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孙小弟老师。
都知道,作为我们孩子的爸妈,首先一定要自己活得优秀,孩子才更有可能优秀。
自己如果不行,就别指望孩子成为龙凤,能成的,都是极小概率事件。
不知道大家看过《令人心动的offer》没?
里边有一位带教老师,徐灵菱。
她1980年8月出生,2002年从华东政法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工作,曾任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督导科副科长,曾评为上海市十佳公诉人,事业感觉一帆风顺。
据同事与好友透露,她的家庭也特别美满——
老公是个行业精英,孩子也非常优秀。
相信看到这里,作为一位普通妈妈的你,可能会有以下困惑——
最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努力的人吗?
生活中女性应该如何断舍离,才能活成理想中的自己?
为什么大多数女生在蜕变成女人的过程中,却很少有人能活成徐律这样的?
女性在生活中应该抓住哪些、放弃哪些,才能成为一名事业爱情家庭子女大丰收的人生赢家?
孙小弟从不忽悠大家——这篇文章不一定会完美地解决这几个困惑,但一定会让你有所启发。
01 “人生赢家”的概念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
事业,谈不上,只是有个工作;
爱情,小手一挥往事就别再提了;
家庭,能做到稳定就不错;
至于子女,不给别人添麻烦,不给社会增加负担已经很成功了。
工作、感情、家庭子女,平均分能及格,已经非常不易。哪个单项分数特高,一定是祖上烧过高香。
有位知名企业家曾说过,我们普通人就是活个概率,没赶上天灾人祸不可抗力,没输得底儿掉,低调走完一生,就是赢。
02 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然后,再纠正一下你的参照系。
讲段我大学一位女同学的往事,暂且称作A吧。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是小老百姓小市民出身,从小没享过什么福也没吃过多少苦,不幸还长成了一枚文艺青年。十几岁时我的女性偶像是张爱玲,我的理想就是成为她。但我显然不是什么天才,家世普通,资质平平,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我还是得好好念书参加高考。十八岁那年,正备战高考的时节,有一晚我熬夜念书到凌晨才睡,结果一大早就被吵醒,发现我妈正翻箱倒柜窸窸窣窣,像只大老鼠。忍不住我就对我妈吼了两句。我妈是个东北老娘们儿,脾气不善,但当时一句话没回我。只在看着我吃早饭的时候,她淡淡地提了一句,天热了,看我念书辛苦,想翻翻存折,给我屋里装个空调。
这个情景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我还是忘不了。想起来就心头一紧,胸口隐隐作痛。但估计我妈早忘了。
我妈是东北人,上学上到初中毕业被发去北大荒建设兵团种了六年的地,在那儿认识了我爸,结了婚。虽然结了婚,但我妈没有北京户口,一直到我小学毕业,我妈跟我爸都两地分居。所以,在成年之前,我跟我妈一直不太亲。一直到我现在这个年纪,才能体会到我妈,以及我父母这一代人的不易。
往大了说,那也就是所有普通人,所有的平凡的父母的不易。对我爸妈来说,“断舍离”是很具体的,要不要放弃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亲戚朋友,为了伴侣和孩子,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面对脱产进修拿到更高学历的机会,是以家庭为重还是个人前途?我妈也有妈妈,妈妈年纪大了需要照顾,是抛下伴侣子女,还是抛下老母亲?在生活中,我妈面临的抉择往往是,手里就这点闲钱,是给自己买辆新自行车,还是给孩子做身新衣服?……诸如此类,听起来非常务实,绝不鲜亮,绝不高大上。生活就是这样灰暗,琐碎,甚至不乏猥琐。
我在自己第一本的序言里写:“感谢我的父母”。我估计我妈至今没看见过。现在我跟我妈很亲密,但这事我也没问过她。如十八岁那个早晨的事情一样,有些话不能提,不能问,是要放在心里,自我折磨,消化,沉淀的。
03 放弃幻想,轻装前行
刚才我提到的《令人心动的offer》徐灵菱,只是作为引子。
真相是,从娱乐节目中找偶像和理想,有点儿幼稚。
事业有成的女性当然值得钦佩,但那不应该是单一的女性楷模。
什么“冻卵”、“代孕”之类,也不是普通人负担得起的选项。
用我们去跟女明星、女企业家、各种女成功人士比,大多数情况,那是拿树上结的苹果跟苹果电脑比,选错了参照系。
资质不同,出身不同,处境不一,也许思想可以参考,但具体的行为模式无法复制。
少看电视,多看眼前。
看看自己妈妈这样的女性,我们父母那一代,以及再往上,都有许多许多。
对她们来说,独立、自尊、蜕变……这些字眼,非常陌生,她们是本能一样勤奋地、任劳任怨地生活着,让她们的子女——也就是我们,有了坐在电脑前讨论这一切的奢侈。
现在我没有什么偶像,但我依然有理想。
我的理想是做一个负责任的人,一个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人,一个能让我父母骄傲的人。如果可能,希望给这个世界增添一点儿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理想中的自己。
社会在进步在变化,但有些朴素的道理是亘古不灭的。
譬如,最成功的人一定是最努力的人之一。
看完文章,大家怎么看呢?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17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