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济南一女子崩溃:儿子借上网课竟然动了歪脑筋,还删除了记录……

济南一女子崩溃:儿子借上网课竟然动了歪脑筋,还删除了记录……

近期,济南的王女士表示:“12岁的儿子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竟然偷偷玩游戏充值了两万多!现在家里着急用钱,儿子充值游戏的钱,还能退回来吗?”

王女士说,自己直到2月27号,因为家里要用钱,去银行取钱时,才知道道孩子偷偷给游戏充值的事儿!

王女士告诉记者,这几天,她一直忙着追回孩子给游戏充值的钱,但到现在是没有一点眉目,只能求助记者,希望能让游戏公司,把钱退回来。

通过王女士提供的银行流水账单,记者看到,里面不少都是通过微信红包支付的,这是这么回事呢?王女士的儿子小朱说,他用妈妈的微信给自己的微信发红包转账,然后再给游戏充值,为了避免妈妈发现,他还将转账的记录都删除了。


王女士的儿子小朱坦白说,自己玩的是个叫“2345热血战歌”网页版游戏,账号还是买的一个成年人的。自从有了这个成年人的游戏账号,小朱一次又一次的往游戏了充钱,从1月15号小朱开始充值,到被王女士发现,小朱大约花了两万两千元。

为了追回这两万多块钱,王女士多次与网上客服进行沟通,但对方都以证据不足为由不予退款。

随后记者拨通了游戏网页客服电话,原来这是一家上海的网络公司。目前,记者正与游戏公司进一步协商,希望事情能有圆满解决。

通过搜索可以发现,网友与王女士有类似遭遇的家长,发起的消费维权投诉不在少数。


  • 未成年人给网游充值,这钱能退吗?

2019年4月,投诉人王女士向常州市武进区消费者协会反映,17岁的儿子小伟(化名)陆续为一款网游充值,金额总计高达3万余元,希望商家能够退还充值款。

调解中,工作人员核实该账户登录IP地址、充值金额正常,到底是王女士充值还是小伟误用父母手机充值成为关键点。通过对王女士生活习惯、使用手机频率、操作游戏熟练度等综合判断,小伟误充值概率较大。经过多次耐心调解,商家同意,在检查账户无异常情况下办理退款。

消协专家表示,本案中,投诉人的孩子小伟为未成年人,其充值行为应当经过父母同意或追认。而在投诉人明确表示不予同意并要求退还费用时,该消费民事合同无法成立,经营者理应退还所有充值钱款。

同时,也有律师表示:孩子未满十八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法律角度来说,这个年龄只能独立实施与其行为年龄相匹配的法律行为。而目前他独自游戏充值较大金额的行为,明显与其年龄不匹配,并且该行为又未获得监护人的同意和追认,所以监护人可以主张撤销该行为。但孩子家长还需证明这些消费充值的行为是由未成年人操作完成的。从现实情况来看,举证可能会比较困难。建议孩子家长考虑通过协商或诉讼方式处理。

近年来,未成年人不当使用成年人身份信息和手机、资金进行网游充值、打赏主播的现象时有发生,值得警惕。小编在此呼吁,家长应加强教育管理,促使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学校等教育组织应当正确引导,告知其盗用家长网银的行为,已越过未成年人正常行为的界限,予以严厉批评和坚决禁止;作为专门经营网络游戏的企业,具有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应当加大技术投入,设置有效的识别、验证、阻拦、预警系统,出现纠纷积极配合,快速判别,保障消费者财产安全。

(来源:济南都市频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6120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