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你能不能快点”,爱催促的父母请注意,这3点危害就在孩子身边

“你能不能快点”,爱催促的父母请注意,这3点危害就在孩子身边

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大家转载分享

在我们的身边,总会有些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可能因为自身性格,可能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总之做事时慢吞吞,让家长十分着急。尤其是当急性子的家长遇到慢性子的孩子,简直就是头疼得很。

很多家长带孩子出门前,孩子从起床到出门总是磨蹭到不行,而家长也会一遍遍的催促。但是到头来要么就是想吃东西,要么就是要拿玩具,以至于半天都没有走出家门。结果妈妈没了耐心,急急忙忙出门,心情闹的也很不愉快。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有催促孩子的习惯,曾经有过一个调查,有将近80%的父母每天都会催孩子“快一点”,而早上出门前、孩子写作业时、洗澡睡觉等等事情之前,都会听到父母说这样的话

孩子反反复复的磨蹭,家长来来回回的催促,就这样周而复始,殊不知,长此以往的催促,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催促,会给孩子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呢?

1.父母的经常性催促,会让孩子的内心增加焦虑与隐患

或许父母的催促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压力,有些压力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这种压力过于频繁,便会对孩子的大脑产生影响,从而带来一定的焦虑。其实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压力有可能成为动力,但也会成为内心焦虑的重要原因。

此外,当父母对孩子催促时,通常情绪是难以被控制的,不是生气就是指责,这大大加强了孩子内心的焦虑。身为父母的我们总是担心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会给孩子带来压力,殊不知,这种日常里最常见的行为则是在以另外一种方式给孩子带来负担。

当孩子内心产生焦虑以后,会表现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不愿意与家人交流,不愿意接触陌生人,做事情的时候会十分紧张。种种表现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十分不利的,甚至是对以后的生活产生影响。

身为父母,对于我们来说孩子能否成功,能否成为优秀的人都是次要的。更为主要的则是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才是作为父母最大的心愿。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处于焦虑中的孩子。

例如在跟朋友接触的过程中,一起玩耍的时候,不能从中获得快乐,或者经常与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如果爸爸妈妈询问事情的经过,但自己又说不出来任何原因。等到了幼儿园或者学校的时候,又会下意识的选择远离人群,自己独来独往,甚至还会乱发脾气,种种表现都是孩子内心焦虑的呈现。


2.父母经常性的催促,会导致孩子不假思索,养成马马虎虎的习惯

对于每个孩子而言,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与思考。但是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所以也会因每个孩子的差别性,而导致思考成长的效果和过程也是截然不同的。

有些孩子发育的很快,思考问题也比较容易,而有些孩子则会花费较长的时间。这一点与孩子的大脑神经元有着重要的联系,也就是为什么孩子会有思考快慢的不同了。父母经常性地催促,很可能会将孩子思考的过程打断,进而造成孩子马马虎虎的不良习惯。

举个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例子,一个孩子正在穿衣服系扣子。孩子一边系一边思考为什么这样系,扣子的设计真有趣,如果系错了会怎么样等等问题。而此时孩子若是听到了父母焦急的催促,便会停止思考,甚至连扣子都不系直接跑过去。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思考能力不仅被打断,坏习惯也在无形之中逐渐养成。

3.父母经常性的催促,会让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更容易放弃

虽然很多年龄较小的孩子都喜欢磨磨蹭蹭,但这却是他们独特的成长方式。很多时候孩子的拖拉并不是出于本意,总会有自己的想法。而父母的催促,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孩子的做法进行否定。孩子的想法、行为方式在收到否定以后,便会对很多事情失去兴趣。

甚至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习惯性地选择放弃,什么都不愿意去做。之前我听过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一个男孩在小的时候对做饭十分感兴趣,便开始学习。有一次洗米的时候,发现里面有很多的小石子,便将它们一个个挑出。

但还没等挑完,妈妈就在一旁催促,结果孩子一着急,把米洒了一地。自那以后,孩子对做饭渐渐失去了兴趣,因为在接受新鲜事物的过程中,没有被鼓励,反倒是遭到了批评。孩子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内心便十分的沮丧,甚至觉得自己十分的无用。

其实针对孩子的磨蹭问题,父母也十分的无奈。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是父母想要催促,而是孩子真的很慢。如果不催,很多时候孩子要做的事就永远结束不了。或许“磨蹭”、“墨迹”“拖拉”等等形容词,是很多小朋友孩童时期的最大特征。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发现思考,而要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也是要通过时间来完成的。与此同时,幼儿时期的孩子专注度不够并缺乏时间观念,所以才会造成类似的情况出现。

那么针对孩子的这种情况,父母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来应对呢?

其中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对时间进行规划,在执行计划之前,预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例如15分钟或者半个小时,把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提前告诉孩子,好给孩子准备出足够的时间让他“磨蹭”。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尽量不要催促,更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自己想做的事情搞定,时间不等人,如果没完成,那么孩子就要对自己负责。当父母能够对孩子的“拖拉”予以理解的时候,才能够以平静的心态来与孩子交流。

这样无论是对父母自身呢还是孩子来说都是很有好处的。而宝宝在这个过程中,也更能体会到时间的宝贵,从而一点点的进步。

宝妈小提示:

面对孩子的“磨蹭”,亲爱的家长们请多一点耐心,少一点催促。一颗茁壮的大树之所以生长的缓慢,那是因为它拥有强大的根基。时间过得很快,但请我们学会“慢”下来对待!

我是一位2岁宝宝的妈妈,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大家遇到问题,可以与我进行交流,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帮助到你!

更多育儿方面的知识请关注我,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评论分享给更多的人,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3040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