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两河神话丨古代西亚的鬼节与冥界

两河神话丨古代西亚的鬼节与冥界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的“中元节”,也叫鬼节、施孤、亡人节、七月半、盂兰盆节。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地官清虚大帝于七月十五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有罪的人也可向其祈求赦罪。

《修行记》云,“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道教宫观举行“中元斋醮”,俗称“道场”,为民众祈福。晚间奉诵《铁罐焰口施食》,超度前羽后化的祖师,普渡十方孤魂。

至于盂兰盆节,便是佛教的说法。“盂兰”是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苦厄的状态,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盂兰盆即“解倒悬”之意。

中元节放灯

鬼节可不止是中国才有,西方有万圣节,墨西哥有亡灵节,就连在公元前几千年的两河流域,也有鬼节。在那一天,人们要点亮火光,让死者找到生前的家,并享用活着的人为他们准备的美餐。

在古代两河流域史诗《吉尔伽美什之死》中,有关于死者仪式的记载:让太阳神乌图之子,为他照亮黑暗世界,阴间的路!为他在那里建立一个如月亮般明亮的出口,为所有人,无论姓氏名谁,为昔日所有被建立的城市,为所有的英雄,青年人和……!从那里强健而有力的意志列队而出。没有他,在五月、在[鬼]节就没有光亮。

涉及墨西哥亡灵节的电影《寻梦环游记》

既然谈到古代两河流域的鬼节,就先来看看古代两河流域的死人。古代两河流域的死人就被埋在自家的地板下面!大多数古代两河流域的墓葬是在建筑物的地板下被发现的,当然,他们也可能有独立的墓地,因为发现的墓葬数量与家庭人员的死亡数量不相符,然而,考古人员并没有发现特定的墓葬地点。

一般来说,将死者用芦苇垫、粘土或木棺材包裹,四肢弯曲放在躯干两侧。重要人物或者皇室成员通常会有更为丰厚的陪葬物和更为隆重的葬礼。文献上也有关于将尸体擦洗干净表示净化,涂上油膏,给死者穿上干净衣服,用珍珠、贝壳等物嵌入眼睛,用布盖上尸体的面部等记载。

古代两河流域不同的墓葬类型

在古巴比伦时期,有一种叫Kispum的葬仪,具体分为三个重要的步骤,第一步,用食物祭祀;第二步,倒水;第三步,说出死者的名字。这看上去和中国的悼亡仪式差不多。泥板文书上这样记载:“【某某】,在他的床上自然死亡,他的儿子是……,逝去的人,躺在坟墓里。这个人就是你,【某某】,我叫你的名字。我在所有死去的鬼魂中叫你的名字。我叫你的名字为了祭祀。我在太阳出来之前坐在你的面前,我在太阳出来之前唤来你的鬼魂。我把你放在你的房子(指坟墓)里,在你房子的入口处,我准备了食物。为了你的家人,我来祭祀……”

墓葬中出土的随葬品

人死不能复生,死了之后就要去另一个世界,要怎么到达古代两河流域人们心中的冥界呢?进入冥界,要走很长的一段路,通往冥界的第一站就是坟墓。人们相信坟墓通向日落的方向,那里可能是冥界的入口。

死者的灵魂要穿过阴郁、荒凉的草原或沙漠,还可能被动物和恶魔袭击。如果他们经受住了这些,他们必须在一艘名为“umut-tabal”的船里过河。(Bottéro 1992, 276; Scurlock 1995, 1886)这可能和中国传说中的过忘川有点相似,然后,他们还要经过七道大门才能到达冥界的宫殿。

两河流域男性礼拜者形象

然而,经历重重险阻到达的冥界并不是一个好玩的地方。这是一个有去无回的黑暗世界:到黑暗的房子里,艾尔卡拉的神栖居之地。一旦进入了这个房子就不能离开,这是一条有去无回之路,进入的人被剥夺了光明,在那里,尘土是他们的食物,黏土是他们的面包。他们像鸟儿一样披着羽毛,他们住在黑暗中,看不到光明。”(Dalley 2000,168) “地狱的食物是苦的,水是咸的。” 同样,中国阴间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没有阳光,没有生机,灰蒙蒙的一片死气沉沉。

可是,有一些人在冥界的生活也是很美好的。《乌尔南玛之死》中表明,生前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死后也有较高的地位。冥界是人间世界的投影,分等级,有法律、习俗和原则,与苏美尔和巴比伦社会有很大的相似。同人间有人、神、恶灵相似,冥界包括人的鬼魂、神和恶灵。

在家族中,负责供奉死者的通常是长子,由于这个因素,长子可以继承较多的遗产。也有文献表明,子孙越多的人在死了之后越幸福,而没有子嗣的在冥界就只能吃土了。

乌尔墓出土的金饰

中国人认为泰山是五岳之尊,“岳”字的繁体字上面是“山”,下面是“狱”,一般说来上面表意,下面表音,但是也有人作山下就是地狱这一理解,高山的存在就是为了镇住下面的鬼怪。在苏美尔人的观念中,冥界的位置是不确定的。他们用符号“KUR”来表达冥界,kur的原意是山,兼具外国、高地的意思。

KUR的楔形符号

《伊南娜下冥界》中,伊南娜曾对侍从说:“我要下降到kur去,到冥界去。如果我不会来,就在废墟上为我哀悼。在集合地为我敲鼓。围着神的房子转圈。让你的双眼流出泪水,流到你的嘴上,流到你的腿上。像乞丐一样只穿一件长袍,去尼普尔恩利勒的神庙。” (Wolkenstein, Kramer 1983, 53)

事实证明,即使是贵为天神的伊南娜在去了冥界之后也没有全身而退,她死在了冥界。之后求助了其他神仙,才得以复活。而导致伊南娜死亡的,正是冥界的主人,伊南娜的姐姐,与她有关的就是“死亡、瘟疫、毁灭”等不好的词语。

女神伊南娜(也有人认为这是伊南娜的姐姐)

冥界,在古代两河流域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和世界其他地区人们心中的冥界差不多。在他们心中,生命并没有在物理死亡之后中介,而是在地球上以精灵或者灵魂的形式存在。躯体的死亡并没有割断一个人的存在,而是使生命以其他方式延续。

躯体的死亡也没有割断死人和活人的关系,正如冥界中鬼魂的福祉取决于生者的供物,生者的供奉越多,死者在冥界的生活就越富足。冥界也分等级、有法度,是人们寄托哀思和想象的产物,是两河流域现实世界的映射。

参考文献:

Nikki Zwitser, The Mesopotamian Netherworld through the Archaeology of Grave Goods and Textual Sources in the Early Dynastic III Period to the Old Babylonian Period. MD thesis. 2017

Samuel Noah Kramer, Sumerian mythology: a study of spiritual and literary achievement in the third millennium B.C. I. New York: Harper, 1961.

Shaffer A., Sumerian Sources of Tablet XII of the Epic of Gilgameš, Ann Arbor: Xerox

University Microfilms. 1963.

Skaist A., The Ancestor Cult and Succession in Mesopotamia, in: Alster B., (ed.),

Death in Mesopotamia. XXVIe Rencontre assyriologique internationale, Mesopotamia

Copenhagen Studies in Assyriology 8, Copenhagen: Akademisk Forlag, 123-128. 1980.

https://www.ancient.eu/article/701/ancient-mesopotamian-beliefs-in-the-afterlife/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637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