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这样的话:
“每个瞬间,当你看自己的孩子其实也是在看自己。当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着自己的人格。”
在很多的作家文章里,对于母亲角色的表达多是温柔、贤淑、善解人意等词语。类似的语句是她始终默默地奉献,为孩子毫无怨言。母亲坚强、善良、有主见,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母亲……
其实正是这样的母亲,他们培养出的孩子才会非常出色。要知道,年幼时期的孩子,对于母亲会本能性的有所依赖。所以,母亲在性格、行为及语言上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要怎么样使孩子的性格不跑偏,一直处在正轨上,而不是往母亲性格的相反方向发展呢?
这3类性格的妈妈,请及时改正自身的不足:
容易急躁、喜欢催促孩子
妈妈:东西收拾好没?女儿:没有。
妈妈:——快点!
妈妈:作业写好了没?女儿:没有。
妈妈:——快点!
妈妈:饭吃好没有?女儿:没。
妈妈:——快点!
妈妈好像一直在不停地催孩子做着各种事情,甚至很多妈妈还会对孩子边催边说,“速度快一点。”事实上,孩子也是想快的,只是快不起来。
孩子处在年幼成长阶段,很多方面发育并不成熟,身体协调性上会比较差,因而在做一些精细动作时会比较吃力。比如穿衣、系扣子等,看上去“磨蹭”和“拖拉”的孩子这个时候内心也是着急的,但他们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大人们不理解不说,还在一旁拼命的催促责骂,孩子反而什么都做不好。
长此下去,会使孩子质疑自己的生活节奏,以为自己出了什么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么就会变成和父母一样,爱焦虑;要么就是以一种更加拖沓的方式生活,以此表达对大人行为的愤怒。
“宅”在家里,沉迷网络世界
很多女性由于上班累,周末休息时多半是拼命补觉,睡到大中午直接起床吃午饭。玩手机、追剧是多数宅人周末的活动。很多妈妈在有了孩子后,这种习惯还是没有改过来。
户外活动不带孩子参加,撇在一旁的孩子又不能独自出门,最后就变成了和大人一样,宅家里看电视、玩手机。如果长期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孩子的内心会以为没有人关心自己,受了委屈也无人诉说。慢慢的,性格会变得孤僻、内向,不愿意外出也不爱和人沟通,显得非常胆小、怕事。
强势,喜欢控制孩子的一切
有个邻居,家中事务都由老太太管理,小到家里的柴米油盐,大到子女的婚姻。儿子和大学同学相恋,老太太却不同意,要儿子和老家的女孩结婚。因为老太太认为老家孩子知根知底,农村人也不娇气,好生养。
无论儿子如何不从,最后还是没拗过老太太,娶了老太太安排的女孩。婚后因为女孩嫌老太太儿子没主见、收入低,吵闹不断。老太太儿子心力交瘁,最后结婚没有一年就离了。
很多妈妈在陪伴孩子成长中,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孩子身上。认为孩子可以弥补自己曾经的遗憾,自己的梦想可以在孩子身上实现。
太过强势的母亲,通常父亲是无法干预的,这样就会让父亲的角色显得懦弱,孩子会误认为男性要像父亲那样。最后,等孩子长大后,他没有从父亲那里学到该有的尊敬和权威,身上也让人感受不到男性身上该有的阳刚。女孩子也由于从小的亲眼所见,对于妈妈的强悍,很自然的养成了霸道的性格。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63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