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师教育子女之道

教师教育子女之道

其实这个论题不算新鲜了,在我的阅读历程中就遇到过好几篇非常全面和精彩的文章,这里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我只想根据鄙人的一些切身经历和我所观察的,简单的谈谈我的个人理解和看法。

教师教育子女的优势:

1、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身在此山中”嘛,即便是对教育理解的不够深入,但是至少还是知道教育的重要性。

可能相对来说,比非教师家庭的重视程度要比平均水平要高一些!这一点,我还是有切身体会的,我的母亲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虽然在我小的时候工作非常的辛苦,可能反而对我的关注不是很多。

但是,从小母亲还是十分重视我的教育的,我在5岁左右就跟随母亲“插班”上课了,也进入到当时的实验班学习,后来初中的时候,因为贪玩,担心无法考入县一中,我还被“安排”留级了。

不得不说,这个决定,从当时的情况来说,还是十分英明的。后来,我还算是比较轻松的进入到一中,才能有机会在一个高度上,面对高考。从现实的角度来说,确实是实现了一定的“人生晋级”了。


2、启蒙教育的一点优势


这一点,可能会是很多教师比较擅长的。从我和果儿的经历来说,也是如此。一般来说,教师子女的启蒙教育上要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是不太好论断,这种优势是不是正确和起到一定的作用。

不过,从心理安慰角度来说,孩子能较早的认识一些字,能进行一些基础运算,对文字和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可能,对适应现在的学校教育还是有一定的帮助吧。、

只是,需要提醒的,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你看,詹大年校长和郑渊洁老师都不主张孩子提前学习,结果他们的孩子都成长的非常的好,一样成为“学霸”,成为优秀的人才。

不过,他们是“心里有数”,对教育是非常明白的,能把握好孩子的成长尺度的。一般人来说,可能不太有这种淡定的心态的。

我作为家长,我也看了一点点家教类的书籍,我是赞同像,孙瑞雪,尹建莉,李镇西,王开东,郑渊洁,孙云晓等优秀家长的观点的。可能,果儿在我这里的优势,无非是我喜欢阅读和思考,还有一定的陪伴,仅此而已!


3、教师家庭条件和氛围


一般来说,虽然教师的收入不会很高,但是以教师的薪水,还是能基本负担的起子女的教育需求的。比如说,我的父母,都属于公职人员。至少来说,我没有在物质需求上有太多的问题,虽然我自己也不大手大脚,总是还是有些剩余,也曾帮助过一些同学。

看过一些网络上的资讯,因为贫困,而造成学业的荒废的事情还是很多的,也是非常遗憾的事情。一般来说,这样情况是不太会发生在教师家庭的,当然有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师情况可能还是有些不太理想。

而且,一般来说,有教师的家庭氛围,相对来说要较为理想一些。比较和谐和稳定,也有一种学习的氛围,教师自身也是有一定的榜样作用的。这一点,如果能发挥的好,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十分有益的。

4、教师的专业能力优势


虽然,我是不太主张教师自己去教授子女的。但是,一般来说有能力的教师对孩子学业上的问题还是能看到比较清楚的,特别是自己擅长的学科。

也能给孩子一定的支撑,但是这种支撑需要注意你使用时候的方法和态度,不要让孩子觉得有压抑和压力,也不能是灌输式的!

5、教师假日


这也是教师的优势之一吧,一般与孩子的休息时间一致,可以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

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切勿过于关注和管束。优质的陪伴才是最深的爱!


教师教育子女的误区:


1、喜欢说教


从我母亲身上也能看出,这是很多教师的通病。因为我们当下的教育,基本是灌输式的。教师喜欢满堂灌,喜欢居高临下的来指导学生的学习。结果就会造成一种“习惯成自然”,还会成一种“职业性”的唠叨。

而尹建莉老师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中有文“唠叨是把刀子”。因为很多同行不自觉,其实旁观者清,喜欢啰嗦和唠叨是非常不好的,让人觉得比较难受。参考《大话西游》,哈哈!

言传不如身教!

2、身份把握


这一点也是通病了,在学校是教师,在家里也是教师!把孩子当成学生,结果造成的是,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而还是一贯的学校教育,这种缺失对孩子来说还是一种“灾难”!

请同仁们务必记住这一点,你在家里一定是父亲和母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即可,且不可越位。家庭教育你说了算,学校教育交给孩子的老师即可!

请注意一点:你可能会是优秀的教师,但是不一定是优秀的家长。做家长和做教师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也同样需要孜孜不倦的学习的。因为“没有人天生会当家长,也没有人天生会当老师”。

3、完美主义


很多教师工作时间一长,就会把学校教育中的那种“理想主义”带回家里,要求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在学校里面见过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之后,就会“恨铁不成钢”。会以这些学生为准绳,严格的要求孩子。

这其实,就是一种攀比的心态,也存在教师的那种“完美主义”的职业特点了。总是希望一切都顺心如意,都完美无缺,有条不紊。

殊不知,孩子的成长与在学校里面的学生的成长是两码事!人无完人,教师还是需要懂的基本的人文主义,还有人的发展心理学。

比如说,你遭遇学生的逆反,和你自己的孩子的逆反,你是区分对待吗?

4、固化思维


这样是很多教师长期教授一门科学之后,让自己的经验主义占据了主导,很容易自以为是,十分的“顽固”,看什么事情和问题,现象都是一种思维模式。对待新鲜的事物,不太容易理解和接受。

这种思维是有害的,特别是当自己的孩子遭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孩子所接触的和所思考的比较“标新立异”的时候,很多思维僵化的教师,就会一棒子打死。

一般总是会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而忽略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是否完整和健全!

5、好面子


很多教师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多半会不自觉的料到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因为聊天的面太窄,我就不太喜欢和同事们聊天,还是我自己的问题吧,觉得很多话题展不开,都是面上的东西,有些敏感的话题又不能说,还有隔墙有耳吧。还是“沉默似金”的好。

其实,教育子女是十分私人的问题,我觉得最好不要主动去打听别人的孩子的情况,特别是不要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来渲染一种“竞争”和“比较”的氛围。

我更喜欢那种体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那种亲密关系画面和话题,至于学了什么,学习成绩等等最好是不要多说,这一点,我也要批评自己,是不是在发一些内容的时候,还是“越界”了,请朋友们见谅!

我希望,我们能真诚的面对孩子的问题,能集思广益,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交流,学业只是人生中的一个支撑点而已!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拥有一个“他说了算的人生”。

鄙人思维能力不足,让大家见笑了,暂时就谈这么多,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7867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