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从1月23日封城的,迄今已经有55天。武汉人民承担了沉重的压力,经历了巨大的困难。
武汉到底什么时候可以解封?这是许多人都想问的一个问题。
从疫情解除角度,需要关注“两个零”,即新冠肺炎病毒的基本繁殖数(复制数)R0为零,以及新增病人为零。此外还要关注一个窗口期,指治愈后不再复发的观察期。
李兰娟的“方案”,考虑的就是新增病例清零加上两周观察期的情形。按照这个方案,武汉最早也要到4月5日左右才可以逐步解封。
但这样做所付出的代价太高,对于已经封城近两个月的武汉来说,恐怕也难以承受。
一个可行办法,就是采取分阶段分地区逐步解封的办法,按步骤解除全市交通、按批复工复产。
重点关注两个“零”
武汉封城后,武汉人民承担了沉重的压力,经历了巨大的困难,牺牲了巨大的利益,生活处于种种不便之中,当然还有无时无刻不在的精神压力。
他们当然每时每刻都在盼望着疫情的减缓、清零和城市的解封,让生活重归于正常,让外面的人能进来,让城里的人能出去,而且让所有人能在大街小巷随意吃碗热干面,能在武汉大学及其他地方自由地欣赏樱花……
然而,武汉是否解封,什么时候解封,需要科学评估。
通过流行病学和病原生物学的特征,可以推测出一定的时间段。
有两个“零”和一个“窗口期”,可以作为基本的科学依据,并以此作出判断。
两个“零”,一是武汉的新冠肺炎病毒的基本繁殖数(复制数)R0为零,二是武汉的新增病人为零。新增病人为零之后,才能保证不会有传染源。
据湖北卫健委网站消息,2020年3月16日0—24时,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来自武汉市。这说明,距离武汉新增病例清零,不会太远了。
还要看一个“窗口期”
不过,即便R0为零和新增病人为零,也还有一个窗口期。这个窗口期既指染上新冠病毒到发病的时间,同时也指治愈后不再复发的观察期。
现在,国内国际都把这个时间定为14天。也就是说,如果现在武汉没有新增病人,并且从现在起最后一例病人治愈出院,也要待其观察14天,方可认为传染源为零,不可能传播了。
3月16日,李兰娟院士接受采访时表示,武汉疫情防控现在进入了“冲刺”阶段。到3月20日左右新增确诊人数有望清零,清零之后仍要进行两周的观察。如果不再有新增确诊患者,武汉才可以逐步解封复工复产。解封不必等疫情完全清除
但是,等到新增病例完全清零,再加上两周观察期,这期间所付出的代价太高,对于已经封城近两个月的武汉来说,恐怕也难以承受。
这相当于整座城市都在陪个别确诊病患继续隔离。而事实上,武汉的解封与疫情的全部解除是有区别的。
疫情全部解除是说明医院和疾控中心没有确诊和监测到一名病人,辖区内彻底不再出现新增病例,而武汉的解封则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为标准。
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街道青扬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送菜上门
站在后者的角度,武汉解封除了首要考虑疫情的控制,还要考虑社会成本、经济能力以及民众心理承受能力等诸多方面。就此而言,李兰娟方案固然是最保险方案,但并非最优选择。
如果疫情传播路径可控,社区传播彻底阻断,现有病患均在治疗或集中医学观察,还让一座城市的所有人干等着,这既不科学也不合理,更不经济。就像道路交通管理,不能以零事故率作为一条马路是否具备通行条件的判断前提。
在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不封城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措施切断疫情传播路径,控制并减少疫情蔓延。这说明,解除封城后,依然可以继续调用资源防控疫情,把疫情控制在可追踪、可隔离、可治疗的范畴。
逐步解封是一个可行办法
一个可行办法,就是采取分阶段分地区逐步解封的办法,即在武汉新增病例为零以后,按步骤解除全市交通、按批复工复产。
首先是对清零后的病患进行严格的14天或28天的集中隔离观察,控制“存量”,巩固成果。
其次是对在过去14天内无新增病例的小区、社区、街道进行解封,撤除卡口,恢复其日常运行功能。
第三,按批次复工复产,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让城市重新恢复生气和活力。
这个办法在当下都能找到相应案例。湖北荆州从3月17日0时起,全部撤除了中心城区范围现有内设交通卡口,同时有序解除小区封闭管控状态,居民可分时、错峰正常进出所在小区。这就是解除封城的具体措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69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