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怕这怕那会影响他的行为模式,会影响性格发展,到底如何解决

孩子怕这怕那会影响他的行为模式,会影响性格发展,到底如何解决

在我们身边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孩子在小的时候,胆子特别大,天不怕地不怕,然后孩子在慢慢长大的时候,却发现他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小,这是什么问题呢?其实这些都是家里人,错误的引导所造成,在我们身边能够看到爷爷奶奶带孩子的时候,经常以恐吓的方式制止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在下雨天出去的话,她会告诉孩子,下雨天不要出门,否则会有怪物找上你,或者是天黑的时候不要随便跑出去,会有妖怪把你吃掉。这些恐怖的言语会映刻在孩子的脑海当中,孩子在小的时候可能她不以为然,但是在慢慢长大,接触到书本电视上一些恐怖画面的时候,他就会信以为真,认为世界上真的有这种恐怖生物的存在,所以就会变得畏手畏脚,甚至变得胆子越来越小了,这让家长很是头疼。有的小孩在小的时候,自己出门上厕所都不敢,要求爸爸妈妈陪着她,生怕突然出现怪物把他带走,其实这些都是孩子凭空想象出来的恐怖画面。也许这个问题很多家庭都出现过,也有不少家长为之苦恼,那么孩子怕这怕那的现象会影响他的行为模式,也会影响性格发展,到底该如何解决呢?

1.通过解释化解对恐怖的认知

首先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个完美的解释,比如在孩子出现害怕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详细要有合理的解释,比如孩子出门比较害怕走丢,或者是遇到坏人叔叔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帮孩子克服这种恐惧感,你可以告诉他,只要在人群当中你待在妈妈身边牵着妈妈的手,就不会被坏人抓走,而且如果你见不到妈妈或者是突然找不到妈妈了,那么你哪里也不要去,就在原地等妈妈,相信妈妈一会就不能过来找你,这种小常识以及我们与孩子的契约精神,就可以让孩子心里有底气,并且不再害怕出门。

2.坦诚的告诉孩子这件事情到底是如何的感受

此外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打疫苗打预防针,只对他的经历来说也是有一段童年阴影,因为刚开始我们跟孩子都说打针不疼,或者是打完针我就给你买什么什么东西,以这种威逼利诱的手法带孩子打针,所以这种说法都是错误的,我们不要对他撒谎,也不要用物质去引诱他,我们应该给她说打针的时候可能会痛一点,但是这个痛感马上就会消失,能够被你接受。表述这种痛感有多痛,比如像蚊子叮或者像被人掐了一下,然后再给孩子说如果你能勇敢的接受打预防针的挑战,那么打完针之后我们就做一件好玩的事情,或者给你一个小小的奖励。最重要的是在孩子经历疼痛的过程当中,家长应该及时的陪在孩子身边,给孩子加油打气,并且告诉他打针会有哪些好处。因为打进去的疫苗,就如同一个卫士一样,保护着我们的身体屏障,不会被细菌和病菌所侵害,让我们更加健康快快长大,所以把这些好处都讲给孩子听,孩子就能够正向的看待这个事情,而不是一味的认为打针只会让人疼痛。

3.通过概念转变恐怖心理

与此同时,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当中,如果孩子在场,我们就不要看一些恐怖的电视或者是恐怖电影,也需要把恐怖的书籍给收起来,能够让孩子确定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克服恐惧感,当然如果孩子看了这些害怕的情景,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这些都是假象或者是不存在的东西,让孩子分清楚虚拟和现实。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比如喜欢看奥特曼打小怪兽,就会被里面的小怪兽给吓到,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告诉他小怪兽是不会存在的,就算世界上有怪兽这种东西肯定就会出现奥特曼这样的勇士来消灭它,所以要相信永远都会有人保护她,她是安全的。我们也可以给孩子看先小妖怪和人类成为好朋友的动画片,让孩子转变这个恐怖的念头和想法,这样也可以抹掉脑海当中恐怖的画面

