”
季老望九之年谈人生,告诉每一位在人生旅途中孤独行走的旅客: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活得坦荡、清醒、自在。
《你笑起来真像好天气》
简媜 著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你笑起来真像好天气》是简媜写作30年精华散文自选集,收录《给孔子的一封信》《天涯海角》《水问》《散步到芒花深处》等名篇,涉及教育、工作、自我、自然、城市等生活主题。
简媜的作品通常有一种细腻典雅又卓尔不群的气韵,具有台湾文学清丽脱俗的风格。她善于洞察生活,有独到的观点,文字中自带人文主义的光芒,并且充满了对生命饱满的热情。
《万事有心 人间有味》
汪曾祺 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本书是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精选集,特别收录入选初、高中语文教材以及高考辅助阅读的《端午的鸭蛋》《金岳霖先生》《北京的秋花》等经典篇目,一本书阅尽汪曾祺的散文精品。
汪老先生写字、画画、做饭,把普通的日常活得有情、有趣、有味,并把他对生活的热爱通过一字一句传达给世人——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
透过汪曾祺的独特视角,生活里每一处细小的平凡都变得美丽灿烂。
《敬畏生命》
张晓风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收录著名作家张晓风经典散文作品,包括《敬畏生命》《行道树》《放尔千山万水身》《送你一个字》《念你们的名字》《雨天的书》等文学价值极高的文章。
张晓风的作品往往洋溢着一种空灵而温暖人心的情感,主题内容包括自然的美丽和对万物的敬仰,家的温馨和对亲人的牵挂,生活的美好和对生命的珍惜,有温暖,有感恩,有领悟,有释然。
余光中称其为“华语世界一支亦秀亦豪的健笔”,蒋勋更盛赞她的文字像沸水中复活的春茶。
《绿色的书简》
张晓风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收录著名作家张晓风经典散文作品,包括《只因为年轻啊》《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晴日手记》《近水》《一半儿春愁,一半儿水》等文学价值极高的文章。
《不知有花》
张晓风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不知有花》是张晓风执笔五十年的全新散文精选集,收录了《玉想》《不知有花》《遇见》《常常,我想起那座山》等文学价值极高的文章,还特别挑选了《行道树》《我喜欢》等被选入语文教材的佳作。
《慢煮生活》
汪曾祺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完整收录《五味》《昆明的雨》《人间草木》《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等经典名篇。同时新增《猫》《一技》《名优逸事》《和尚》《一辈古人》等罕见篇目。
从花鸟虫鱼、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旅途见闻等多主题出发。详尽展现了一代“生活家”汪曾祺的精神世界与生活志趣。
《万物有灵》
贾平凹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贾平凹老师四十年散文创作全新精选,收录自1981年至2019年的随笔六十六篇,共二十万字。着眼于自然的林中一花、河中一沙,通过对自然深情的抒写,还原生命的纯粹和本真,以及对万物生灵的思索。
这是一份对万事万物由衷的热情与好奇,对生命有所追求,并在追求中展现出浓烈的个人风格。更难得的是,横跨四十年,始终尊重生命的灵气,保持质朴与纯粹。这样的文字,值得一读再读。
《碗净福至》
蔡澜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描摹各色风味,趣品百态世相。写佳肴美食,也是写别样的风土人情和世相人心。既有对各地美食的悉心记录,也有对生活中常见食材的独特解读。
台湾失传的办桌菜,小樽鱼市的八角鱼,难得正宗的潮州味,舍命一吃的河豚宴……食物诱人的香气仿佛能从书里冒出来,最终又投射在我们的平凡生活里,化作用心对待的一日三餐。
《悲喜自渡》
季羡林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这本散文集精心收录国学大师季羡林创作的三十七篇经典佳作,记述了他对人生、自然、故乡、孤独的思考和感悟。
从《夹竹桃》《石榴花》的草木情怀,到《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思;从记录养猫日常的《咪咪》《老猫》,到回忆故人往事的《我的女房东》《一双长满老茧的手》,一路追随作者真挚朴素的笔触,体悟生命的万千悲喜。
淳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呆板,典雅而不雕琢。
《妈妈会沟通,孩子更优秀》
赵雅丽 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为什么要听妈妈的话,长大后你就会开始懂了这段话。”
这句歌词我们都很熟悉,出自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然而有多少孩子会因为长大后明白妈妈讲的道理而选择现在就听妈妈的话呢?错误的沟通会给孩子带来压力、痛苦、不悦,让孩子想尽快逃离,不管有没有道理他们都会选择拒绝沟通。
为了解决这个大难题,资深亲子沟通专家赵雅丽老师通过5堂高情商亲子沟通课及11种实践训练方法,让妈妈和孩子的沟通更加顺畅。
听懂妈妈的话并不需要长大才可以,只要妈妈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沟通,孩子一定会认真听你说的话,明白你讲的道理。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的愿望。因此只要我们会和孩子沟通,他们一定会变得更优秀。
《快乐养育法》
留佩萱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最怕我们现在拼命给予孩子的,是他长大以后用尽全力却无法挣脱的枷锁。
为人父母,不要因为自身对生活的万分焦虑,就去过度消费孩子的童年。要知道,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过快快乐乐的生活,学会过各种不同的生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41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