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听过最大的谎言是什么?
"压岁钱妈妈给你保管,长大了还给你"。
于是,在我们小时候,压岁钱就是过过手瘾的东西,一般都会上交给父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Papi酱曾拍过一段视频《春节红包防诈骗指南》,详细阐述了父母"圈钱"手段。
"妈妈帮你存起来,利滚利,钱生钱!"
"你上学要花很多钱,妈妈给你留着交学费!"
"你只有一张,我用两张换,以小搏大懂不懂?"
所以一般孩子能守住压岁钱,基本靠造化。
父母不和孩子谈"钱",会导致孩子金钱观的严重缺失
中国人不爱谈钱,觉得"铜臭",更不会和孩子谈钱,觉得孩子太小不懂。
但是如果我们从来不跟孩子去谈钱,让他思考金钱的意义和规律,而大学一毕业,却马上逼着他们去赚钱,分配财务,规划生活。这种做法,跟"大学前不许恋爱,大学毕业马上结婚生子"的本质是一样的。
孩子早晚会面临自己手握一定数目财富的那一天。花钱能力的培养像游泳,小的时候不从浅水池开始,大了直接进深水多半凶多吉少。
所以,从低年龄、小金额开始,慢慢学习哪些钱该花,该如何花,这才是杜绝"乱花钱"的方法。
去年《南方都市报》报道了一则让人震惊的新闻:
15岁少女郑某在加拿大读书,不久后,她下载了某直播APP,并用母亲的信息做了实名认证,开始玩直播。
期间陆续给一位长得好看,说话好听的小哥哥打赏,前后共花了将近50万元!
50万,相当于国内三四线一套房子的价钱了,然而,在几个月不到的时间,竟被孩子流水般哗啦给"打赏"掉了。
这样的新闻并非个案,大家可以上网搜搜"未成年打赏主播",相关新闻能出来上百条。
事实上,这些悲剧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孩子对金钱没有清晰的概念。
"钱"究竟为何物?
"钱"在孩子的眼中到底是什么?
在电子支付盛行的今天,"钱"已经不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
全球著名的投资商,巴菲特曾经在某次采访中说过,父母跟孩子灌输金钱观的时间,越早越好。
既然生活离不开金钱,为什么不尽早培养呢?
你懂文字的秘密,你的文字就会更打动人心;你懂交际的规律,你当然拥有更多的朋友。
财商是什么?一句话,你懂金钱的语言,你总让自己站在离金钱最近的地方。
有远见的父母把压岁钱,成为孩子们接触财富的第一步
其实有数据显示:
在全国0-14岁的儿童中,40%的儿童每年拥有1000元以上零花钱。
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由于经济发达,家长给孩子零花钱也更多一些,超50%的儿童每年收到的零花钱加上压岁钱超过了10000元。
于是有远见的父母把压岁钱,成为孩子们接触财富的第一步,压岁钱是孩子们接触财富最自然的方式。
其实在很多欧美国家,孩子的理财观念是从小培养的,被称作 “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钱的认识不同。
因此,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家长都会按照年龄分阶段培养孩子的理财观:
2岁:开始接触钱;
3岁:开始辨认硬币和纸币;
4岁:知道货币单位,认识到我们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做出选择;
5岁: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6岁:学习有关金钱的概念;
7-12岁:开设孩子的活期账户,学习银行是什么,学习制定消费计划。
著名儿童财商教育家、国际金融理财师乐爸指出:财商教育的核心是延时满足能力。
零花钱、压岁钱是培养"延时满足能力"非常重要的工具。父母应该在零花钱、压岁钱的管理中,反复训练,让孩子慢慢具备延时满足的能力。
有远见的父母都会尽早给孩子进行财商教育
教育家默克尔曾说过:"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中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教育的中心一样。"
孩子的压岁钱怎么处理,看上去是小事,其实类似的小事很多:
怎么跟孩子解释ATM机里会出钱;
怎么解释在小店和五星酒店吃同一个冰激凌价格不一;
怎么解释"工作能赚钱,赚钱为了什么"……
它们都是小事,但它们都考验着父母的智慧。
在《妈妈是超人》中霍思燕完美地演绎了该如何给孩子进行财商教育:
在节目中,5岁的嗯哼随妈妈到咖啡店吃下午茶。霍思燕递给孩子一张100元钞票,叮嘱孩子买一杯"冰美式"。
揣着钞票的嗯哼直奔收银台,成功下单后,发现了放在柜台上的曲奇饼干,于是伸手去拿。
显然,嗯哼并没有意识到饼干是要付钱的。
甚至服务员给他找回零钱的时候,也是一脸懵逼的状态。
"顺利"完成任务后,嗯哼拿着饼干和零钱给妈妈。
结果,眼尖的霍思燕很快察觉出,嗯哼的这块饼干并没有付钱。
于是,霍思燕小心地询问嗯哼:"饼干你付钱了吗?"
