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儿课堂(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100位家长里,有96位父母是要面临“催孩子”的这个问题的,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要催,上学快迟到了要催,就连出门玩的都要催孩子抓紧点儿,不要耽误了火车。
宝妈宝爸们不仅要做人,还得兼顾时钟的功能,太难了!
我家的孩子就有严重的拖延症,平常上课的时候一次都没有迟到过,得亏了爷爷一个早上催6次的坚持不懈,才保证了孩子没有因为自己的贪玩儿而错过了正常的上课时间,从而导致被老师批评的后果。
平常生活中孩子是一个比较严谨的人,因为他从小就喜欢画画,没多久就送去了画室学习,线条描绘的学习让他形成了一点儿强迫症,穿衣服的时候要整齐,写字的时候不能歪,电视的摆放不能倒等。可是偏偏在时间上,他总是出问题。
一、孩子做事总拖延?
缺乏时间观念,总是喜欢赖床拖延时间的孩子不少,归根结底,是“时间管理能力”的欠缺,才导致的现象。
缺乏时间管理能力,让孩子失去了对时间的掌控,也缺乏了对时间的敬畏。
就拿起床这件事来说,能赖一分钟就赖一分钟,这在许多老人的眼里是无法理解的事情,明明可以起床而且必须起床,为什么要这样呢?多睡10眠或者1分钟真的有那么大的意义吗?还别说,在孩子眼里就是有这么大的意义。
时间管理能力的欠缺意味着一个人对于时间的概念和感知是模糊的,即使他们知道时间延迟的后果可能很严重,但是行为是诚实的,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那么,这就告诫着家长们,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就要形成这样的习惯,注重时间观念。
那么问题又来了,凶多了孩子,孩子不仅没有把时间放在眼里,反而变本加厉,想着迟到就迟到,能有什么大不了。
而且如此一来,亲子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紧张,影响到亲子关系,时间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该如何是好?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提高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关键是--给孩子自主时间。
强迫是无效的,因为强迫的结局是反抗,容易引起幼儿强烈的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会加重孩子对家长的误会等。
二、家长如何利用“时间管理能力”,让孩子更自律?
1、 学会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美国一对夫妇在面临儿子的时间管理上有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任之处理。
因为他们发现,每天送儿子上学的时候孩子都会非常磨蹭,有一天妈妈没有耐心了,她想给孩子一个“教训”,于是在上学前没有催孩子,而是让他自己准备。
结果孩子到学校的时候已经上课30分钟了,孩子被处罚了,受到了批评。
此后,他再也没有因为懒惰和散漫而错过上课的时间。所以当孩子行为不注意,时间观念不强的时候,试着把时间还给孩子,让他自己承担后果,清晰的认识到行为背后的意义和结局。
2、 学会制定计划
计划的制定在于警醒也在于提示孩子自己该做什么。
有的时候正是因为随随便便没有规划,孩子的态度才会变得不一样,因为如果是老师安排的考试,那么孩子一定会记住,如果是随意的一道题,那么孩子很可能在放学回家后就忘记了。
这就是有明确目的和没有明确目的的差异。教孩子制定计划,摆脱无时间意识的困扰。
3、 了解时间的珍贵性
如果一个人在小的时候就知道生命有限,时间宝贵,那么可能在大学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人因为学分没有修满而毕不了业了,也不会有如此多的网友会感叹岁月如歌,自己却没能紧抓时机。
时间观念的培养,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其产生清晰的认知。
让孩子知道它有多重要,多宝贵,兴许孩子的态度就会发生质的转变。
做事拖拖拉拉没有时间观念不是因为他心里有数,而是因为孩子缺乏了时间观念,改变孩子拖延的坏习惯,从培养“时间管理能力”开始,家长更省心。如果放任问题的存在不管不顾,那么接受的结局一定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03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