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学不停课,这个春天,我和网课有个约会。
开学三天,限于现实环境的封闭,基于网络虚拟的不确定,这个学期,注定不平凡。单单采集信息,就以各种形式纵横交织在一起,反反复复,让人怀疑智商。
不能真切把握的紧张,变成了更多的指令,相关人等,烦恼指数暴涨。
学生:一星到五星,不等。
一星:爱学习的学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既然已经爱上学习,原本没有烦恼,就是各种打卡、
信息采集太多。一不小心,就错过了通知。爱面子,不想因此而被老师点名,也就有了一丢丢困扰。
二星:不学习的学生。
本来在学校都不学习,现在老师不在身边,天高皇帝远,正好优哉游哉。
网课?不想上。作业?不想写。老师不催不动,催——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作业不是少写就是胡乱应付。烦恼来自于真正开学后,早晚要面对老师的不安。
三星:习惯差的学生。
作业也写,网课也上。每一样都做,哪一样也都没有好好做。写完就万事大吉,字迹潦草,心不在焉。
或者写完了,还会被老师催,为何?没有提交。为何?忘记了。游戏是心心念念,断然少不得的。
四星:随波逐流的学生。
没有大毛病,就是不走心。网课,反正不能和老师慈祥的目光真正相遇,一边看,一边玩。老师讲的话,左耳进右耳出。听完问收获,答曰——收获大。有什么收获?呃……呃……顾左右而言他,答个皮毛已然不错。
五星:升学在即的学生。
升学考试,人生大事。集中精力备考之余,还要分心对付各种打卡、信息上报。难、难、难!
本来时间就紧,还要看直播。一边看一边拖,能够跳过去的尽量跳过去,好节约时间自主复习。即使这样,一天也得看两三个小时。除了埋头书山,就是对着手机,一天下来,两眼发直,二目无神。
体育运动,能免则免吧,省点时间……不,还是锻炼锻炼,身体是革命本钱,有个好身体才能搞好学习。一切,都以学习为第一要务。
家长:三星。
看着课程表上具体的时间安排,我不禁想到:按照10点,所有同学都要去跑步做操。孩子们如果在农村,在院子里跑跑步还无所谓。如果是一个几十层的大楼,所有同学都在10点的时候一起开始跑步……我一直在忧虑:这个大楼会不会在这一时刻开始进行共振呢?
截至目前看来,这种情况还没有发生。那也就说明,学生们并没有按照要求去跑步做操。教育部门的苦心是白费了。
直播教学免不了长时间看手机,根据建议,为了避免伤害视力,可以在电视上投屏播放。
我今天试了,感觉到很郁闷。
先是图片连接不上,好不容易连接上了,它还会自己自动退出。有些视频没法最大化,只能出现一个非常小的方块,还不如手机上看得清楚。
有的能够大屏播放,却没有声音,只好把手机音量打开。看着对面电视播放的画面,听着身边手机传出的声音,感觉被分裂了。这哪是在学习,简直是在看双簧表演。不,这还不如看双簧,好歹刺激源是从一处过来的。
教师:五星。
为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教育系统就像老父母一样,操碎了心。一天一个文件,课程表越来越具体。从最初的文化课程直播教学,到现在把把体育课、课间操、眼保健操都安排上,可谓是全面细致。
直播就直播,一天还要两次。给了资源,还要双师授课——人家讲着,你也得参与!何必录课呢!与其配合录好的不如自己心意的课,不如自己来直播。要不要反馈?要不要互动?安排?怕耽误时间、浪费家长流量。不安排,教学密度就大了,掌握程度更差了,自欺欺人给谁看?给不放心教师、随时可能抽查直播情况的教育部门看。
落实问题也很麻烦。
建群时,为了方便学生,可以添加多个成员。有的一个学生加了4个成员。直播时,看似参与人比较多,到最后发现,有的孩子竟然没有参加。
无奈,上课前先让孩子们报学号,筛查一遍,都到齐才能上课。下课之前,也要再签到。浪费时间不说,仍然是流于形式。如果中间退出,谁会知道?学生到底是在玩还是在学,谁知道呢?这样的直播,效果堪忧。
既是教师又是家长:已经爆表。
忙碌、郁闷,无以复加。备课,网上直播教学一天两次,各种通知上传下达,自己打卡、上报信息,督促学生各种打卡,自家孩子学习打卡……手机从早到晚一刻不得闲,在各种APP里不停切换。如果手机是人,它肯定已经崩溃。
为了避免冲突,让孩子把时间集中起来看直播。等到拿回来,发现手机信息爆炸,满屏通知和焦灼无奈的交流。工作耽误不得!赶紧向前翻阅,信息海海,长路漫漫。
早上6:00,帮孩子拍照打卡。打卡方式不断升级,起初是录早读音频,后来吸取别班经验,音频与视频一起上。高考倒计时、目标学校、目标总分、各科目标分数。拿着目标合影,勉励自己加油!
帮孩子照完照片,赶到微信群里上报健康信息。此时才又发现:还要在其他软件签到。好多人在工作单位也有打卡,出现了冲突,在孩子的班级群找不到签到按钮。家长们集思广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是教师的签到界面和别人完全不同。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另辟蹊径,先发送位置,再备注健康信息。
然后不抛弃不放弃,终于在另外一个手机上签上到了,只是和别人的格式仍然不一样。一个小小的签到任务,花了两个小时,才勉强完成。
疫情期间,这些措施都是出于好意,想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身体健康,希望他们全面发展。但是这些初衷在操作过程中被复杂化了。
方式能不能再简单一点?时间能不能再自由一点?能不能让停课不停学软着陆,让好心真真正正变成好事,而不是让所有人都崩溃,感觉到被骚扰被操控?
从未如此迫切地想要真正开学。快点开学吧!多干点实事,少一点形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69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