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饮水时间表,除了早晚要喝水之外,这些时段也很重要
当人体进入老年期后,随着组织器官代谢能力降低,排泄功能的减弱,机体就会出现慢性脱水现象,从而很容易导致一些疾病的出现。因此,老年人应该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延缓衰老的同时,还可以预防一些突发性疾病的发生。
老年人养成睡前、清晨饮水习惯,有利身心健康
随着人体的衰老,心血管功能出现退化,如血管变硬、弹性降低,因血液中代谢废物增多血液变得黏稠等等,导致血液流动性变差,容易出现堵塞现象,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而人体在夜晚睡眠的时候依然需要消耗大量水分,所以在早晨起床的时候容易出现身体缺水的现象。由于身体缺水会使得血液更加黏稠,从而流动性变得更差,因此,清早往往是各种突发性疾病的高发时间。
睡前喝水,可以为人体补充足够的水分,以满足人体夜间的消耗需求,从而防止因缺水而带来的风险。同时,在早上起床后及时补充水分,以此来稀释血液,增强流动性。对于一些心血管不好的老年人,晚上起夜的时候适当补充水分也是非常不错的。
此外,早上醒来后空腹喝一杯温开水,不仅可以及时补充水分,还此可促进胃肠分泌消化液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同时还有利于人体内毒素的排出,因此,早上起床以及晚上睡觉养成喝水的习惯,对于老年人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早晚喝水量要够,一般需要喝一整杯水(约200ml左右),如此才可能起到稀释血液的效果。然后是水温,一般保持在40——50度之间,自己感觉到舒适即可,不宜低于体温,也不能过高。此外不宜喝生水或没有经过充分加热都水,更不能用咖啡、浓茶或者其他饮料来代替喝水,最好就是白开水。
老年人科学饮水时间表:
1、7:30
一般来说这个时间是起床时间,当然冬天与夏天早上起床时间不一样,会有一些差异。一般在漱口后与早餐前,当然在漱口前喝也是可以都,这个时候一般需要喝200——250毫升,白开水即可。
2、8:30
一般这个时候完成吃早餐,少时活动之后,也需要适当补充些水分。
3、11:30
在午餐前喝水,有助于激活消化系统活力。
4、12:30
午餐后喝水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营养素的吸收。
5、14:00
在午睡过后,身体同样需要补充相应的水分,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体从短暂都睡眠中苏醒。
6、17:00
在晚餐前,这个时候身体里的水分也消耗得差不多了,也需要补充一定都水分,同时,这个时候喝水也有助于进食晚餐。
7、19:00
这个时候应该属于晚餐后30分钟左右,也需要适当补充些水分。
8、22:00前后
这个时候喝一杯水,就该准备上床睡觉了,开启梦境之旅,由于时间较长,因此,这个时候需要喝足够的水,一般不少于200毫升。
对于老年人来说,不只是说要早晚喝水,其他时间段同样要养成喝水的习惯。一般来说每天保持8杯水,总量保持在1500毫升左右。当然,对于热天出汗多,水分消耗大;而冷天耗水较少会有一些差别。当然也与运动情况有关,因此每个人不尽相同,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人要根据自己都情况,来确定饮水的时间以及喝水的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09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