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肺炎疫情压抑的服务行业
01、餐饮业
相信大家都已经被这个春节枯燥的家常便饭折磨得不死不活了。
我们回顾当年SARS影响的餐饮业:
在2003年非典开始之后一直到6月份,餐饮门店关门歇业率达到了70%,经营业绩普遍比 2002年同期下滑50~80%。
那个时候,甚至连餐饮巨头海底捞,也被爆出几乎破产的消息。原本人头涌涌的门店,当时也是变得异常冷清。
其股票也在1月下旬跌停。还有西贝、呷哺呷哺等等,都如同进入地狱般地难熬。
但是,在2003年的Q3、Q4,餐饮业的增长非常迅猛,到了当年10月,餐饮营业额已经同比增长16%,恢复到年初的水平了。而这个增长还在继续,到了年底,全年的营业额还比2002年增长了14%左右。
这就是报复性增长。
02、旅游业
不必多说,疫情对旅游业在今年春节的影响,可谓如山大。
各种机票、酒店、团队旅游产品的退订,都对旅游公司造成巨大的影响。本来春节是一个疯狂提高毛利赚钱的好时机,现在不仅没赚到钱,还因为原来的各种买断资源,人力成本虚耗导致大面积的亏损。
不难想象,携程、飞猪、美团酒旅的Q1财报一定很难看。
但是,跟餐饮一样,旅游业也会有非常明显的报复性消费。
还记得我当年在携程负责泰国旅游的时候,遇到2011年的泰国洪水水灾,我全年的泰国业绩基本完蛋。但是到了2012年,业绩简直是不坐上火箭的速度往上涨。那个时候,我能体会,啥叫什么都不用干,躺着收钱。
我们回顾旅游业在非典后的业绩,也是能发现这样的规律。
我相信,旅游业在疫情过后,一定会迎来巨大的爆发期。毕竟消费者手中的钱,留给旅游的,始终会用在旅游上面。(大家可以好好体会这句话)
03、文娱业
春节电影全体撤档,只有一部《囧妈》秀了一下操作,改为全网播放。
大家这个春节,不得不在家看老电影过日子了。为此,前不久我还特意写了一篇《#在家抗击肺炎# 推荐几部电影过春节》,希望让大家有更多选择。
2019年春节档票房59.05亿元,2018年为57.71亿元票房,由于今年春节基本没有票房收入,由此估计大概就是损失了60亿元左右。
而电影行业,会受到影院、档期和电影质量的影响,因此哪怕消费者很想去看电影,疯狂看电影,也会受到时间空间的影响,而导致复苏相对较慢。
我预计,如果只看疫情过后剩下的今年时间,一定会同比有所增长。但如果要全年增长,估计要等明年了。
电影之外的其他线下文娱类,也是一样:舞厅、K房、游乐场、球馆等。
疫情过后,会由于春节期间的压抑,而导致消费者会有更大的冲动去消费。
04、零售业
对我最大的打击,是我每天必喝的星巴克竟然都大面积停业,这让我这个咖啡控也受到了极大的折磨。
毫无疑问,疫情过后,当星巴克重启的那天开始,我会疯狂地喝!
