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文七君
来源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shoujirym8754)
为应对疫情下“一床难求”的局面,2月3日,武汉首家方舱医院开始建设,5日首家方舱医院投运,到27日出现“床等人”。
3月10日15时左右,随着最后一批49名新冠肺炎患者出舱,武昌方舱医院在运行了35天后,宣告正式休舱。至此,武汉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16家方舱医院运行30多天,累计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12000多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说:
“方舱医院这段历史将写在武汉、湖北、甚至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历史上,创造了中国经验。”
这段历史不是一个人创造的,但今天不得不提其中一个人:
他就是,湖北首富——阎志。
武汉16家方舱医院,其中3家是他捐的:江汉方舱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汉口北方方舱医院。其中江汉方舱医院是武汉首家方舱医院。
除了3家方舱医院,他还捐了另外7家医院,共计10家医院。
另外,他还捐了近2亿物资。
他同时被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点名表扬,但他个人行事太低调,大多数我们都还不知道这个人。
疫情后,马云捐了多少,马化腾捐了多少,新闻到处飞,各种赞美。这位湖北首富选择低调,但我们应该知道他,记住他,感谢他。
01
捐出十家医院,近两亿物资
贡献了全武汉五分之一的床位
提到湖北企业家,可能大家立马会想到雷军和周鸿祎。
殊不知,曾连续三年蝉联湖北首富的,是阎志。
雷军、陈东升、阎志
阎志这个人很低调,他一手创办的卓尔集团,是中国500强。但是老实说,如果不是方舱医院,我听都没听过这个湖北首富。
不过疫情期间他所做的事,可真的太“高调”了!
1月24日,得知武汉疫情危急,他马上捐赠了1000万元人民币。
得知床位一床难求,他马上组织旗下卓尔公益基金会捐出医院。
1月30日,卓尔第一家应急医院开始收治患者。
2月5日,卓尔(江汉)方舱医院正式启用。这是武汉首个方舱医院。
2月24日,汉口北方舱医院全面交付使用。这是阎志捐的第十家医院。
在这十家医院里,有一个叫做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武汉客厅”,是阎志最得意的产业之一。180万平方米的面积,耗资高达100亿人民币,举办过金鸡奖和百花奖颁奖典礼。
这么高大上的地盘,阎志说腾就腾,马上把武汉客厅变成了方舱医院。
把这么大的商贸地盘让出去,光是后期的消毒维护以及对顾客人流的影响,都不是小数字。
但是阎志不计较:
“只要城市需要,我们义不容辞。”
一个月内,阎志共为武汉捐了整整10家医院,累计床位9567张,收治病人接近7500人。
非常时期,这就相当于7500条生命通道。
这是个什么概念?有个官方数据,大家可以自己比较看看。
截至2月29日,根据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数据统计,全市床位总数是51550张。
也就是说,阎志一个人,一家公司,顶起来全武汉五分之一的床位。
捐完医院就完了吗?不不不,还有很多
1月24日,阎志紧急召开了公司高层电话会议,只花了20分钟,就成立了抗疫捐赠小组。
“利用集团公司的全球供应链,不惜一切人力、财力,把能搞到的医疗物资全都运到武汉。”
“不论价格、不论数量、不设上限,有多少要多少。”
开完会议后,阎志亲自统筹部署,卓尔同事全世界找渠道、买物资、找飞机、抢时间,锁定东南亚多国货源。
仅仅48小时,阎志带领卓尔人刷新了国际物资采购调运的极限速度,海外采购、航空物流、通关、配送就完成了无缝连接。
一飞机一飞机的物资从世界各地运到武汉机场,又从机场送往一线。
1月26日,两架运送医疗物资的专机抵达。
随后,第三架医疗物资专送飞机抵达。27万个N95口罩、300多万个医用口罩、20多万件普通防护服。
他还亲笔致信日本丸红株式会社,请求日方帮助采购10万件高级别医用防护服,并 “不惜一切代价”运抵武汉。
2月9日,协和医院缺物资,向社会告急。阎志马上直接找到厂家购买,用最快的速度向协和医院捐送了800万急需医疗设备。
2月25日,卓尔所有捐赠医疗物资送达武汉85家医疗机构,覆盖全市所有新冠救治定点医院。
口罩、隔离服、防护服、护目镜、呼吸机、制氧机、紫外线灯、消毒液、消毒湿巾、酒精、医用手套、工作帽、过膝鞋套、输液泵、注射汞、卫生护理用品……
还有救护车……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不捐的。
医护人员人力不足?马上请出医疗队驰援一线。
医护人员没保障?马上砸出真金白银!
