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荆轲刺秦:一个完美的刺秦计划,只因画蛇添足而功败垂成

荆轲刺秦:一个完美的刺秦计划,只因画蛇添足而功败垂成

荆轲刺秦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最终失败而告终。然而这本该是一个完美而又成功的计划,最终只因画蛇添足而功败垂成!


战国末年,秦国一家独大,秦先灭韩、赵,兵锋指燕国南境,太子丹决定派荆轲入秦,像当年曹沫劫持齐恒公一样劫持秦王逼迫他归还侵占六国的土地,如果不行,就刺杀秦王,使秦国内乱,诸侯趁其内乱一起反击则秦国可破。荆轲献计太子丹,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国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而动。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以国情及私仇相劝(秦王杀其父母宗族),樊於期为成全荆轲刺秦自刎而死。接着太子丹寻访到天下最锋利的匕首,百金买下,并淬之剧毒,用人做实验,见到一丝血没有不立刻死亡的。

易水送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不还。


公无前227年,荆轲和秦舞阳一起作为使臣带着樊於期头颅、燕国督亢地图来到秦国。一到秦国荆轲用价值千金的礼物,厚赠秦王宠臣蒙嘉,通过宠臣蒙嘉请求谒见秦王,秦王听说他们带来的礼物很高兴。身穿朝服,以九宾之礼召见他们。荆轲手捧地图进献秦王,秦王展开地图,图穷而匕现。荆轲趁机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起匕首刺。未近身,秦王大惊,抽身跳起,衣袖挣断……最后刺秦计划以失败而告终。

荆轲刺秦王


上面两段写了,刺秦的背景、计划、以及经过。但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本该成功的完美计划呢?首先,它以利诱之:用樊於期的头(秦王一直想杀之)以及献上燕国督亢地区地图。这两点都是秦王感兴趣的。其次,通过贿赂秦王宠臣蒙嘉,如愿得到秦王谒见。再次,通过献图成功接近秦王,并且匕首藏于图中,当图穷而匕现时可以发出绝命一击。但为什么会失败呢?这一切源于原定计划:像当年曹沫劫持齐恒公一样劫持秦王,逼迫他归还侵占六国的土地。这就使行刺难度成倍增加。


曹沫当初劫持齐恒公迫使齐恒公答应归还齐国侵占鲁国的土地,齐恒公本想反悔,被管仲阻止,认为这样食言会在诸侯中失去威信,失去天下人的信任与帮助,所以齐恒公才归还侵占的鲁地。但是曹沫所处的年代与荆轲所处的年代不可同日而语。曹沫处于春秋之时,当时诸侯林立,齐恒公虽然称霸天下,但还远不能随心所欲的与天下为敌,且当时周王室尚在,为天下共主,所以齐恒公才有所顾忌。而荆轲所处年代为战国末期,当时秦国已经吞并韩国和赵国并早就于公元前249年灭天下共主周。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敢和秦国作对,秦完全有凭一己之力灭天下的能力。即使秦王被劫持答应归还侵占六国的土地,但事后秦王完全可以反悔,因为他没有齐恒公的顾虑,他有能力征服天下。所以说劫持秦王是没有用的。完全是画蛇添足,为行刺增加难度。

荆轲行刺失败后说: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我想活捉你,迫使你签订归还诸侯土地的契约。且当时荆轲行刺时先左手抓住了秦王衣袖,如果不是为了活捉秦王,而直接拿匕首刺秦王的话必能成功刺中,从而成功。(行刺的匕首是淬毒了的,见血封喉。)秦王一死秦国必乱,从而给诸侯营造反击的时间及机会。只可惜这个本该完美而又成功的计划终因画蛇添足以致功败垂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0801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