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情”里一展身手到被中央相关部门“三番几次”钦点再到位居“新基建”的第一把手,5G一直“高调”前行。
而其“高调”的谈资在于,5G拥有织起“数字经济网”的能力。
5G在“新基建”里“穿针引线”
在基建这块,中国一直名声在外。短短几年,多个领域便成为世界第一——中国公路桥有80万座,铁路桥20万座,总量加起来有100万座,数量世界第一;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在中国;世界最高的桥在中国......
因此,中国被称之为“基建狂魔”。
得益于这些“基建”,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有着质一般的飞跃。较之欧美,在出行方面,我们还是有那么一丢丢“优越感”的。
但经历过最近两次“黑天鹅”事件后,我们明白,因芯片、光刻机等高精尖科技“基建”不够扎实。
同时,疫情之下,我们也看到了两个现象:一面是由于各地纷纷“封城”,传统供应链断裂,医护物资一时之间难以调配、农产品存在滞销等等问题;另一面是5G云直播、远程会诊、在线教育、云办公、大数据等等科技,为我们搭建起了一条“在线”之路,让防疫“在线”、信息不绝于“路”。
此外,传统的“基建”到如今,已基本完善,其边际效应已不太显著。
因此,各种因素交集之下,若要使经济继续上行的同时,为下一次“黑天鹅”事件做好准备,那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拿出2019年34%的GDP(2019年我国GDP总量99.1万亿元)来投资基建,其决心已不言而喻。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以“5G基建”为首的“新基建”开始应运而生。
意在以5G为“加速引擎”,助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等领域的发展及加速商业生态的建设。
当然,这得益于“老生常谈”的5G三大典型应用场景:高速率(eMBB)、广连接(mMTC)、低时延(URLLC)。概而言之,实现人与物的连接、物与物的互联。
未来,5G将如“血液”一般,贯穿工业、电力、农业、人工智能等等领域,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建”,成为数字化供应链的“传输桥梁”,并如同公路、电力,保证我们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日常生活能够正常运作。
因此,5G才被誉为“数字经济的基石”。
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完善
大力发展5G基建,将有利于促使射频器件、基带、SoC、存储等等上下游公司的发展及产业链的完善,摆脱过度依赖进口的现象。
比如手机,我们以华为P30 Pro为例。
据日媒统计的P30 Pro的零部件成本数据,一台P30 Pro手机当中,来自美国的零件为15个,总价值为59.36美元,占总价的比例为16.3%;来自中国大陆的零件为80个,总价值为138.61美元,占比为38.1%;来自日本的零件为869个,总价值为83.71美元,占比为23.0%;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零件为83个,总价值为28.85美元,占比为7.9%;来自韩国零件为562个,总价值为28美元,占比为7.7%。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5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达2307亿美元,其进口额超过原油,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到了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约3120.6亿美元,同比增长19.8%,首次超过3000亿美元,出口金额846.4亿美元,逆差突破2000亿美元。
可见国内的半导体产业链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尤其是在核心器件、高端芯片等方面,中国的自给率极低。
因此,小米产业投资部合伙人潘九堂才会出此言,没有欧日韩供应商,任何国产手机都消失。
5G“扛起”经济增长的大旗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预计5G在2020至2025年,将拉动中国数字经济增长15.2万亿元人民币。到2025年,5G将创造超300万就业岗位。
放眼全球,据IHS Markit测算,到2035年,5G在全球创造的潜在产出将达到12.3万亿美元,占全球实际产出的4.6%。
至于细分领域,5G将助力车联网产业快速发展,预计到2030年,我国车联网行业中5G相关投入(通信设备和通信服务)大约达到120亿元。
此外,预计到2030年,全球车联网的产值预计将达到1.5万亿美元,其中,5G功不可没。
在智慧医疗方面,预计到2030年,我国远程医疗行业中5G相关投入(通信设备和通信服务)将达640亿元左右。
......
在未来,智能电网、智慧交通、工业互联网、智能家居、云游戏、VR/AR、智能安防等等将因5G的加持,而驶入快速车道,加速落地步伐。
最后,我们借用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的话作为结尾——5G作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不仅在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作用突出,也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潜力巨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26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