2月19日,阎志设立“医护人员关爱基金”,专项用于战疫一线医护人员。首期1200万元,当天下午就全部发放到位。
缺粮?买买买!
米面粮油大礼包,送进了10000个家庭。
没钱,阎志马上捐钱;没物资,马上调配物资;缺人手,马上调派人力。
从1月24日到2月24日,他对同事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快、买、要、速找、抓紧!”
1个月,10家医院,875.57万件应急物资,捐助金额1.85亿,覆盖湖北17个市州,103个县,554家一线医疗机构。
湖北想要啥,阎志都第一时间补上。
我真的想不出来他还能再捐点啥。阎志把所有能做的,都做到了极致。
不计代价,但尽所能。
这让网友都忍不住飙脏话:这TM到底是什么神仙企业家?
02
为了梦想,放弃铁饭碗
却靠着刘德华挖到第一桶金
这位神仙企业家,是什么来头呢?
“出手这么大方,一看就是没缺过钱啊!”网友评论道。
恰恰相反,阎志可是从小一路苦到大穷到大的。
湖北黄冈市罗田县三里畈镇,地处大别山南麓。1972年生的阎志,出生在这里的一户普通人家。阎父在当地林业局工作,阎母做做小手工业。每到过年,阎志家需要到处跟人借钱,才能吃上一顿好饭。
但阎志没有荒废自己的精神需求,自初中起,他就常常骑车去镇上的书店看书。
上高一时,阎志挥笔写下了人生中第一首诗《秋天的恋歌》,后来还在县报上发表了处女作。
小露名气之时,阎志忽然退学了。
高二时,父母双双染病,加上家境不济,他被迫退学。之后,他接替父职进了林业站,去大山里做林业勘测。
囿于深山老林,天天钻林爬坡,他却从未放弃梦想。他写了一堆诗歌,还在18岁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风铃》和散文集《黄昏小札》。
阎志曾分享过一段关于梦想的话:
“我们因梦想而伟大……光明和希望,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定会成真的人身上。”
左阎志,右刘醒龙
1992年,光明和希望降临了。
这一年,作家刘醒龙偶然看到阎志的诗,很是惜才,给他介绍了几个城里的文艺工作。
阎志随即做出了一个让人很难理解的决定。他放弃了林业局的铁饭碗,做上了杂志社编辑。
不幸的是,杂志社后来倒闭了。他做过报纸编外记者,可惜也好景不长,报纸经营不善他被辞退了。
虽然职业不顺,但是他从小镇走向城市,看到了广阔天地。
1995年,正是香港四大天王的高光时刻,但是大陆很少有人了解明星背后的故事。阎志在出租屋里翻看文艺副刊时,看着一个个明星,灵机一动,找到了赚钱的方法:给明星写传记。
他锁定了刘德华,在屋里憋了几个月,写出了一本二十多万字的《天若有情》,卖给了书商,得了两万五的稿费。
这笔稿费成了他创业的第一桶金。
时间来到了1996年,家电行业风起云涌。大名鼎鼎的爱多VCD,刚刚拿下了中央台的第一条VCD广告。
同样是这一年,阎志原来工作过的报纸因经营不善,要外包广告版面。
机会来了。
阎志用赚来的稿费包下了版面,熬了3个通宵,出了个VCD专刊,仿佛于混沌中振臂一呼,给市面上100多家VCD厂家排了个序。
专刊一出,一个上午报纸就卖出去10多万份,比平时翻了10倍还多个零。
阎志借此趁热打铁,创立了卓尔传播有限公司。他大胆买断了武汉14家媒体的家电广告代理权,开创了中国第一家专为VCD机刊发专版广告的先河。
短短几年时间里,阎志就累积了5000万资产,卓尔也成了湖北最大的民营广告代理商。
最多时候,他一口气与50多个品牌同时合作,“签协议签到连筷子都拿不住”。