没想到,嗯哼却理直气壮地回答:"这是不用钱的"。
的确,在5岁孩子的眼里,这块饼干与钱很难扯上关系。
聪明的霍思燕见状,随即对孩子进行了"教育":饼干是要付钱的,不能白拿别人的东西,并让嗯哼马上回去找收银员。
嗯哼一开始还不愿意,但在妈妈严肃的教育下,还是乖乖地把钱补回去了。
随后,霍思燕又借机会给孩子上了一节金钱的启蒙课,教嗯哼辨别不同纸币的面额,并做简单的加减换算。
3—12岁是孩子财商启蒙的关键期,尽早对孩子进行系统性的理财教育,关乎孩子一生的幸福。
与其留给孩子巨额财富,或让孩子树立"我长大后要赚大钱,住别墅开宝马"的远大思想,倒不如让孩子从现在开始,就掌握和支配自己的零用钱,将理财观念和技能镶嵌在孩子的日常社交活动中。
父母如何利用压岁钱给孩子进行财商启蒙
著名作家连岳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有一个侄女,这孩子有个习惯:爱存钱。由于家境不错,大家给她零用钱也大方,这些钱,她整齐地码在自己的抽屉里,完全能够克制住自己的消费冲动。
连岳先生觉得,得想个办法,让她把这个好习惯养大,早早开始财务滚雪球,让她能比同龄人更有钱。
于是他建议:你这些钱放着,它不会变多,不如姑丈帮你打理,每年给你利息。
她刚开始拒绝了,钱是实在的,利息虚无缥缈,她还不理解。
后来,连岳先生找到了一个更形象的说法描述利息:姑丈帮你打理这些钱,按我们约定的利息,相当于你每天一睁开眼睛,天下就掉下一块钱!她答应了,他们签合同,按指印,非常正规。
这孩子像机器一样严谨,每年催促连岳先生签订新合同,投入新资金,她现在大学快毕业了,这笔利息已经大得让连岳先生有点头疼,但他非常开心:他的财务教育基本成功,将来,她一定是个富裕的人。
首先父母和孩子商量好把压岁钱分成三部分:
1.最大的一份作为强制储蓄金,由父母监管存进银行进行理财(常规推荐购买教育金)。
为了培养孩子的仪式感,建议带孩子一起去银行办理孩子个人账户,向孩子展示银行开户和存钱的流程,最后把存折交给孩子保管。
2.一份作为接下来一整年的零用钱,由父母保管,定时定量返还给孩子。
大孩子建议分成12份每月发放一次;
小孩子建议分成52份每周发放一次。
3.最小的一份可以作为孩子的愿望基金,存进孩子自己的"小金库",也可以根据需要交由父母保管,但必须完全由孩子自由支配。
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随时决定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家长可以提供意见但不干涉,应该充分相信并给予孩子自由。
这笔钱通常数额不大,不用担心孩子挥霍浪费,因为孩子需要这些钱去体验和感受金钱世界的规则,用完了就没有了,家长不再额外提供除了零花钱外的钱,让孩子有一个有限的概念。
其次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准备一本精致的账本,用于记录压岁钱的来源、笔数、总额,分配规则,以及日常消费记录。
父母一定要监督并辅助孩子养成记账的好习惯,这对孩子的财商教育非常重要。
每消费一笔应该及时把帐记到账本上,让账目明明白白,每笔收支都清清楚楚。
让孩子明明白白花钱,对于金钱的使用不再是一笔糊涂账,作为理财的初体验,账本也会成为孩子有迹可循的有趣回忆。
再次父母不要过多批判干涉,让孩子真正正真拥有压岁钱的使用权和决定权。
财商的教育,远不止于教会孩子赚钱,而是教会孩子一整套不同的价值体系。
他会懂得金钱的来由和去向,觉得钱没有那么神秘,也就大大减少了对它的紧张感,感到安全;
知道钱来之不易,他会理性掌握储蓄和享乐的比例,既不会因为暂时短缺成葛朗台,也不会因为突然暴发成play boy;
他懂得金钱的语言,在进入真正的社会时,有本能的资源意识和信息敏感度,会更自如。
财商,会培养一个有洞察力、有行动力、有远见的孩子。
-end-
过了个年
赶紧拿出小账本,与孩子一起给压岁钱记个账吧!
你家孩子的压岁钱是怎么处理的?
你家孩子是自己保管压岁钱吗?
你有处理压岁钱的好方法吗?
不妨在评论区写留言
和我们一起聊一下吧!
-end-
我是@悦妈育儿经 期待你能关注我,每天给大家分享和善而坚定的育儿理念,培养优秀的孩子。
延伸阅读:
3步帮助父母搞懂,什么是早教?早教有必要吗?早教班该不该上?
财商教育|巴菲特:父母跟孩子讲金钱和投资,越早越好
梅姨刷屏的背后不仅是心痛,这几招防骗招数,父母要尽早教给孩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06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