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以及家长应该如何选书,读哪些书?
应该承认,网络和电视,比书更具有吸引力,也更富有感官的刺激。庸俗的东西,总比高雅的东西,具有强大的诱惑。因此,不要寄希望于说,孩子一出生就有高尚的品格和品味。
一个孩子亲近网络和电视,不需要任何引导,但是要让一个孩子爱上读书,却是一个需要花费心思培养的习惯。
作为家长,我们有义务引导孩子亲近阅读,让阅读成为伴随孩子终生的习惯,就像我们有义务要教会孩子吃饭和走路一样。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热情?
家长注意这三点:
第一点,营造读书环境,让家里到处都是书。
这一点总是能做到的喽,餐桌、沙发、床头、厨房、厕所等地方,最醒目的位置都摆满了书,眼睛看到的都是书,手能摸到的地方全是书,把家里变成一个小型的阅览室。
第二点,就是父母身体力行做好榜样。
父母可以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读书上,每次逛书店发现好多喜欢的书,都买回来,送亲友也送一些好的书,把书变成家里的一种文化。
茶余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谈一谈读书的感受,也是一个非常美妙的氛围。
第三点,帮孩子买书。
有些家长吃一餐会花掉数百元,买一套衣服上千块,买套化妆品需要一个月的工资,眉头都不皱一下。
但是他们却舍不得花几十块钱,买几本好书来读一读。
好多家庭并不是买不起书,而是家长没有这方面的观念。
父母要随时逛书店,每次去都要打电话给孩子,看看有什么要带的书,把买书变成家里的习惯。
这样孩子即使不爱看书,出于礼貌,也会随便说上几本。渐渐的孩子就会养成读书的习惯。
好,这是三个方面,我们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家长只要用心,这个没有什么难度,这肯定都是能做到的。
到底要读哪些书?
第一类书,有助于丰富常识的书。
比如生活常识、安全常识、社会常识、自然和科学常识的书。
什么是常识呢?尝试就是普通的知识嘛,一般人所应该具备的,而且能了解的知识。
如果小孩缺乏常识的话,他再聪明、再有学习能力、会再多的才艺,也难免会在生活中磕磕绊绊。
那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让孩子充分了解生活常识、安全常识、社会常识、自然和科学技术常识,等等。
生活常识,比如说人的身体健康、饮食、居家、水电等等方面:
电能做什么?水能做什么?为什么人离不开空气?小宝宝为什么需要晒太阳?等等。
安全常识,比如说一个孩子虽然淘气,但是他不会淘得没有边,就是刀子是不可以随便玩的,玻璃器皿是不可以随便玩的,他不可以经常打坏东西,也不会出现让别人受伤、自己受伤的事情。
社会常识呢,就是孩子要慢慢的懂得,社会中与别人相处需要的常识:
比如说怎么跟其他的孩子一起玩?懂得什么是排队?什么是轮流?什么是交换?比如说在公共场所的时候,懂得看各种禁止的标志,像禁止喂食、禁止携带宠物、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攀爬,等等。而且孩子应该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那种缺乏社会常识的孩子,很容易跟小朋友发生冲突,公共场所打打闹闹的孩子,都属于缺乏这种常识。
自然和科学常识,这种不但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而且可以帮助孩子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了解,比如说,让孩子了解电有多么危险,孩子知道这些,就不会冒冒失失的去摸电闸,等等。
然后呢,孩子其实对这些关于动物和自然常识,也是很感兴趣:
比如说动物是如何过冬的?动物如何通过改变颜色和形态进行伪装和隐藏?各种动物习惯吃什么?鸟类是怎么清洗的?哪些动物是卵生的?哪些动物是胎生的?
还有一些科学技术常识:
比如说巧克力是怎么做出来的?自来水系统是怎么回事?这些常识帮助孩子越来越多的了解身边的世界,他们知道的越多呢,越有好奇心,越有探索的精神。
等到孩子渐渐地阅读成了习惯之后,他们就会有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
以上属于付费专栏《搞定叛逆期孩子》的内容 ,这套专栏总共20期,包括4个部分内容,从4个模块对叛逆期的孩子进行行为引导。讲师启丹老师,教育心理学博士、中国亲子教育专家,全国十大普及家庭教育讲座讲师。被父母誉为“最信任的家庭辅导师”,深得家长的尊敬和感恩。
启丹老师专注家庭教育研究12年,举办上千场父母讲座,亲自辅导过上千位父母成功逆转孩子的多项问题。
点击下方专栏即可试听购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34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