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婴帮,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教孩子走路一直是爸爸妈妈们非常头疼的事情,毕竟走路是让孩子学习一种新的移动方式,改变了其长时间养成的爬行习惯。
之前就有很多人讨论过孩子学走路时摔倒了,到底应不应该扶的问题。有的人说不扶,应该让孩子从小懂得“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的道理,但有的家长心疼孩子,忍不住去扶。
很多父母们真正面对这种情况时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但网上有一位爷爷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家的小孙子学走路学得可开心了,而且还特别安全方便。
原来这位爷爷在教孙子走路时,用一根长竹竿架在两个凳子上绑紧,正好是小孙子能扶到的位置,他就坐在一旁看着。这样也不用担心孩子摔倒了,比扶墙更靠谱,等到孙子走得稳当了,不自觉地就放开了手,学会了走路。
看到这位爷爷别出心裁的做法,网友直呼妙:之前没想到这么简单的方法,都是让宝宝扶着墙练习,或者爸爸妈妈牵着,不仅学得慢,还容易摔,看着孩子大哭的样子真是不忍心。如今学会了这个,再也不用怕教孩子走路了,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小宝宝学走路一直以来都是爸爸妈妈非常牵挂的事情,因为早走路通常代表孩子更健康更聪明,谁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学走路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也要多注意这些问题,防止伤害孩子的身体。
1、让宝宝穿软底的鞋子
很多家长在给宝宝买鞋子的时候都会重视质量问题,但质量高的鞋子并不会都适合宝宝。父母还要尤其注意宝宝是否穿得舒服,在宝宝刚开始学走路时,最好选择质地柔软的鞋底,这样能让宝宝练习得更顺利,不会让其因为鞋子不舒服而对走路产生抵触。
2、少使用学步带
学步带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辅助走路工具,它能减轻家长的负担,爸爸妈妈们不用时刻弯着腰训练孩子走路,既省心又省力。但学步带除了这些优点以外,还有更大的弊端。宝宝们长时间被学步带束缚会觉得不自由不舒服,他们很可能本能地抵触走路。而且学步带也会影响孩子的走路姿势,对宝宝的身体发育也非常不利。因此家长要少使用学步带,最好亲自教宝宝学走路,可以和家人轮流照看孩子。
很多家长心疼孩子,一旦看到孩子摔倒就会紧张得不行,恨不得以身代之,但这样反而会让孩子学走路的过程变得越来越长。其实在学习过程中,摔倒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家长要用平常心对看待,摔几次跤孩子才能尽快掌握走路的技巧,才能尽快自由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快乐奔跑。
我是帮妈,一名高级育婴师,私信“育儿”,帮您解答带娃路上的困扰~
(配图均来自网络,侵权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56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