成为湖北广告大佬的阎志,彼时才24岁。他本可以好好放松享受,或者就这么一直干下去也未尝不可。但是那就不是阎志了。
阎志说:做企业,关键在于有梦想、有激情、敢创新。
年轻时,文艺青年阎志写过一首诗,叫做《出发》。
出发吧
朝着未定的前程
那是我们的方向
出发吧
其他的都重要吗
一路上
我会尽可能地收拾你遗落的铃声
还有你的无助
出发吧
只有出发才不能停留
不停留就能接近
绝对不属于我们的那片原野与金黄
这首诗,也许就是他“卓尔不凡”的梦想写照。
从他为了梦想放弃铁饭碗开始,他就不会走一眼望到头的路。
从他创立卓尔公司开始,他就立志成就不凡之事。
只有敢于出发,才有无限可能,才能接近看起来本不属于自己的原野与金黄。
03
先开枪,后瞄准
遇事把握先机,没有他转不了的型
坐拥武汉广告第一大佬的身份,阎志没有自得其乐,而是很快洞察了湖北广告行业的瓶颈。
武汉没有大媒体,没有外企资源,大品牌又少,不可能养成中国最优秀的广告公司。
阎志决定转型,开始进军实业。他一路卖消毒产品,开酒厂药厂,办学校,建纺织厂,还一度被誉为湖北棉纺大王。
然而,真正让阎志迈向富豪榜的,则是一个疯狂的设想,一个果断的决定。
2004年,阎志不满公司的办公环境,决定自建办公大楼。他一研究,发现身边很多人有同样的需求:既要体面规范,还要成本低廉。
他有了个大胆设想:要不干脆修建一个总部基地?
他决定进入地产业,不是当时已经流行的住宅地产,而是别人听都没听过的产业地产。
从广告到产业地产,这是阎志第一次大转型。
这一年,占地700亩的武汉首个总部基地“第一企业社区”开工。其后几年,近百家知名企业总部相继入驻。阎志大获成功。
第一企业社区
2006年,他又进军汉口北商贸项目。
当时的汉口北,可完全不是如今的繁华景象。没水没电,没基础设施,地图上都找不到这块荒地,银行也拒绝贷款。
他倾尽2亿身家,才终于建成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押上了全部身家,准备好了倾家荡产。”
汉口北一开盘招商,就成为中部最大的商贸物流基地。到2017年,汉口北成为中国建筑面积第一、交易额第二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2011年7月,卓尔成为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首家湖北民营企业,阎志则一跃成为湖北首富。
但他没有停下脚步。一方面,卓尔的市值被低估,另一方面,互联网线上机遇崛起。在他的眼里,卓尔又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刻。
他开始向互联网产业靠拢,这是他第二次大转型。
2014年,阎志高调宣布了卓尔的互联网规划,力求打造全球最大的线上线下集成批发交易平台。
他步履不停地挖来了1号店创始人于刚,还有阿里巴巴前CEO卫哲。做跨境电商的兰亭集势、做移动支付的汇茂科技、做金融服务的嘉宝资本,还有各类线上交易平台,他都尽收麾下。
集成了所有电商元素,他一转身就推出卓尔购、卓金服、卓集送三大线上交易服务平台,构建了一个千亿级别的B2B矩阵。
阎志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2016年至2018年,阎志连续三年蝉联湖北首富,荣誉等身。
阎志在第三届互联网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从1996年创立卓尔广告代理,到蝉联湖北首富,阎志一路青云直上。
每次似乎都那么冲动冒险,却都获得了成功,是他运气太好赌得太准吗?
