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年三十开始管制,到今天正月十八,大部分人已经整整在家待了19天。
曾经,我们最大的梦想就是可以不用工作。有了这次疫情我们才知道,曾经的我们是多么的无知。
这哪是工作需要我们啊,明明是我们需要工作!
在家憋疯了的人们,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发明小游戏,消磨时间。
有闲得没事,给狗化妆的。
还有教猫打麻将的。
甚至有自制套圈工具,在家自娱自乐的。
可河北衡水中学的学生,却是这样度过的。
每天早晨六点半起来锻炼,上午语数外,下午理化生,一天的休息时间除去睡觉,不到四个小时。
就这,班主任们还要在群里夺命连环call,让家长监督孩子背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考点。
付出永远跟收获成正比,怪不得衡水中学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节节攀升。
其实,努力的不光是衡水中学的学生。抖音上有个哈佛小哥,因为疫情被困在家里,依然不忘学习。写了超过两万字的文章,还和哈佛的导师连线做课题研究。
除此之外,他还每天坚持居家运动一小时。
还在家做了十次饭,提高了自己的厨艺。
有人看到哈佛小哥的励志故事,在下面留言说:哇,好厉害,看完了我继续玩手机。
像不像那个,想要改变却又不愿努力的我们自己?
我们总会给自己立很多flag,等我有空了一定要健身,等我有空了一定要读十本书,等我有空了一定要好好练字。
现在,我们有空了。
却又像做平板支撑做不下去的陈赫那样,很快就嬉皮笑脸地原谅了自己。
抖音vlogger何香蓓说,如果没有努力争取你想要的,就别去抱怨无法拥有。
所以,她从疫情之初就制定了严密的学习计划:读书、写字、学习新技能。
努力不让自己堕落。
某乎上有句话很扎心:没有人会为了你的未来买单,你要么努力向上爬,要么烂在社会最底层的泥沼里,这就是生活。
况且,比起那些有家不能回的人,我们已经很幸福了。
前两天,坚守在防疫一线的南京中医院副院长徐辉,因突发疾病,永远离开了我们,去世的时候才51岁。
为支援武汉,一名年轻的医生自愿报名,车子刚一开走,妈妈就强忍泪水,忍不住崩溃大哭。
河南省组建的援助武汉医疗队出发前,一位丈夫对着人群中的爱人大喊:
“我爱你啊!我爱你啊!”
他太害怕这是最后的告别。
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可我们还是不知足。
因为被禁足,我们焦躁不安,一边烦闷地叹着气,一边不断地用手机刷着最新消息,看什么时候才能重获自由。
高兴的,是我们父母。
有一位网友说:自从封路后,我妈天天都笑眯眯的,说我能多在家待会,陪她。
长大后,我们才意识到:从我们离开家的那一天起,故乡只有冬,再无春夏秋。
那个曾经为我们挡风挡雨,为督促我们学习痛下狠手的父母,不知从哪一天起,忽然就老了。
现在的他们,要眯着眼睛才能看清手机上的字。不知道怎么订外卖,也听不懂什么叫互联网。但他们会孜孜不倦地教育你:少吃外卖,对身体不好。
有位网友感叹:钱多赚少赚多,以后都能赚,出去玩啥时候都可以,难得爸妈放这么久的假,多在家里陪陪爸妈。
作家万小刀老师也发文说:等疫情结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父母妻儿一起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不要再那么拼命地工作,不能再天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写啊写。
是啊,钱没了可以再挣,但父母的人生只有一次,他们生下我们,养育我们,不求我们长久陪伴,却也想在假期时多听听我们的暖心话。
况且,我们拼命想逃离的家,是多少人想回都回不去的温暖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62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