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氏本源心理学创始人李择轩:
所有孩子身上发生的问题,都要从父母身上着手。
如果父母都做不到改变,只想改变孩子,那是不可能的。
最近,有不少家长跑来和轩氏全脑轩脑师抱怨:
“孩子学习上一点上进心都没有,一放学就躲回房间玩手机,打游戏......我们对他的教育,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对此,轩脑师想先问问这些家长:
生活中的你要求孩子去学习、去读书的时候,自己是言传身教,还是自顾自地看电视、玩手机?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
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
有时候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会被孩子模仿。
而且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说是说,做是做,言行不一:
一边要求孩子学会尊重,学会关心;
自己却夫妻反目,婆媳相嫌。
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轩氏本源心理学创始人择轩导师曾说过:
父母应该去真正了解孩子,与孩子沟通,而不是站在大人的世界去评价、去点评、去指责!
下面轩脑师为大家带来一组关于亲子教育的漫画,希望能引起此类家长的反思。
自己没做好,拼命逼孩子
你的健身器材在墙角扔了快十年,蜘蛛网都更新好几代了。
你觉得很正常。
但是你孩子不练琴,你就觉得他不上进,不思进取。
轩脑师认为,为人父母,身教永远比言传重要。
孩子更倾向于模仿家长的行为,而非听信他们口中的道理。
你懒惰浮躁毛毛草草,却希望孩子勤奋自律样样都好,怎么可能呢?
轩脑师表示,在要求孩子之前,请家长们先做好你自己。
一点不可爱,还抱怨孩子不爱你
试想一下,你的家里乱糟糟,孩子自然不愿意回。
一个月不见孩子一面,孩子当然不愿跟你亲近。
心情一不好就凶孩子,他当然害怕你,故意躲着你。
轩脑师表示,孩子对父母的疏远、不合作,大多是有原因的。
其实孩子的思维特别简单,会本能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亲近自己喜欢的人。
所以,当你家孩子总是跟你不亲近,总是羡慕别人的爸妈别人的家,总是不服从、不配合、不接受你的教导。
请先自省,别总是上来就给孩子定性“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有时,不是孩子冷漠无情不知好歹,而是大人的教养方式出了问题。
自己哪儿都对,孩子哪儿都错
有些家长一出错就劈头盖脸地批评孩子;
却从不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安排不合理,自己的期望没道理。
又或者,是不是就算意识到自己错了,为了维护家长的威严而强词夺理?
千万别仗着自己是父母,欺负孩子说不过你。
轩脑师表示,幼稚、虚荣、蛮不讲理的父母;
必然遭到孩子发自内心的轻视。
把“一切都是为了你”挂嘴边
有的家长口口声声说爱孩子,其实并没有给孩子提供真正幸福的家庭生活。
却连“不当着孩子面吵架”这种小事都做不到。
甚至一口咬定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而忍辱负重。
其实这种充满争吵抱怨的家再完整又有何用?
轩脑师认为,如果真为孩子好,就要经营好这个家,打理好夫妻关系。
家庭中最忌讳的就是天天冷战、热战,让孩子心惊胆战。
别拿一句“还不是为了你”,而让孩子为不幸福的家庭“背锅”。
尽心尽力却培养出个“巨婴”
有些父母总觉得自己的孩子长不大,所以事无巨细地照顾。
但是一个人被呵护得如此严实,他又怎么能独立呢?
几十岁还什么都让父母做主的人,很难想象能在社会、工作、家庭中能有什么担当。
所以,尽管忍不了跟孩子分离,可孩子必然得离开你,自己过日子。
轩脑师提醒,坚持让孩子到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是父母的一节必修课。
谈起性教育就遮遮掩掩
有的孩子是从树上生下来的、有的是从下水道里拽出来的、还有的是充话费送的……
大人们对所有跟生殖有关的器官和行为都讳莫如深。
其实又何至于啊。
孩子问,你就简简单单实实在在说说。
又或者孩子稍微大点,你买本青春期教育的书放家里,就更好了。
性教育没那么难,主要是大人想太多了!
自己不做,却强求孩子做圣人
有些父母喜欢把孩子想象成圣人,强求他们必须爱人如己、高风亮节。
解决孩子间矛盾的方式通常是“你是哥哥,必须让着弟弟”、“好东西就应该分享”。
其实孩子天性都有争强好胜,甚至野蛮的一面。
你可以要求他们好好做人。
但如果他们没做到,引导总要好过讲一些自己都做不到的大道理。
自己“不正”,却指望孩子“不歪”
有些家长心里是想教孩子好,但行动上却反差太大。
嘴上教孩子要正直勇敢善良,但碰上个三五块钱的小便宜,自己先露了马脚。
其实,真实的你什么样,孩子就会学成什么样。
最后孩子的三观和行为模式,往往源于父母骨子里的精髓。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个性、品质以及健康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父母最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的过错。
父母该如何做出改变?
01.身教重于言教
身教重于言教是由孩子的特性决定的,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差,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却很强。
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在生活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以免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
02.要不断改变和完善自己
很多父母把自己达不到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严格要求,对自己却要求很低,甚至随波逐流。
英国心理学家希尔维亚·克莱尔说:“如果你自己都不准备去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去做什么。”
想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父母必须先有所改变。
03.注意自身修养,给孩子做榜样
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帜,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要想培养孩子优良的品格、良好的习惯,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和习惯,用行动去引导和影响孩子。
最后,轩氏全脑轩脑师总结道:家长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做到身体力行。
另外,家长应通过不断学习,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00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