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的学习笔记©
自从罗振宇出名后争议就一直不断,网上一搜【罗振宇】有一大半都是骂他的。最近因为上《奇葩说》他又火了,什么“人设崩塌”,被李诞说是“贩卖焦虑”……
不过由于《奇葩说》影响很大,近期还是有点不同。以前骂罗振宇的人肯定得不到罗振宇本人回应,时间长了干骂不过瘾,于是开始转而骂网上、身边学得到的人,骂他们被罗振宇洗脑了,是被割的韭菜。
为了说清楚问题,先看看洗脑是怎么回事。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嘉映曾经说洗脑有以下几个要素:
- 强行灌输某种价值观或意识形态;
- 屏蔽掉其他信息;
- 不允许有不同见解和观点,否则进行惩罚;
- 禁锢肉体和思想。
这四个要素如此表述出来,谁都能看得出这是在洗脑。但是如果换一个场景——
- 强行灌输经过教育部审定的知识内容,义务教育阶段不学还违法;
- 屏蔽掉当前教科书和考试以外的信息,哪怕是同一系列的知识也屏蔽;(比如中学阶段屏蔽了非欧几何,强调三角形内角和必然是180°。但是毕业之后如果涉及地理信息学习工作,必须清除以往长期形成的欧氏几何习惯思维)
- 不允许和标准答案有不同意见,哪怕是主观问题也不行,不然判错扣分;
- 把肉体禁锢在教室,把思想禁锢在考试。
没错,这就是教育,教育充分满足这四个要素。那么问题来了,教育是不是洗脑?
- 如果教育是洗脑,那么为什么现在的人还趋之若鹜,拼了老命也要让孩子获得更好教育?
- 如此心甘情愿求之不得地去“被洗脑”,这是一种怎样神经病?
更关键的是:为什么经过“洗脑”,很多人还成功了、还实实在在做出了伟大的成就和贡献?
可见教育和洗脑是有差别的。差别在哪呢?
最核心的差别就在于:教育需要【建设】,洗脑只管【破坏】。
去过建筑工地的人都知道,本来一块荒地,虽然乏善可陈,但也不至于没法走路。但如果要在这里建房子就得挖地基,基坑深达十几米甚至上百米,此时人肯定是走不了。不过等房子建好后不仅能走了,还能更充分利用这块地,环境也好了。
这个例子中,“挖基坑”相当于暂时的【破坏】,但是破坏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破坏完了要马上【建设】。
教育就有点像盖房子。
正是由于都有【破坏】这个过程,所以一些不能深度思考的人就觉得教育是洗脑——他们意识不到【建设】的存在。
- 【破坏】是容易的:越复杂的系统越容易被破坏,只要系统中一个环节破坏了,这个系统就很可能崩溃。人就是超级复杂的系统,所以人容易被洗脑和被教育;
- 【破坏】是不负责任的:进行破坏的人才不管受众以后会怎样,当下满足破坏者目的就行了;
- 【建设】是困难的:越复杂的系统越难建设,必须把每个环节都打通,都维持正常运转;
- 【建设】是要负责的:必须考虑将来会发展成啥样,甚至要想办法让被建设方能自我建设。
为什么很多时候营销会被说成是洗脑,以至于营销界自己都有“洗脑式营销”的说法?
就在于营销大多数情况下是对消费者心智的一种“破坏”——
营销只需要找到受众痛点痒点爽点进行“精准打击”、让受众产生消费动机并促成交易就行。至于交易之后会怎样、受众心理健不健康、Ta是不是更进步或升华了,营销人根本不管,也没有必要管。
甚至如果受众会进步还要阻止,毕竟进步之后洗脑难度就大了,所以需要“Don't Make Me Think”。
但是心理咨询就很少被人说成洗脑,因为心理咨询除了找到痛点痒点爽点进行“精准打击”,还有更多更复杂的心理建设工作。这需要了解受众的过往经历、生活环境,并根据相应的方法和工具进行修复、建设。
这就是为什么可以根据大数据来同时对很多人做营销,而且营销不会事前让受众付费;而心理咨询只能量身定制针对一个人进行,而且必须付费。
——因为建设成本比破坏高多了。只需要找到共同的点进行破坏就能产生显著效果,而建设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设计方案。
所以合格的心理咨询一定是有针对性的、建设性的、不广普而且贵的。
心理咨询类似于外科手术,外科手术当然需要【破坏】一些人体组织,但是破坏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病灶。破坏之后还有清创、缝合、还有术后恢复。
说了盖房子、营销、心理咨询和外科手术的例子,无非是要阐明——
- 是不是洗脑,不能光盯着对心智、思想、认知的【破坏】,更要关注【建设】。
教育正是有了【建设】,使得经过教育的人从统计学上看成功概率更高、更有成就和价值。
这正是所谓的“不破不立”。不能只见破,不见立;或者只会“破”,没本事“立”。
现在回过来看,罗振宇做的事是不是洗脑呢?
- 他有没有强行灌输某种价值观或意识形态?他传播了某种价值观或意识形态,但是他从来没有强行灌输,他想强行也强行不了;
- 他有没有屏蔽掉其他信息?他当然不可能屏蔽掉其他信息,他又不是墙;
- 他有没有不允许不同见解和观点,否则进行惩罚?别说不允许了,骂他的人那么多,他一个都没告;
- 至于禁锢肉体和思想……他可能吗?
即使只用了他的产品,很多人也更具有批判精神了,或者起码更有自主学习动力了,这难道不是对心智的【建设】、对思想的提升?如果是洗脑,怎么反而变得有批判精神了?
如果是洗脑,那学了得到的人应该像宗教一样无条件信仰他,或者至少像被电信诈骗、保健品骗局的受害者那样谁都不信只信骗子一样信他,有这种人有吗?
因此:
不要把“洗脑”泛化,滥用这个词只能说对这个词毫无掌控力。对方表达观点、传播的信息和自己认为的不一样就自定义为“洗脑”,这是无脑的表现,既然无脑也就用不着洗。
批判思维只是独立思考、避免盲从的第一步,批判之后要问问自己有没有办法【建设】,如果没有,很可能掉入“简单批判”的陷阱——以为自己思想很独特、别人都傻X自己才牛X,这种往往比真盲从还糟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71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