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在幼儿阶段,孩子只对玩耍感兴趣。事实上,幼儿的究理精神从两三岁起就已经萌发了。具体的表现就是他们开始向大人提出越来越多且千奇百怪的问题。做父母的无论有多忙,都应该做到孩子问什么,就回答什么。在向孩子传播知识和方法时,绝不能嫌麻烦、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一定要真实,要合理。
——老卡尔·威特
1
孩子越爱提问,表明他们对生活越是用心
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以及对事物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孩子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几乎囊括了世间万物。
“妈妈,树叶怎么都落了?”
“妈妈,为什么太阳和月亮都是从东边升起二从西边落下去的?”
“妈妈,吸铁石为什么能吸住铁呀?”
“爸爸,为什么洗好澡手上皮肤皱皱的?”
家长是孩子最重要也是最早的生命导师,面对孩子的提问。家长应该怎么做?
2
了解为什么孩子会有那么多的“为什么”
孩子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但是有好奇心并不代表他们会进行主动的思考,只有当孩子对自己好奇的事物或现象提出具体的问题时,才代表他们有了真正的思考——他们会先自己想,在想不明白之后便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当疑问被重视并解决之后,他们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这种思考、提问、了解的过程,就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所以,当你的孩子总是有一个接一个的“为什么”的时候,我们应该为他感到自豪,因为能够针对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提出问题,代表你的孩子具备了自主思考的能力。而且,如果你能对孩子的问题进行真实、合理的回答,那么,将来你的孩子就会拥有他们所应具备的智能。
3
用耐心和爱心严谨的对待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听到孩子的提问一定要想清楚再回答,不要因为孩子年龄小和不懂事就糊弄他们。相反,正是因为他们年龄小和不懂事,父母更要认真、耐心地对他们予以启发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掌握知识、开发智能。
对待孩子的提问要严谨,切忌不懂装懂。如果父母一时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就如实告诉孩子,但不要就此放过教会孩子知识的机会,要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拿你二三十年的经历和知识去要求3岁左右的孩子,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们需要你的不断引导和培养。对于如下说法,作为父母切忌轻易说出。
“怎么见什么问什么,烦死了。”
“问这个干什么?它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不明白,真是笨死了,以后不要再问我这么简单的问题了!”
孩子不停发问的行为,作为父母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要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更要抓住时机,培养孩子自主思考的有利时机。
4
抓住时机启发孩子积极思考
孩子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驱使孩子展开思考和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孩子各方面智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前提。如果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那么他的好奇心就会渐渐失去。所以,当孩子有问题时,父母一定要重视,要耐心地对他进行启发和引导,和孩子一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例如:
“如果不是你今天的提问,妈妈至今也没弄明白这个问题呢!以后多多提问,我们一起来解决它!”
5
激发问题意识,鼓励孩子主动提问
孩子能够针对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已经在头脑中有了自己的想法,提问的过程即思考的过程。此时,如果家长能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并引导孩子自主思考,那么孩子的问题意识就会越来越强,今后有了问题他们就会更加乐于思考和提出。例如:
“孩子,用你聪明的脑筋想一想,树叶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变绿的?”
“宝贝,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妈妈想先问一下,你是怎么想到问这个问题的?”
而对于孩子自主思考的答案,对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要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并能在提问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自主思维,这对于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十分有益。
温馨提醒:
1
父母在不同的季节应该带孩子外出接近大自然。
2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从自己家的小区以及附近的公园开始,逐渐向郊外扩展活动范围。
3
外出时要注意防暑、防寒、防晒等健康问题以及卫生问题和安全问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49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