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2020高考作文实用技法(六)一例活用法

2020高考作文实用技法(六)一例活用法



坐在考场上的考生,很多人对着作文都很茫然。

原因是自己对着语文高考的作文题目,就是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从哪里下手才好?平时准备的好多材料,无数的名言名句,根本用不上。加之考场的心理紧张,更是心乱如麻。

究其原因,是你对准备的材料,没有吃透。不懂得灵活变通地运用材料。下面,试以战疫情中的功臣“钟南山”院士为例,看看作文中如何“一例活用”。


首先,读透事例。钟南山这个人物,不少人知道的不少,从广播电视中,耳濡目染,也听过不少他的故事。但听只是听而已,你有没有用心的记下来,写作不等于平时闲听海聊,你说一二句,他接两句,说过听过的如“过眼云烟“,草草了事。你要把一个人物写进文章中,就要吃透他的材料。

初步:他的年龄,他的职业,他的称谓,他人生的大致经历……

深入:他的父母,他的家庭,他所获得的各种荣誉……

但这些,也许都不是我们所要的,我们所要的,是他的感人的“故事”。让人心动的言行,这才是我们写作这人所需要的“核心”。如果你掌握了他大量的感人的细节,有许多让人心动的“核”,那你在写作时,才能达到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其次,精研材料。钟南山这个人物,你要把自己能搜罗来的材料,都收集过来。然后,将他这些材料细致分类。能力所及,进行整理。

有的可能是视频材料。比如,钟院士坐在车里,太过劳累,闭目休息的片断。比如他曾好运动员时的比赛等,没有太多的说明,这个要靠你自己加工整理。


第三,分门别类,作好标签。比如,从歌颂钟南山院士的诗歌中,你能选取哪几句,标注上什么样的标签。这决定着你在考场上运用的精选度。

比如,“钟南山父亲是个话不多的人,但却从来没停止过学习。哪怕是到了晚年,眼睛患上疾病,还是坚持着用一只手捂住眼睛来查询资料、学习。就在这种条件下,父亲花费了四年时间撰写出了《儿科疾病鉴别诊断》。获得的稿费,一部分给了帮自己撰写的医生,剩下的那部分用来看病救人,自己一分也没留。用他父亲的话说:“一个人,要在世界上留下点东西,那他在世界上就不算白活了。”这段文字,你要标注什么?榜样,家教,文化的传承。使用这个材料的时候,要注意他父亲的原话,他父亲撰写的书名。如果涉及“无私奉献”“家风家训”之类的,这个也适用,只是侧重点要有所调整罢了。

如果要写“责任担当”“中国的力量”“众志成城”之类的作文,你就要选取钟南山院士,这样的一个事例:2003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非典爆发。传播迅速,病死率高,让看多生死的医生也开始害怕了。这时候,他站出来说:“这些重病的人,都转给我。”

2020年,疫情再次席卷而来。他又一次踏上开往重灾区的列车,然后留下一句话:“没有特别的事情,最近不要去武汉。”

第四,紧扣主题,升华主旨。好的文章,都要有一定的思想高度,要把个体置身到祖国,民族的写作高度土。

比如,上文的材料升华:一个84岁的老人,就是这样用孱弱的肩膀,担负起了拯救国民的责任。他的心始终和祖国系在一起。‍为国家分忧,为医学奉献,为患者服务,他看作是自己分内的事。真正的名门,不是腰缠万贯处处彰显奢华,而是在国家需要你的时候,能够成为国之栋梁,能够为国家分忧解难。医者仁心,国士无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1341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