其实不然。
从VCD广告入手创业,是看准了当时是一个卡拉OK时代。
赌上2亿身家建立商贸中心,是看准了沿海商贸物流业内迁的机会。
到处收购互联网公司的疯狂背后,是他认准了互联网的商业大潮。
每一次他嗅到了先机,都会立马先下手为强。
阎志称自己的策略叫做“先开枪,后瞄准”,捷足先登,绝不放过先机。
先开枪,后瞄准。就算会放点空枪,绝对不会错过机会。
虽打不中10环,也有5环,起码还在靶上混。
如果等瞄好了再开枪,靶子已经移动了,商业环境已发生变化了。”
从吃不上猪肉的穷小子,到身家百亿的企业家,没有任何背景,阎志靠的是胆识和远见。
常存忧患意识,不断调整,不断适应,不断改变,才能越走越远。
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敢革自己的命,勇于与过去的辉煌割裂,才能成就卓尔不凡的事。
04
上半夜帮自己想,下半夜帮别人想
疫情不结束,首富不停歇
上初二时,阎志曾经一路骑几十里地跑到县城,就为了买一本《倚天屠龙记》。
金庸和阎志
金庸老人家说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简简单单八个字,也许早就在上初二的那年,随岁月刻进了阎志的人生态度里。
2011年,阎志出资1000万,资助了500名家庭困难的大学生。一个大学生平均两万,四年基本生活费够了。
他自己因为家贫而辍学,太懂贫寒学子的苦楚。
2013年,卓尔书店在阎志的执着下创办。书店位处市中心黄金地段,出租的话肯定稳赚不赔。
阎志不愿意,他说:明知不赚钱,也决定开。
卓尔书店也好,助学也好,都是阎志给自己许的愿,是他对梦想的热爱。
他希望把这种热爱传递下去,更希望他人不会像他少年时一样,对梦想的热爱受到环境的局限,止于物质的匮乏。
阎志家乡有句老话,“上半夜帮自己想,下半夜帮别人想”,说的是一定要在站在对方的立场想。
做生意,他竭力实现双赢。这种态度,使他的生意越做越大。
做人,他有悲悯之心。自己苦过,所以成功后更愿意竭尽所能帮助他人。
3月10日,武汉所有的方舱医院全部休舱,功成身退。但阎志的抗疫故事还在继续。
阎志说:疫情不结束,卓尔不停歇。
短短十个字,家国情怀尽现。
一个企业家,有格局,有境界,有情怀,有担当,就一定能走得长远。
你为国家和人民做的事情,也一定会在人间传颂,我们不会遗忘。
感谢你,阎志!
真正的湖北首富,你当之无愧!
Reference:
1. 新浪微博@阎志,今日头条微头条@阎志
2.《卓尔的故事: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和转型样本》,陈润著,中信出版社,2019年1月
3.《我与湖北首富阎志:新书〈卓尔的故事〉背后的故事》,来源@润商财经,作者陈润
4.《阎志,传奇!》,来源@新浪财经,责任编辑程立
5.《2.5万起家,现在身家355亿成湖北首富,马云多次拜访他!》,来源@创业财经汇,作者佳云
6.《湖北首富用诗讲述成长路:幼时过年要借钱,真希望还是个小镇少年》,来源@长江日报,编辑王戎飞
7.《“湖北首富、70后、诗人”,阎志的思考:一个企业能给一座城留下什么》,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魏诗孟
本文来源:公众号 @粥左罗,作者文七君。
TO BE, TO UP,这里是50万年轻人的成长充电站。运营者粥左罗,90后,毕业四年从服装店员做到成功创业,从月薪2300到月入20万,坚信成长即财富,只写最接地气的成长干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27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