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从小到大都听家长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不听话就打,别舍不得打,一打就乖乖的听话了,调皮的孩子就是因为没有打到位。当然这句话也不是家长们随便说说而已,有些家长是真的会动手打小孩,甚至有的人下手还特别重。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想法,或许是因为一句古语“棍棒底下出孝子”吧,也或许是因为以前的父母没怎么上学没接受过教育,当孩子犯错后不知道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但是现在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仍然还是会出现打孩子的现象,只是在打完孩子之后,他们往往也会后悔。
曾经听朋友王先生就说过,有一次他早早的就把工作做完,特意提前下班回家。因为他的儿子过几天就要考试了,他帮儿子报名了一个名师的查漏补缺班,他想亲自送儿子去补习班。在早上出门的时候他就跟儿子交代好,让儿子今天下午做好准备,在家里等着自己回来。可是当他下班回到家的时候,发现儿子并不在家里,一问妻子才知道原来儿子不想去补习班去同学家玩到现在都还没有回来。王先生顿时气得火冒三丈,让自己的妻子去儿子同学家把儿子叫回来,等儿子一记门关起门来就是一顿胖揍。
可能是因为恨铁不成钢,王先生没有控制好下手的轻重。当天晚上他的儿子就开始突然发高烧,被打的屁股又红又肿。看到这种现象,王先生吓得赶紧到儿子去医院。在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之后,医生说孩子这这次生病与被打屁股有着直接的关系。听完医生的话,王先生听着妻子的责骂,看着一旁生病的孩子后悔不已。
当孩子犯错后或者不听话的时候,家长都会选择用武力来让孩子记住这一次的教训。而在打孩子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避开孩子的脸和上半身,选择孩子的屁股。因为他们认为屁股上的肉厚,打屁股不会伤到孩子的身体,而且就算打得比较重有痕迹,由于穿的裤子别人也发现不了。但事实上家长们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人的屁股上周围的组织分布着许多毛细血管和器官,一旦受到外力的冲击,就会使屁股上的皮肤充血肿胀,血液流动受阻,严重则会导致周围的组织坏死。如果出血的话,甚至会对人身体内的五脏六腑造成损害,所以家长们要注意并不是屁股上的肉厚就扛打。
当然孩子在小时候不太能听得懂道理,那么犯错后也是有必要对其进行处罚的。除了打屁股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惩罚方式。比如说有些家长会选择,用揪耳朵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有时甚至会看见一些气急败坏的家长揪着孩子的耳朵一路揪回家。但其实孩子的耳朵是很脆弱的,万一家长没有控制好轻重下手太重的话可能会使孩子的耳膜受损。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本来暴露在冷空气下的耳朵就很容易被冻伤,如果此时家长在孩子犯错后,仍然用揪耳朵的方式来惩罚的话,就会使孩子的耳软骨受到损伤,从而导致血肿甚至是感染。
无论是打屁股还是揪耳朵,这都属于用暴力来解决问题。随着孩子们慢慢的长大,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小心思,也就开始变得越来越调皮。有时候越不让他做的事情他越要去做,一开始爸妈会选择耐心地进行教育讲道理,可是时间一长他们会发现讲道理这个方法实在是行不通,还不如直接采取暴力来解决更有效。
那么家长们有没有想过棍棒教育对孩子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1、产生自卑心理
孩子一犯错就挨打,这会让他们始终觉得自己很无能,有时候他可能只是因为粗心大意犯错,而不是故意想要犯错的。如果父母不问缘由,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处罚他,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不是本身就是一个坏孩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必须通过父母的打骂才能改正。如此一来就会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知过度的缺乏自信,从而形成自卑的心理,所以棍棒教育对于孩子人格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
2、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对于一些内向的孩子来说,如果使用棍棒教育会使孩子产生负面情绪,因为他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挨打,被打之后只会更害怕与父母亲密相处。久而久之,就会避免与父母过多的接触,甚至为人处世都会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就又挨打了,缺乏做事的果敢与勇气。所以棍棒教育不但不会使他们变得更好,反而会使他们更加的胆小和沮丧。
3、变得更加叛逆
而对于外向的孩子,如果使用棍棒教育则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变得叛逆。他们从小时候开始就在父母的棍棒教育底下生活,长大后就会自然而然的认为想要对方听话,只有通过打架等武力方式来让对方变得顺从。这也就很好的说明了,为什么在家庭暴力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犯事。
4、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有些父母只要孩子一出错,不问原因也不跟孩子分析为什么会出错,直接上手就打,不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因此也不知道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而对于孩子来说,每次犯错后的第一反应不是去反思自己哪里错了,为什么会犯错。反而想的是又要挨打了,内心对挨打的畏惧和对父母的恐惧往往掩盖了对自己所犯错误的反思。
结语
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自然是身边的父母,所以父母的暴力行为对孩子的影响非常不好,甚至可能会在孩子的童年里留下阴影。因此,为了能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父母一定要使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使孩子能够快乐的成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66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