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育儿专家曾经都呼吁,孩子父母应该在照顾宝宝的过程当中,要克制自己的偏激情绪,以免出现对孩子过激的行为,比如说:大吼大叫、动手打孩子等等。
但是有一些宝妈们却表示自己很委屈,明明自己在生活当中已经尽量克制住自己的偏激行为,但是孩子们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之下,还是有可能会遇到被大吼大叫的可能。
在不少吐槽论坛当中,就有宝妈说过这样的经历:平时孩子的确有点淘气,但是咱们做父母的也不好对孩子大吼大叫,毕竟有很多幼儿专家在电视当中都已经再三强调。做人父母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才能够不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但是,自己好不容易克制了自己的情绪,可是孩子爷爷奶奶在帮忙照顾孩子的生活当中,他们却先破了功。不仅有时候无意识的就对孩子们大吼大叫,甚至会先主动打孩子。
自己在一旁看的心都碎了,该如何沟通才能有效化解这样尴尬的局面呢?
大吼大叫的长辈情绪,不论是谁,也要不得。
就像育儿专家一再强调的,父母应该在孩子面前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以免出现动手打孩子的偏激行为,而那些大吼大叫的举止也不应该出现。这类观点当中的父母是一种泛指,也就是说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身边的其他监护人,只要是出现在孩子生活当中的成人,都应该尽量克制好自己的情绪,否则一样会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宝宝们还没有长到三岁时,都是需要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安全感。而6岁之前,又是孩子们性格养成的黄金阶段。所以,在这时候身边有人经常性对孩子们大吼大叫,不仅会让孩子们的心理造成偏激或自卑的感受,也会让孩子们慢慢的失去安全感,甚至对待原本信任感满满的家人时,也会害怕的拉开距离。
所以长期生活在被人大吼大叫、强势压迫的环境下,孩子们很有可能长大之后会形成胆小怕事儿、唯唯诺诺、自卑的性格。
爷爷奶奶对孩子大吼大叫,该怎么做才妥当?
有些宝妈们认为,婆婆或者公公在帮忙照顾孩子的本心上是善意的选择。所以有些事情直接沟通,也许会伤害彼此之间的亲情。
和长辈之间沟通,一定要采取合适的姿态。
首先沟通要认真,态度要真诚。宝妈宝爸们在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时,先把自己的担心和想法说出来,最后加上一些理论依据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最后表明自己对长辈的尊敬,不是一种反抗和诋毁。
其次,要找对沟通对象。
可能有部分老年人,目前思想观念依旧十分传统,所以这种固执性格的长辈们可以放弃,选择那些沟通能力比较强,宽容度比较高,接受能力比较强的长辈们进行沟通。
另一方面宝妈宝爸们是两个人一起去做沟通工作,还是选择让其中一位去表明观点,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比如说:老年人不喜欢儿媳妇,心里已经很排斥对方,这时候让双方见面沟通,可能效果并不明显,让丈夫去做沟通工作反而更妥当。
其实,不论是上文提到的爷爷奶奶在照顾孩子的过程当中大吼大叫情绪不当的事件,还是生活当中其它观念相违背的事件,家人之间都应该彼此尊重,做好沟通工作,才能够达到双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17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