除此以外,购物广场、商业街,在经过春节的萧条冷清之后,也很大可能会在后面迎来人山人海的画面。
以上这些行业,大概率会迎来爆发的原因,也就是我上文多次提到的5个字:报复性消费
在计划满足需求的时候,得不到满足。于是,以后再次遇到机会的时候,会考虑多满足以下,弥补过去的损失。这是来源于我们对时间和满足的等量感觉。
简单举例,就是当我们认为,我们损失了1个月的满足时间,我们会在下一个月消费时,把上一个月的消费补进来,以此来弥补我们潜在认为的“损失”。
因此,在消费被压抑的日字过去后,人们的消费会考虑压抑期的本来预期支出,补充到当下的消费当中,从而消费得更多。
二、处于变革阶段的部分行业
05、在线教育
之前我在跟朋友聊天的时候,聊到关于2020年之后的风口。
我跟我朋友说,要判断风口,一个核心点是判断当代主力消费者的特点。
上面这个图,大致能帮我们判断,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之下,他大概需要什么基本的东西。
作为主力消费者的人群,大概是25~45岁,这部分人,就是80后和90后。也就是当年经历了大学扩招以及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富裕子女。
这部分,文化程度较高,对新鲜事物抱有开放的态度。这也决定了2020年之后,主力消费者对各行各业的态度。
在线教育,要放在10年前,不是没人想到,而是时机不对。因为网络技术、因为人们的思想态度和文化程度,都决定不可能做成。
但是,放到今天,这却是大概率能成的事情。
而这场疫情的到来,一定程度能加速这个变革的推进,因为在线教育能解决当下人们在不见面的情况下依然能学习的问题。
新东方早在前几年,已经在推行在线课程。而到了今天,他们更是加大了宣传力度。在我身边,我儿子的英语早教机构,也跟我说,春节后改为在线课程,价格还贼优惠。
06、AI应用
本来就在风口,被吹了多年的东西,估计在今年之后,会得到更进一步的爆发。
原因很简单,AI能更大程度降低密集劳动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这无伦从健康风险的角度,还是生产竞争角度,都是更好的选择。
当然,AI需要更多的算法和应用层支持(数据层现在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但我相信,这次疫情,会对大家加速推进AI的决心大大增强。
07、远程协助应用
我相信大部分人,在这个春节都首次尝试了在家办公的感觉了。
这是一次迫不得已的尝试,同时也有可能是一次误打误撞的新开始。
一直以来,工作,大家都是想到把一堆人集中到一个地方,一起讨论,一起敲键盘。但实际上,随着互联网各种应用的发展,是不是真的必须把人凑到一起才能实现企业目标?
钉钉在这次疫情期间,紧急上线了健康打卡、实时统计收集信息等功能。这也是给了大家一个信号,或许没有什么东西,是非得见面才能解决的。
在家办公有好有坏,好的是可以节省成本,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昂贵的办公室租赁和水电费用,如果能减少,确实为轻松很多。坏的是效率和管控问题。没法见面,意味着没法隐形监督,也没法互相吵架讨论激发热情。
我相信,只要尝到一些甜头,衡量得失仍然觉得划算,
那么后面讲究会有一些中小企业,或者大企业里面的一些项目和部门,会逐步尝试再加远程办公的。
这个事情,一定会带动更多的新应用来帮助大家解决。
08、产业互联网推进
继移动消费、020、新零售之后,就是大佬日吹夜吹的:
产业互联网。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TO B成为投资的新风向,而如何用互联网技术,打通各个行业的供应链,实现数字化同步和效率提升,更是成为了重中之重。
传统行业的变革,阻力是很大的,大环境和老板顽固的脑袋,都是大石头,难以撬动。
但是这场疫情,给传统行业带来一些迫不得已的做法,以及困境之下的重新思考。
如何在不用见面,人更少的情况下,完成过去要做的事情?
生产、发布、推广、接单?
以往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人,需要手工。
但今天,这种环境下,这些传统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更安全,跟高效的方式了。
这就是产业互联网的机会,因为大石松动了。
以上的这些行业,或许在疫情过后,不能算是迎来爆发,但一定会是迎来春天。
迫不得已的环境,会让很多尝试提早开始。
当尝试的人,尝到甜头,他们会改变想法,向新的方向进发。
三、健康相关产业
09、医疗制药
这个我觉得我也不用解释什么了,只要智商正常、有看新闻的人,都能有同样的想法。
这春节,年货是什么?送礼比如送口罩!
本以为非典之后,我们有了足够的经验和储备,但经历这次肺炎,国家意识到还缺得太多。尤其在基础医疗设备、药物研发上,都还不足以让事情变得稳妥。
当然,这次反应速度,已经比非典快很多了,重视程度、隔离、分析诊断、建医院、补供应、控物价、宣传教育,都做得挺好了。
10、泛健康领域行业
比如健身、体检、健康咨询、私人医生、营养食品、保健用品等等,都一定是未来的风口。
哪怕不经过这次疫情,健康,也是未来越来会得到人们重视的环节。
如我上面所说,这代人,文化程度更好,对于科学的东西会更接受。
于是,少吸烟、不劝酒、多健身等等,你都能越来越在身边发现。
疫情,只是一个加速剂。
四、最后,总结一下
这篇文章说得很多,每一段、每一句,都经过我的反复思考。
这是我第一次相对全面的做一些预测。
除了希望给大家分享以外,我也希望以此来验证自己的分析。
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99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