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意味着勇敢战胜怯懦,青春意味着进取战胜安逸。对今天的主人公孙壬梁而言,青春意味着学无止境、探索无限。大学四年,他积极参加各类竞赛,获奖无数;他潜心科研,研究美国国防部重点军用技术。他不仅让大学生活过得充满意义,也在电子科技大学成长为了更加优秀的自己。如今,他成功保送至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孙壬梁是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016级本科生,学习成绩专业排名第一,综合素质成绩专业排名第一。曾两次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 2区、JCR Q1分区期刊发表论文两篇,总影响因子达到8.192。丰硕的成果让他保送到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其中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是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和 Interdisciplinary Contest in Modeling 的缩写,即"数学建模竞赛"和"交叉学科建模竞赛",是一项著名的国际大学生竞赛。
2016年9月,孙壬梁踏入电子科技大学的校门,相比于别人初进大学校园时的好奇与迷茫,孙壬梁心中早已有了方向。他认为,在大学阶段一定要掌握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将所学真正用于走入社会之后。本科期间的孙壬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积极了解计算机行业动态,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学习难题。课余时间,他与科研为伴,于2017年9月加入邓勇教授的科研团队,以信息融合为研究方向。信息融合这项技术被美国国防部列入十大重点军用技术,然而,在中国却鲜有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当被问到对科研的兴趣时,孙壬梁用了"如痴如醉"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在邓勇教授的悉心指点下,他在二区期刊上成功发表两篇SCI论文。
不但如此,孙壬梁还经常帮助班级里学业困难的同学,耐心为他们答疑解惑。与此同时,他还经常与老师交流沟通,反映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做起了老师和同学们沟通的桥梁。经过不懈努力,孙壬梁最终成功保送至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深造。
身为中共预备党员的孙壬梁,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思想上,他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断增强党性修养;行动上,他主动参与学院党委开展的各项活动,参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研讨会,投身图书馆义工活动,在同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不停止思考,不止步探索是孙壬梁秉持的求学原则;树立远大目标、练就过硬本领是孙壬梁总结的成长途径。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他不忘初心,继续为青春理想而努力奋斗!
关注"电子科大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985、211、"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电子科技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85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