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为何孩子越被骂越“求抱抱”?这背后的心理暗示,家长们要读得懂

为何孩子越被骂越“求抱抱”?这背后的心理暗示,家长们要读得懂

文|西红柿妈妈

不少妈妈发现,越是骂孩子,孩子越是故意往妈妈的怀里钻。孩子调皮的样子,活脱脱是个没事人,似乎很想用这样的方法,缓和跟妈妈的关系,逃避妈妈的责骂。妈妈们很苦恼,不太理解孩子的世界,更不知道自己面对这样的事,该怎么样做才最正确。孩子求抱抱的背后,到底有哪些心理暗示?

5岁的笑笑又起床晚了,妈妈唠叨她,闹钟定得准,可每次都要闹钟响好几次,笑笑才能听见。最可气的是,就算她听见了,还是要赖床。这周一个星期的课,笑笑都迟到三次了。笑笑歪着脑袋瓜,穿好了衣服后,她听见妈妈还在唠叨,就央求妈妈要抱抱。妈妈看着笑笑没睡醒,在装可怜撒娇,又不忍心再责备她了,就只好抱了抱笑笑,然后开车送女儿去幼儿园。

晚上,妈妈下班,笑笑盯着动画片看了许久,又看了两三集电视连续剧,可她就是没写作业。笑笑妈特别生气,责备笑笑,“老师留的画画作业,怎么还没画呢?上周末给你报名的辅导班,让你学画,你知道花了多少钱吗?妈妈一个月的工资钱,都给你搭进去了,你还不好好学习!”笑笑见妈妈不高兴,又使出老招式,她不哭不闹,妈妈越是唠叨,她就越往妈妈怀里蹭,越求妈妈要抱抱。

妈妈感觉自己真是败了,次次都会心软,每次在女儿求抱抱以后,她就会自主的停止唠叨,不再责备女儿。妈妈认为,这是孩子的惯用伎俩,她早就识破了,可就是无法攻破啊!无奈之下,妈妈求助其他宝妈,想知道其他妈妈都是怎么做的。

哪知,几乎她问过的所有妈妈都表示,天不怕,地不怕,儿女哭闹都不怕,最怕的就是孩子求抱抱。只要当妈的人,看见那无辜的小眼神,火气瞬间全消了。

孩子越骂越“求抱抱”,并非犯贱,而是这三个原因,让人心疼

1 害怕妈妈生气,自己受伤

孩子求着妈妈要抱抱,无非是因为看见妈妈生气了,孩子担心妈妈下一秒钟,可能会动更大的火气,做出一些惩罚措施。比如,罚孩子站立,不准吃饭。罚孩子不许出去玩,不准花零用钱等。这些对孩子来说,远不如立即示弱更有效果,求抱抱,能保住自己的利益,保护自身不受伤害。

2 缺少安全感,有情感需求

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当妈妈责骂自己时,孩子会缺少安全感,很怕妈妈真的生气,不再理自己了。只有扑进妈妈的怀里,感受到妈妈的体温,和妈妈肌肤亲近,孩子才会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孩子的世界才能安逸下来,自身充满安全感。

3 这招管用,能降服妈妈

孩子有点小聪明,他们知道自己犯错了,容易挨罚,也明白妈妈的责骂,就代表妈妈生气了。但是,孩子求抱抱,就可以降服妈妈,让妈妈不再生气发火,这招很好用,屡试不爽,孩子自然会一次次尝试。

孩子越骂越“求抱抱”,妈妈应该怎么办?

1 孩子求抱抱,妈妈不要抱错时机

当孩子做错事情后,孩子试图躲避妈妈的责骂,逃脱责任,会主动求抱抱。妈妈可以选择原谅,但绝不是立马抱着孩子,满足孩子的求抱愿望。不然,下一次,孩子肯定还会轻视妈妈的话,不按规则和要求去做,挑战妈妈的权威。妈妈可以在给孩子讲清道理,做出惩罚措施后,再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抱抱,以示安慰。

2 孩子求抱抱,妈妈不能“冷暴力”

当孩子求抱抱时,说明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正在担心妈妈会生气,害怕事情结果更恶劣。因此,这时候孩子求抱抱,妈妈不要甩脸子,不要漠视冷暴力。不然,孩子会觉得很辛苦,孩子会很没安全感。

3 改变责骂教育,正确引导孩子

妈妈要尝试着改变责骂教育,正确的引导孩子,告知孩子哪里做错了,让孩子明白,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做。妈妈不要一味的唠叨,要注意说话的语气态度,要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而不是在很委屈的状态下生活。孩子求抱抱,妈妈应适时给予,平时也要多陪伴孩子。鼓励妈妈们能创造条件,使孩子在快乐中,慢慢的稳步成长。

你也习惯骂孩子嘛?越骂孩子,孩子是不是越往怀里钻呢?欢迎分享你的育儿故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6952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