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家长不懂“边际效应”,只会让你的奖励,在孩子看起来索然无味

家长不懂“边际效应”,只会让你的奖励,在孩子看起来索然无味

本文由Ainee妈咪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有的时候父母为了激励孩子学习,都喜欢实行赏罚教育,而且有一定的效果,比如考试得第一名,买个手机作为奖励,报个兴趣班赠一套玩具。

慧慧对于自家的孩子,采取的就是这种赏罚规定,在孩子考试之前,都会对孩子说如果考试考得好,会有奖励。并且孩子也没有让她失望,在拥有奖励的时候,总是能够把事情做的非常好,时间久了孩子也把奖励当成了一种习惯。

有一次考试得时候,慧慧同样跟孩子说奖励的事情了,结果孩子成绩出来的时候非常差,妈妈问她的时候,成绩为什么下降的这么厉害。

孩子说:“我每次都能得到奖励,这有什么意思啊,我觉得无聊,不想学了。”这句话真是惊呆了慧慧,也让慧慧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教育方法有问题。

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乐乐的妈妈每次去开家长会的时候,在教室墙壁后面的荣誉榜,看着明明的贴花越来越多,表现的越优秀。

不过这次的家长会数量却减少了,回到家的时候,质问乐乐怎么学习成绩下降了,乐乐委屈的说到:每次都要贴小红花,我觉得太没意思了,我不想再争取了,我感觉没有学习的动力。

当然孩子进步需要奖励,这是可取的教育方式,在前期效果也会非常的明显,本身孩子各方面都不成熟、心性幼稚,会利用父母的一些漏洞,与家长谈条件,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家长只能无奈的妥协,时间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觉得奖励也很枯燥,同样会有很多负面的效果,对此家长应该值得深刻思考一下,到底哪里做错了?

“边际效应”让你的奖励索然无味

什么是边际效应,那就是我们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发展,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

举一个例子,大家可能就比较生动地能够理解了。比如说我们在饿了的时候,给你拿了一盘包子,你在吃的时候,第一个,乃至第五个非常香,最后吃饱了,剩下几个包子就不想吃,觉得不太好,好的感觉没有了。

就是这个,甚至达到了产生不好的感觉。物质消费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人们就开始对这种状况的消费会产生一种厌倦的心理。

奖励的方式去鼓励孩子可以,但要注意这些!

1. 别只有奖无罚

相信在孩心中,一定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父母又以奖励的方式来驱动孩子对于学习的动力,实际上只是一时的效果,社会上要求的能力,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是对于知识的不断探索,如果自己都不拿学习当回事,未来发展之路也会困难重重,怎样立足都值得深思。

家长用奖励来鼓励孩子,可以适当的采取,但一定不能忽视这一步骤,有奖要有罚,这是两个同时存在的事情。而惩罚也要有度,积极的引导孩子,给予孩子正能量,在取得进步的同时认识到这是自己本身的责任。

2. 要懂得奖励只是鼓励,不是买卖

孩子对奖励的理解是会影响到孩子未来发展的因素,孩子内心的成长,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奖励的尺度也要掌握好,不能稍稍有点表现就奖励,如果这样的话,慢慢发展下去依赖心会特别强,不利于孩子的内心发展。

不仅表现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在以后的为人处世中,也会受到影响。我们要知道奖励只是在鼓励孩子,如果忽视事情本身应有的价值,把奖励当做一种买卖的话,这样的教育陷阱,对于孩子来说负面影响超过正面影响。

3. 别让你的奖励变成威胁

我们之所以要去奖励孩子,就是想通过给孩子奖励来鼓励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可是在生活中有很多家长逐渐变得更加极端,家长不仅仅想通过奖励来鼓励孩子,更想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奖励做到完美。

如果孩子没有达到家长的期望,家长就会立马收回给孩子的奖励并且会对孩子进行一些威胁。可是家长不知道,家长给孩子的两种不同的态度,会对孩子内心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家长要掌握给孩子奖励的度,不要让家长的奖励变成一种负担。

4. 奖励别总一成不变

其实家长采用奖励式教育没有错,但是要变换方式,不要一成不变。奖励孩子的方式除了物质上的奖励以外,还有很多种。比如说和孩子一起玩,陪伴在孩子身边,或者给孩子做一顿好吃的,或者是带孩子出去旅游等等。

家长要让孩子在健康成长的前提下,给孩子进行奖励,让孩子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受到鼓舞,从而使孩子的身体和心灵都不断成长。

其实鼓励孩子的方式很多元化,只是你不懂!

1. 简简单单的夸奖

其实鼓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最直观并且最有效的就是简简单单的夸奖孩子。没有什么比父母的称赞更容易深入人心,家长的夸奖往往比物质方面的奖励更能让孩子记住。孩子会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小孩子会记得家长给自己的每一次评价。

所以,我们作为家长就要多给孩子一些称赞,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给自己的鼓励,那么孩子就会更加自信,积极阳光的面对生活,面对困难与挑战。

2. 当孩子的后援队

很多小孩子之所以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不堪一击,完全是因为他们从小被保护得太好了,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如果想要让自己的变得自强自立,就一定要学会鼓励孩子,当孩子的后援队在身后支持孩子。

其实家长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不仅可以让他们在身心方面有所改变,同时还会影响到他们的自强能力,所以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家长们一定要特别用心。

所以,家长在孩子失败后出现“畏难”心理时,应及时地鼓励孩子面对困难,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在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和收获。

3. 你温柔的微笑

“微笑”是形成一切美好事物的催化剂,“微笑”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好语言,同时微笑无时无刻不显现出它的魅力。在与孩子相处时如果我们家长能真诚地施以微笑,那么,孩子就会因为我们的微笑而被感化,从而表达的情况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面对孩子的我们,微笑更是举足轻重的,家长的一个温柔的微笑,它表达着些许亲切些许鼓励、些许赞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微笑”无时无刻不显现出它的魅力,所以我们要经常对孩子微笑来鼓励孩子。

4. 一个摸头或拥抱

摸头或者是拥抱孩子是一种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有调查表明,有70%的孩子喜欢父母的拥抱,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认为人的一生都需要父母的拥抱。

另外,研究发现,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皮肤饥饿感”,在父母与孩子的众多接触中,以摸头和搂着孩子的肩膀最能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父母的接触对孩子很重要,甚至可以让孩子铭记一生。

事实上,父母经常拥抱孩子就是告诉他们,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父母对你的爱都不会变,都会鼓励你支持你。因此,我们建议广大的家长每天都给孩子一个拥抱。

5. 诉说的你的期望

我们家长可以诉说出我们自己对孩子的期望,我们可以用很期待的语气来告诉孩子我们的一些期望,那么孩子看到了我们的情绪,也会受我们的情绪感染,孩子就会想让家长开心。

这也是孩子做事的一种动力,因为家长的期盼,孩子也会觉得高兴,从而孩子就会有想要坚持做下去的动力。

真正的把奖惩制度应用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中,还是有很多地方要思考。最理想的状态是,孩子在利益的角度下,能不忘学习的真正意义,把物质当成一种鼓励,没有奖励依然可以主动学习,有奖励那便是给自己的努力增添一道色彩,让自己更加的闪耀。

而并不是一味地与父母谈条件,如果要是让利益驱使,也是对于孩子自我的伤害,希望家长注意教育陷阱,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指引明灯。


我是Ainee妈咪,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2岁宝宝的妈妈,我们将会持续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儿母婴的经验和知识,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5741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