4.多去接触害怕的东西

在此当中有的孩子特别怕黑,比如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她会特别黏人,要求爸爸妈妈陪在她身边,或者是要求开灯睡觉,要知道开灯睡觉会破坏孩子的免疫力。所以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那么如果孩子害怕房间黑通通的,我们可以给他开一个小夜灯,也可以在他睡觉之后把它关掉,或者是用其他的方式来消除他的睡眠恐惧,比如孩子在心目当中肯定有一个偶像或者是喜欢的玩具,我们可以把孙悟空或者是奥特曼,或者是一些其他卫兵的毛绒玩具放到他的枕头边。告诉孩子不要害怕,因为这些东西会时时刻刻的保护到你,所以如果孩子能够成功接受,可以继续使用下去,如果孩子失败之后,我们就需要找到他害怕黑夜的这些原因都有哪些?同时需要锻炼孩子的胆量,克服恐惧的方法。但是在此当中一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家长一定不要急躁,要有耐心。在这里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好的方法,比如每年的节假日,可能晚上都会有节目或者是灯光秀,所以我们可以多带孩子参加晚宴或者是晚上的活动,也可以带孩子在晚上参加篝火晚会,让他知道晚上也是非常热闹的,而且晚上也是一个很美丽的自然规律,让他对黑暗克服恐惧感,增加他的胆量,让他多看看黑夜中的美好,就可以了,改变对黑夜恐怖的看法。

5.多去体验害怕的职业

对于每个小朋友来说从小到大最害怕的就是医生,因为每当看到医生的时候绝对没有好事情,要么给你吃药,要么给你打针,这种疼痛感一直到现在都记忆深刻,所以,现在的小朋友也是这样,在出现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我们带他去医院还没有打针,看到医生就哇哇哭个不停,更敏感的孩子看到穿白衣服的人便会非常害怕。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练习,如果当孩子害怕医生的话,我们可以让孩子扮演医生,可以给他去网上购买一些医生诊室的小玩具,也可以让他参加医生看病的小游戏,这对害怕医生的孩子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家里家长也可以跟孩子之间做医生和病人的游戏,比如我们可以假装肚子疼感冒了,让孩子帮我们打打针吃吃药,然后我们就好了,这样就可以锻炼孩子克服恐惧的情绪,让孩子知道医生是一个天使的化身,也是治病救人的职业,可以帮助我们对抗疾病,同时给身体恢复健康。所以,孩子在知道这些关键词以及这些理念深入到脑海当中的时候,就会转变对医生的看法,并且还能够缓解他的恐惧心理,也有的孩子可能在学校组织化妆舞会的时候被吓到过,从此害怕化妆的人,比如看到唱戏的演员就会非常的害怕哭个不停,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给孩子来一次舞台走秀的游戏,比如一家人在一起,我们穿上衣服,画上妆容,让孩子适应这些面孔,也可以让他跟同龄的小伙伴们在一起玩化妆舞会的游戏,或者打扮成妖怪的游戏,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看到一些面庞恐惧的人而焦虑,也不会让她再害怕。

6.家长需要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

对于孩子恐惧害怕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共情,让孩子知道我们理解他内心的感受,不要认为,孩子害怕是无理取闹的一件事情,有的家长不以为然并且恐吓孩子,这有什么好害怕的,你是个男子汉,不应该害怕!这样起不了任何的作用。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要理解孩子害怕的情绪,并且找到害怕背后的原因进行克服孩子恐惧的心理,尤其是在孩子面前,比如大人也比较紧张害怕的话,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培养孩子的胆量和勇气,就可以让孩子成为你心目当中的小小男子汉。比如,家长遇到生病的时候,如果去打针的话,看到医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表现的畏畏缩缩,也许你也很害怕,但是一定不要表现出来。所以家长要给孩子做一个榜样,同时在日常不要用语言恐吓孩子。千万不要说如果你不怎么样就会有什么样的东西出现,这恐吓式的教育都会让孩子在脑海当中形成恐怖的画面,从而影响他一生。

结语:

在孩子觉得害怕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他的言行举止,如果恐惧感非常强,并且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以及出行的时候,比如他的因为晚上害怕而不愿意睡觉,或者因为害怕狗狗,孩子不愿意出门,因为害怕医生从来都不去看病,就会导致他的恐惧心理越来越严重,家长应该引起重视正确的引导,承认他的恐惧感。那么随着所处环境安全感的增强,便会对大部分的恐惧食物慢慢的消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7330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