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成了2020年飞出来的一只黑天鹅。这只黑天鹅的出现,让多少企业,多少人乱了阵脚。
但是,一切偶然的背后都是必然。哪里越有危险,哪里就越有机会。
举一个例子:2003年的非典,由于大家都不敢出门,刘强东把中关村的实体店铺搬到了线上;马云看到了C端购物的需求,顺势创立了淘宝。
2020年的今天,因为这次病毒大家又闭门不出,实体店空荡荡,但大街上依然有快递员、外卖员在奔波。像盒马鲜生,叮咚买菜,每日优鲜这样的平台,你每天稍微晚一点都抢不到青菜。
所以,每一次大波折,都会倒下一批人,也站起来一批人。
这是历史的铁律。
那么,这次疫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还是以非典做一个对比。2003年的非典,中国GDP水平12万亿人民币。但是17年后的今天,中国GDP总量水平已经100万亿。
也就是说:中国现在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已经是当年的近10倍!
正是基于此,我坚信的是:
无论这次的病毒怎么折腾,都不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动荡性的冲击,只能是带来局部的催促。
中国经济本来就处于大调整之中,而这一次事件,将使调整的步伐加速。
以下便是5个加速的变化。
01
- “线上购物”对”线下购物“的加速替代。
尽管大家早就形成了线上购物的习惯,但是经历这次疫情之后,这个习惯还会被深度发掘。
比如买菜,之前我们还是习惯去菜场;但是这次之后,很多人将习惯于在网上买菜了。
如果仅从购物方面来讲,未来的购物一定绝大部分都是在线上完成的。即便是线上场景产生的交易,也会在线上进行。
就好比你去商超买东西,手机当场就可以下单,然后很快送到你家里。
因此在未来,人们在购物时,除了一些特定的店铺,需要在实体环境中体验以外,多数购物一定会在线上完成。
02
“线上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加速代替。
经历这次疫情,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在家里学习,传统的学习、培训机构必须加速转型。
就像互联网改变了产品的流通路径一样,互联网同样也改变了知识传播的路径。
以前知识传播只能在教室才能发生的,每个老师只能面对几十个最多上百个人授课。而现在一个老师可以在线上跟上万人乃至几十万人授课,而且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包括落后山区,只要有网络就行。
这就是线上教育的核心优势,它使优势的教育资源平民化;
而这一点恰恰是解决中国教育的核心问题。
03
“新型医疗“对”传统医疗“的加速代替。
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科学医疗体系的重要性。至少在初期,从武汉传来的消息都是关于医疗资源紧缺的。
医疗问题的核心,在于医疗资源的更加更合理的分配;在于关键时刻医疗资源的调度能力;在于医疗资源的协同性和共享性。
我相信,经历这一次疫情,中国的医疗体系的改革会被加速推动。
04
新生活方式对旧生活方式的加速代替。
之前,我们只顾埋头赚钱,为了钱我们牺牲健康;
我们倡导996的作息,但是经过这场病毒,我们的认知发生了彻底改变。
人只有在两种东西面前才能不把钱当回事:
第一是健康,第二是自由,而现在这两种挑战同时摆在我们面前。
大家终于发现,没病没灾,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竞争力。身心健康,将是未来检验一个人价值的关键指标,我们或许从此懂得如何生活了。
05
保险行业的高速发展。
当大家意识到健康才是一个人的根本竞争力后,保险就成了最大赢家。
因为疫情的突然与意外,消费者会更加注重风险保障,这不仅体现在接受了一定的个人卫生习惯等类似的控制型措施,也体现在会更为认可保险这样的金融措施上。
当下,已经有相当多的消费者迅速地认识到,病毒扩散等各种突发事件来得猝不及防,侥幸心理就意味着不安全、意味着暴露于巨大的风险之中。
同时,在疫情发生后,众多保险公司不仅第一时间为一线医护人员及其家属捐赠专属保险保障,而且宣布取消关于医疗险赔付的各项限制,自动将新冠肺炎纳入承保范围。
这些举措都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社会责任感,令人感动与赞许,也改观了公众对保险的认知。
由此,此次疫情将会提高大家的保险意识,进而会帮助保险业高速的发展。
▽
决定一个人最终高度的,往往并非起点,而是拐点。
机遇都在拐点。
2020年是鼠年,鼠在12生肖里排第一位,这也就是意味着是新的起点。
相信经历这一次疫情,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能够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迈上新的台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正能量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78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