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是识字课,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神州谣》是一首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的童谣。描写的是我国的壮美山川,各民族的深厚情谊,以及中华儿女要为祖国繁荣昌盛共同奋斗的愿望。这篇课文备课时间特别长,中午加晚上大概五小时左右,以为孩子们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肯定掌握不错,毕竟重难点很突出,但是没想到当天晚上的家庭作业中错误非常多,不少孩子课后题根本不会答。网课质量堪忧,网课学完还得要花时间补充学习!这份知识点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孩子预习、复习。
一、生字部分的学习
(一)识字
既然是识字单元,通过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是重点。
1.字源识字法,也叫字理识字法。
通过汉字的原生图片和文字演变的过程,追溯汉字本源,帮助我们理解汉字的构造和意思。
如“州”,象形字,它和“川”非常的相似,“川”呢是河流的意思,而“州”是河流或水流中间形成的小块陆地,三个点儿就是指水流中间的小块儿陆地,而一竖两撇就是指河流和水流。
当然“州”是古时候的一种行政区划,多用于地名,比如广州,郑州,杭州,苏州等。
2.形声字识字法。
根据形声字构字原理进行识字的一种方法。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的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如“湾”字的“氵”是形旁,表示与水有关,“弯”是声旁,表示该字的读音。
3.偏旁归类识字法
如“涌、湾、浓”都有三点水,“隔、陆”都有双耳旁,“峰、峡”都有山字旁,利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可以更快速地识记生字。
4.利用熟字来识记。
在熟字的基础上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认识生字。如“耸”“奋”就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从+耳=耸,大+田=奋。“与”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写=与”。“涌、峰”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通一涌,锋一峰。
5.联系生活识字。
“湾、峡、州、峰”可以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识记。如结合地名识记:湾一南泥湾、大亚湾;峡一三峡;州一广州、苏州、兰州、郑州。结合山名识记“峰”一飞来峰、香炉峰。
6.语境识字。
部分生字孩子初学比较难理解,如“耸、涌”,可结合语境中的“江涌”“峰耸”,再结合图片,在情境中去理解、进行识记。“繁、荣”二字可以读句子,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理解。
(二)写字
州:第2笔是竖撇,穿过横中线的时候再往左边运笔,三个点的朝向长短是不一样的,要认真观察。中间一竖要写短,右竖要写长。
华:下半部分的“十”写稍宽。“亻”竖笔收笔于横中线下侧。“十”横长竖短,竖笔在竖中线。
岛:笔顺易错,正确笔顺是撇、横折钩、点、竖折折钩、竖、竖折、竖。第四笔竖折折钩要写得宽而扁,“山”也要写稍微宽而扁。
峡:山”靠左上,“夹”的两点呈内八字形。
民: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呈弓形,写舒展。
族:“方”的笔顺是点、横、横折钩、撇。
谊:右边“宀”稍宽,盖住“且”,最后一笔横较长,要写直。
齐:下部撇、竖两笔从横中线下方起笔,分列竖中线两侧,竖收笔较低。
奋:“大”要写得宽,“田”要写得小。
二、课文部分的学习
上课之前,我们先和孩子们一起回顾整理了描写祖国的四字词语,比如大好河山,山河壮丽,锦绣山河,日新月异,风光秀丽,国泰民安,繁荣富强等等。
孩子们读完全文会发现,这篇童谣,每一句话只有三个字,我们可以称之为三字经式,加上每一句话(两行)的最后一个字有相同的韵母,也就是押韵,这样的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韵律感特别强。孩子们可以拍着手踩着拍子读。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把课后第3题读一读,记一记的8个词语引入到了课文中,加深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课后词语的识记。
(一)山河壮美——神州大地 巍巍中华
1.第一小节
孩子们先读第一小节,“我神州,称中华”,“神州”和“中华”是中国的别称、美称,这样的词语还有九州,华夏,海内、九域。当然我们有时候也用四字词语来描述我们敬爱的祖国:神州大地、巍巍中华。
那么我神州大地有什么特点呢?在第一小节中,请孩子们找出一个词来进行概括,孩子们都能找到“美”。
是的,我们国家的一山一川皆可入画,第一小节呀,就是总写我们的祖国山川壮美,风景如画。
2.第二小节
那么,在我们的这篇童谣中,作者描写了我们祖国哪些壮美的山川呢?这些景观各有什么特点呢?让孩子去读课文,并用方框和三角号圈画出来。
在课文的第二小节作者描写了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特点是奔、涌、长、耸,在上课前,我已经给孩子们播放了一段介绍黄河长江长城的视频,让孩子们初步感受了它们的特点,此时让孩子们结合课前视频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从这几个字中感受到了什么。
长江、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个“奔”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奔流不息,气势磅礴,而一个“涌”字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的水势浩大。长城像一条巨龙在群山之间蜿蜒盘旋,非常的长,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高耸入云,直插云霄,非常的雄伟壮观。
总的来说,第二小节写出了神州大地之美。
(二)民族齐奋发——民族团结 繁荣昌盛
第四小节描写的是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1.理解“繁荣”。我们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呢?有56个民族。正是因为56个民族的团结努力,才有了港珠澳大桥的通车,中国高铁逐渐走向世界,一座座城市高楼拔地而起,一条的道路四通八达,这就是繁荣,“繁荣”指的是城市或国家发展兴旺。
2.感受民族团结。孩子们再读这一小节,会更加深刻的感受到:56个民族团结一致,才能够逐渐达成世界大同的美好心愿。十四亿人的奋发图强才能让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此时,课后题最后4个4字词语,和课文内容进行了融合。
(三)读全文,试着背诵
最后我们通读了全文,会背诵的同学也可以直接去背诵。
三、回顾全文,拓展延伸
1.接着,我们回顾整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三字经的形式,展示了祖国的辽阔和伟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同学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
我们班孩子们纷纷表示想成为医生,科学家等,长大报效祖国。这让我非常感动。我送给了他们伟人在12岁时立下的宏伟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真正在心中树立远大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读书。
3.最后我们还进行了简单的拓展:
在我们的国家,著名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非常多,比如拉萨,布达拉宫,平遥古城,西安兵马俑,还有杭州,西湖,漓江等,可以让孩子们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景观,结合第二小节进行仿写。
4.历史上有非常多的诗人对黄河长江、长城有描写,比如说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可以让孩子们在下课之后搜集整理和黄河、长江有关的诗进行读和背诵。
备课花时间最长的是确定教学环节和制作课件,所以这次课本笔记字非常潦草,有些还没有写上。
如果我的知识点对你和孩子有帮助,请在文章下方点赞或收藏支持!感谢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44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