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刘邦欲废掉太子,谁劝都没用,看到四个老头后却哀叹:太子动不得

刘邦欲废掉太子,谁劝都没用,看到四个老头后却哀叹:太子动不得

读通鉴,学通鉴,用通鉴。让陶陶带大家,一起品读《资治通鉴》。



汉王刘邦与霸王项羽订立鸿沟之盟,暂时了结束了楚汉之间的战争状态。而项羽也依照约定,将刘邦的妻子吕雉以及父亲刘太公从大牢中放了出来(彭城之战后,吕雉和刘太公被楚军俘虏)。当吕雉欢天喜地的回到丈夫身边后,却发现刘邦并没有对她笑脸相迎。

正所谓“祗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如今陪伴在刘邦身边的,已经换成了能歌善舞、年轻漂亮的戚夫人。而刘邦最爱的儿子,也从嫡长子刘盈,换成了戚夫人的小儿——刘如意。一股强烈的危机感瞬间爬到了吕雉的心田。

虽然刘邦对的吕雉已经没有男女之情,但对于她的才能,刘邦还是相当认可的。汉朝统一天下后,刘邦便立吕雉为皇后,封刘盈为皇太子。然而,刘邦并不准备让吕后一直在皇后的位置上坐下去,毕竟在他心目中,戚夫人才是皇后最好的人选。



一方面,吕后年老色衰,而且经常留守于长安,很少与坐镇洛阳的刘邦会面。因此,夫妻俩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另一方面,刘邦对“仁弱”的刘盈非常不满。毕竟刘邦英武过人,怎么会容忍这么一个没出息的儿子。相比之下,刘邦更喜欢幼小可爱的刘如意。刘邦从刘如意的眉宇间,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因此经常说他“类己”。而刘盈,自然就“不类己”了。

刘盈对于吕后来说,不仅是她唯一的儿子,也是她扩张权势,永保富贵的希望。相比于刘邦,吕后年纪要小很多,刘盈当了皇帝,她便是皇太后。对于吕后来说,刘盈的“仁柔”反而是好事,这样她可以随意弄权,为所欲为。

如果刘盈被废,不仅富贵不保,甚至连性命都可能丢掉。后宫斗争,自古以来就残酷无比。废掉的太子,大多都死于非命。对此,老谋深算的吕后又怎会不知?



为了讨好刘邦,吕后两次出手,先杀韩信,再诛彭越,为刘邦去除了两个心头大患。吕后满以为这么做,可以博得刘邦的认可。然而可惜的是,吕后的阴鸷和凶残,反而激发了刘邦的危机:

“如果让吕雉当了皇太后,戚夫人和刘如意还有命在吗?”

因此吕后诛杀韩、彭,坚定了刘邦废掉刘盈,保护戚夫人的决心。

高祖九年(公元前198)春正月,刘邦向群臣们提出,太子刘盈太过仁弱,不适合作为天下之主,因此希望将他废掉。对此,群臣们均对此提案表现出极大的反感。



其中患有口吃的御史大夫周昌反对最为激烈,他激动地说:

“臣期期不敢奉诏!”

刘邦见群臣们如此不配合,也只好作罢。当时,吕后在屏风后旁听了这次易储会议,吓出了一身冷汗。会议结束后,吕后甚至亲自向周昌下跪,用以感谢他的仗义执言。然而刘邦对于废太子,早就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群臣们的反对并不会让他放弃。

知父莫如妻,吕后自然了解自己丈夫的无赖本性。刘邦这人用言语很难说服,只能用势将其压服。因此,吕后决定增强自己的势力,找来一个强力的外援——张良。



众所周知,汉初有三大功臣——萧何、韩信和张良。当时韩信已死。而萧何屡次被刘邦猜忌和敲打,自身难保,恐怕很难帮助自己。因此吕后认为,只要能够请动张良为自己说话,大事必然可成。

而此时,张良可不是那么容易能请动的。张良深谙韬晦之术,天下一统后,他便躲在家里修道辟谷,低调做人。毕竟“飞鸟尽,良弓藏”,刘邦不好惹。

于是,吕后派自己的兄弟吕释之在上朝的路上截住张良,“强要”他帮助太子说话。而张良则回答:“改易太子是天子的家事,哪是我用口舌就能说服的呢?”但在吕释之的软磨硬泡之下,张良最终还是心软了。毕竟废长立幼,可是有违国本的,张良认为自己还是应当挺身而出。

因此,张良向吕后献上一计,即请来传说中的隐士——商山四皓,让他们作为太子的宾客。所谓四皓, 乃是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等四位隐士。



