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孩子从自律开始
原创作者|晞月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则新闻,被一个10岁的男孩感动到了。
他的爸爸是警察、妈妈是护士,都是一线的相关人员,近期疫情发展非常迅猛,他们都奔赴疫情一线工作去了。
在这个特殊时期,曲恩泽每天一个人在家,不管学习还是生活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外出购物都是硬核的全副武装。
每天一家人最开心的时间就是午饭时用三方视频通话。爸爸妈妈看到懂事的儿子都很欣慰,可以更安心地去工作了。
我看到“父母奋战一线儿子独自照顾自己”的消息,不禁为孩子的懂事点赞。同样是娃,为什么有的孩子能把自己照顾好,而我家孩子还要我们的贴身照顾呢?
女作家穆尼尔·纳素夫在《家庭》中说到:独立能力是人生的基础。
增强孩子的独立能力,有赖于背后的家长在生活上的放手引导。提升生活上方方面面的技能,让孩子有了锻炼个人自理的机会。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边那些在家愿意主动做家务的孩子,都有着非常不错的自律能力。
01自律的孩子有多优秀
在网络上看到了一则让不少人都有些羡慕的新闻,在湖南师大附中的一个寝室里,6名男生全部考入清华、北大。
这几个男孩子从高一来到同一个寝室,由于大家的生活习惯大不相同,为了避免影响业余的自习时间,他们一起制定出一个寝室公约,让每个人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共同努力的这三年,6个男孩最终都取得了娇人的成绩,其中3人考入了清华大学,还有3人同时保送到北大的同一个专业,友谊得以继续延续。
事实上,每个人只有保持足够的自律精神,才能换来日后的如愿以偿。自律是一辈子的事,你有多自律,就有多出众。
邻居家的孩子今年读高一,每天都坚持早上5点半起来长跑5公里,寒来暑往,从来没有间断过,已经坚持了5年,他说这是他每一天当中的必修课。
这个孩子在学习上也从来不用父母操心,从一年级到现在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每天放学前都会把教室里的灯、门窗关好才离开,看到有垃圾的地方,也会主动打扫干净,所以他的班级一直都被评选“卫生标兵班级”。
孩子的自律并不是天生就会形成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引导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听邻居说,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周末也会带他去社区的孤寡老人家帮忙打扫卫生、收拾房间。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自己日常的个人行为严格要求,养成了自我管理的习惯。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说:“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有时候,我们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或许只差了“自律”这个距离。
02
自律的孩子自带闪光,有着无限的可能
海清曾在微博中提到过她和儿子的这样一组对话:
海清:陪你出去踢会儿球?
蛋妞:写完作业。
海清:踢完球再写?
蛋妞:写不完。
海清:写不完明天再写。
蛋妞:明天还有明天的。
海清:请问哪里来的这么多作业,不可以好好玩玩吗?
蛋妞:我在写一个科幻小说……
海清的工作特别忙,而她的儿子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一直都不需要妈妈操心,这么自律的孩子可是明星孩子中的一股清流。
网友们纷纷说,年纪轻轻就这么自律,长大一定大有作为。
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说过:“当自律变成一种本能的习惯,你就会享受到它的快乐。”
前不久,清华大学霸的作息计划表上了热搜。
其中一张计划表的主人马冬晗介绍了自己一天的日程表,凌晨1点睡觉,早上6点起来,6:10洗漱完毕开始学习,一整天安排得充实无比。另外马同学还说自己从没在课上睡过觉,总是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讲。
看过这些计划表,网友都纷纷表示太有执行力了。学霸的学习力可不是在短时间内做到的,是在漫长的自我管理中形成的。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也说过:没有自我管理,人生难以变得更好。
确实,自律的孩子往往很少在困难面前低头,并且能够很好地应付挫折和压力。
03
自律能力,从小培养是关键
孩子的自律并不是天生就会形成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引导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自律能力都是在一次次的训练中获得的,但是很多家长没有系统的指引和训练,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的学习机会。
从小培养自律能力的几点小建议:
(1)让孩子从小建立家庭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规则的设立,正是为了让每个家庭进入良好的发展轨道,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体系。
从女儿懂事开始,我们就设定好科学、良好的家庭规则,让孩子开始学习良好的日常行为。
我们教导孩子有关:餐桌上的文化、尊重他人、注意个人卫生、有规律的作息时间等一系列规则。家庭规则一旦设立起来,无论在哪个环境都要坚持和执行。
孩子的规则感需要父母的陪伴与参与,在生活中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感,也让孩子从而建立起自律感。
(2)帮助孩子建立管理时间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导孩子养成有效的管理时间、高效地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奥巴马夫妇对两个孩子也是从小订立时间管理的规则,他们两个女儿确保每天晚上8点钟上床睡觉,做到每天早晨按时去上学校,她们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作息时间表。
奥巴马说,我们的目的是鼓励她们要做的事情不能因为有人告诉你要做你才做,而在孩子自己的心里知道这件事我应该做。当两个女儿适应了有规律的生活,让她们的生物钟调整好,学习的时候就专心学习了。
时间表的制定可以让孩子具有一定的时间紧迫感和做事的计划性,是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观念。
(3)让孩子加强动手能力
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过日常生活的实践锻炼,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 看过蔡少芬和女儿们在节目上的表现,你会发现她很舍得让女儿“吃苦”。她曾经在热搜上晒出了大女儿独立做一桌饭菜。
7岁的汤圆姐姐竟然做出一整桌菜,有菜有肉,品相诱人,蔡少芬认为孩子吃点苦,是对孩子最好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孩子的动手能力是从小培养出来的,不仅能够教给孩子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还能让宝宝乐意去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美国育儿专家伊丽莎白.潘特丽曾经说过:“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自律是让人成长的重要一步,自律的人通常具备控制自我和管理自我的能力,你给孩子提供的就是能够培养孩子自律性的环境,而不是强制的给他制定纪律。自律还可以养成好的习惯,让孩子越来越优秀。
不要只是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只需你理性,有耐心地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自律成为孩子的习惯,你家的孩子也可以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作者简介:晞月,热爱生活和文字、爱在左管教在右践行者。专注科学育儿和亲子情感,愿用爱滋养孩子一生,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宝妈!(本文为晞月原创投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98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