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陈景润证明了“1+2=3”,却无法证明“1+1=2”,到底为什么?

陈景润证明了“1+2=3”,却无法证明“1+1=2”,到底为什么?

数学是一门比较有难度的学科,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因为数学不好而考不上好的大学,而且数学如果越深入研究,它的难度系数就会越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太喜欢数学的原因。

让人头疼的数学题

但是却有一帮人对数学非常感兴趣,再加上他们的钻研,因此成为著名的数学家,而我国的陈景润就是其中一位很有名的数学家,陈景润不仅是一位数学领域的天才,更是我们在数学领域的一面旗帜,是中国人的骄傲。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天才级的数学家,却被一道看似简单的数学题给难倒了,这道数学题就是1+1=2,可能很多人都意想不到,这道数学题连小学生都会做,怎么会难倒陈景润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呢?

陈景润

其实,这里所说的1+1=2并非我们平时所说的那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一个至今没有解决的世界级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是俄罗斯著名的数学家,1690年出生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哥德巴赫生前与大数学家欧拉交往甚密,1742年哥德巴赫写了一封信给欧拉想请教这个伟大科学家一个问题:证明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当时哥德巴赫自己想了很久始终无法去证明这个数学问题,不得不求助于欧拉,可是欧拉看了这个问题之后用了后半生去证明,依然无法得出答案,这个连欧拉都解答不了的数学难题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与欧拉

几百年来,众多数学家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而不懈的奋斗,可是始终攻破不了这个难题,直到1966年经过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努力,得出了一个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的答案,也就是证明了“1+2=3”,当然这个“1+2=3”也并非我们平时简单的数学计算,而是“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二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或许只有数学家才能看到其中的含义。

陈景润在教学

陈景润证明了“1+2=3”之后,信心大增,开始向哥德巴赫猜想发出最后的挑战,可是由于哥德巴赫猜想的难度实在太大,陈景润直到去世依然无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这不得不说成为他一生的遗憾。不过,陈景润证明了“1+2=3”为后代数学家去证明“1+1=2”这个难题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就是说数学家要想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是无法绕过陈景润的贡献的,因为他证明了“1+2=3”,数学家要想证明“1+1=2”,都必须以陈景润“1+2=3”的证明为基础去进行,否则要想解开“1+1=2”就是异想天开。有关数学家认为,自陈景润证明“1+2=3”后,哥德巴赫猜的证明就没有了任何进展,这说明原有的方法以及被使用到极致,必须采用新思路、新策略,才有可能对猜想获得进一步研究成果。

数学吸引数学家为之疯狂

我们也可以看出,数学就像宇宙深处的奥秘,引来无数的数学家为之疯狂,数学的魅力在于数学家们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去解开遇到的数学难题,并且从中体会到解答数学难题之后那种豁然开朗的快感。如今,哥德巴赫猜想依然没有被证明,为了获得答案,英国美国两国有公司曾经悬赏100万美元去求证哥德巴赫猜想,可惜最后依然没有人可以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从而与百万奖金失之交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3081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