他们于秦末乱世而隐居山林, 既不帮项羽 , 也不顺刘邦 。而在刘邦称帝 、世局趋于安定的情况下 ,他们似乎耐不得寂寞 了, 有了人世取禄之意 。 当吕后与太子厚礼召客之 际 ,便顺水推舟来到京城 , 住在吕释之家,依附于吕氏和太子门下 。

然而商山四皓是太子集团的底牌,不能一开始就打出。因此,商山四皓依附太子之事,一直秘而不宣。汉十一年夏,淮南王英布作乱,关东一边大乱。而此时,刘邦却自称有病,要从不掌兵事的刘盈带兵讨叛。

对此,商山四皓认为,这其实是刘邦废黜太子的诡计。太子从不掌军,和久经战阵的英布作战,必然是以卵击石。太子一战败,刘邦便有废掉他的借口。因此,太子决不可出征。于是吕后哭哭啼啼地哀求刘邦,希望他收回成命。而从当时局势来看,英布连战连捷,对于汉家天下确实有很大的威胁。因此,刘邦勉强收回了他的诡计,还是决定御驾亲征。



实际上,刘邦想得还是他的天下,绝非是哀怜太子。大军开拔前,一向深居简出的张良罕见地为刘邦送行,他说:

“臣宜从 , 病甚 。楚 人彪疾 , 愿上无与楚人争锋。”

这句话,不过是张良说得场面话。紧接着张良又建议:

“令太子为将军 , 监关中兵。”

这句话,实际就大中要害了。刘邦出征,确实需要一个靠得住的人来执掌关中兵权。毕竟总让萧何当大总管,实在不放心。于是,刘邦欣然同意了张良的建议,并让他“行太傅事”,帮助太子料理关中政事。



由此时起,太子不仅得到了商山四皓的相助,而且还握有关中禁兵的实权,羽翼进一步丰满。吕后的“势”已经大大超乎了刘邦的想象。

汉十二年初 , 刘邦征英布胜利而归长安。此战中,张良一语成谶,刘邦不幸中箭,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因此刘邦想在自己死前,赶紧把太子换掉。

就当刘邦图穷匕见之时,吕后和张良终于打出了自己的底牌。在讨平英布的庆功宴上,刘邦发现太子身边站着四个须发皆白、气质卓然的老头。刘邦一问,正是自己屡招不至的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的现身,给了刘邦巨大的打击。刘邦自然不会害怕区区四个老头,他真正害怕的,是吕后一党深不见底的实力;他真正畏惧的,是张良已经站在了吕后一边。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刘邦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在废黜太子之事上,他已经成了孤家寡人。



于是,他流泪眼泪,对戚夫人慨然而叹:

“我欲易之, 彼四人辅之 , 羽翼已成 , 难动矣 。 吕后真尔主矣 。”

至此,刘邦彻底向刘邦投降,他的潜台词非常明显:“戚夫人,我保护不了你了!你必然会死在吕后手中”。

听到这里,戚夫人痛哭流涕。刘邦说:“我唱一首楚歌,你为我跳一段楚舞吧!”说着,刘邦唱道: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作为唯我独尊的帝王,却保不住自己最爱的女人,对于刘邦来说,这恐怕也是种悲哀啊!



在笔者看来,刘邦之所以不易太子,张良的计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此,司马迁评价道:

“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上以留侯策即止”

其意思很明显,就是张良的计谋,让刘邦失去了废易太子的决心。

刘邦死后,刘盈登基称帝。而张良也受到了吕后的礼遇,不再需要通过辟谷修仙来避祸。根据史料记载,吕后强行要求张良吃饭,而张良也听从了。

有人笑便有人哭。吕后当权后,立即向戚夫人母子开刀。吕后先是毒死了赵王刘如意,随后又将戚夫人残忍制作为人彘,疯狂地发泄自己的仇恨。而刘盈看到戚夫人的惨状后,竟被活活吓死。汉初保易太子之事,从此以鲜血作为结末,任何人都没有成为胜利者。

读了吕后与刘邦明争暗斗,不知大家都有什么看法呢?近期,陶陶将为大家讲解《资治通鉴》,帮助大家了解历史,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多读读《资治通鉴》。毕竟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因为编纂此书的学者本都是国学大家,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做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在头条做活动,一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可以说是很超值了。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购买。之前的1.3万本卖完了,大家可以买一本,和陶陶一起品读历史:


白话资治通鉴【全套共10本】
¥208
购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9549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