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从来不畏惧世俗的鲁迅,在亲情面前也不得不妥协

从来不畏惧世俗的鲁迅,在亲情面前也不得不妥协

(文/小良)

在我国妇孺皆知的作家不多,鲁迅就是其中的翘楚。

在我们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鲁迅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网上曾有这样的传言:鲁迅的文章已经不适合今天的学生过多地阅读,新版的语文教材将大大削减鲁迅的文章。

2019年秋,最新的部编版语文教材正式全面使用,网上的传言被击破。在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仍然用了一个单元的板块来让孩子们认识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要知道在整个小学阶段,用一个单元的板块来认识一位人物,除了毛泽东,就是鲁迅。可见在新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鲁迅的地位依旧牢不可破。

说起鲁迅,我们都会想起毛泽东对他的评价: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但是,从不畏惧世俗,以打破束缚人性的封建礼教为己任的鲁迅,在母亲的面前,也不得不妥协,接受了一场在他心底无比厌恶的封建包办婚姻,娶了婚前从未见过,毫无感情可言的朱安为妻,造成了朱安一生的悲剧。


朱安生活在浙江绍兴,与鲁迅是同乡。像许多中国女人一样,她具备了懂规矩和性情好的传统美德,在她24岁那年被鲁迅的母亲相中。1906年7月26日那天,鲁迅经过拜祖先、迎花轿的仪式与朱安结为夫妻。

鲁迅说过,与朱安结婚是母亲送给他的一个意外的礼物,是母亲在娶儿媳妇,“我只能好好地保养她供养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当夜进了洞房后,鲁迅坐了半夜。婚后第4天,鲁迅就逃回了日本。

1923年,北平女子师范的女学生许广平走进了鲁迅的生活。许广平听了鲁迅一年的课就喜欢上了这个不修边幅的老师,开始以写信的方式发起情感攻势。经过反复思量,鲁迅作出了决定,他终于答复广平说:我可以爱。


由于受到当局的通绯,鲁迅被迫南下,当时的文坛有关鲁迅和许广平的绯闻早已传得沸沸扬扬。如果娶了许广平岂不让广平成了小妾?为了不引人注意,鲁迅让许广平住在三楼、自己住在一楼,对外则声称许广平是自己的助手。

直到许广平怀孕,事情已经掩藏不住了,鲁迅这才负荆请罪,向母亲禀报真相。由于旧时代早有纳妾传统,老太太并不感到吃惊,反而因马上就能抱上小孙子而喜上眉梢从此鲁迅和许广平从同居走向了公开。


24岁的朱安从鲁迅离开那日起就和婆婆生活了一辈子一一这是她绝没有想到的。她天天做针线、料家务、侍候婆婆,她终日昐着先生回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她50岁时,等来的却是先生与许广平在上海的结婚照。

朱安绝望地说:“过去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地服侍他,将来总会好的。我好比是只蜗牛从墙底一点点往上爬,总有一天会爬到顶的。可现在我没有力气了;我待他再好,也设有用。”

朱安感到了蜗牛落地的伤痛,可她没有过分的嫉妒之心,她还为鲁迅和许广平有了儿子而高兴。她对人说,先生的儿子也是她的儿子。直到晚年,她还说:“我生为周家人,死为周家鬼”。


1936年10月19日凌晨1点,病重的鲁迅对许广平说:“时候不早了,你也该睡了。”这竟是他留给许广平的最后一句话。

只有许广平知道她的鲁迅还有多少事要做,还有多少文章没写完,还有多少构思没有实现,可是年仅55岁的鲁迅还是独自离去了。


在鲁迅的老家,可怜的朱安也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她身披重孝,在住处的南屋陶元庆画的鲁迅像下设置了祭奠的灵位,又供上文房用具,和丈夫生前喜欢的烟卷、清茶和点心。

朱安就用这种方式,无言地表达了对这个陌生丈夫的哀悼。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4451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