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为期40天的2020年春运拉开大幕,全国各地的火车站将迎来一年之中最严峻的考验,万千的铁路职工也要投身到这繁忙的40天中去了。
在京沪高铁济南西站,就有这样一个忙碌的身影,熙熙攘攘的候车室里只见他脚步不停,来回穿梭,服务着南来北往的旅客。他的名字叫胡善辉,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他的故事。
提起“胡善辉”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都不太熟悉。
但是如果换成“大鼻涕”这三个字,相信不少人就有印象了。
上世纪90年代初,纪实摄影师解海龙路过河南的一个贫困山村时,在一间简陋的小学教室里,偶尔拍下了一张著名的照片——“大鼻涕”。
照片发表后,和“大眼睛”、“小光头”等照片一起,成了“希望工程”的标志。
照片中,一个身着破旧的棉衣的男孩正在上课,只见他双手插进裤兜,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声的阅读着,连鼻涕流了下来都浑然不觉。这个男孩,就是胡善辉。
如今,29年过去了,当年的“大鼻涕”胡善辉,已经成为了京沪高铁济南西站的一名客运员。每天,他在自己的服务岗位上,扶老携幼、问询解答,为南来北往的万千旅客提供者热情的帮助。
去年,在车站的大力支持下,胡善辉组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服务小分队——“善辉善行”服务队。服务队的职责,就是以车站的“关切中心”为阵地,每天为前来乘车的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帮扶服务。在繁忙的时候,一天往返站台和候车室的次数就能达到30多次。
凭借优异的表现和热情、用心的服务,在2019年,“大鼻涕”胡善辉就荣获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优秀党员”、“济南西站2019年春运最美职工”等一系列荣誉,成为车站上下有名的服务明星,也成为周边同事们争相学习的对象。
济南西站客服中心值班员 彭菲是这样描述胡善辉的,胡大哥在平时服务重点旅客是特别注意细节,就比如说在寒冷的冬天,胡大哥会计算好列车到站时间,在列车进站时将重点旅客推到车厢门口,避免旅客在站台上长时间等候,胡大哥这种在服务重点旅客中一点一滴的细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是什么,让当初的“大鼻涕”胡善辉成长为了一名高铁人呢?又是什么,让他选择服务岗位、献身服务事业呢?这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胡善辉的家乡河南省王河里村,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荒凉又偏僻。一年里,他只有在生日那天能吃一次鸡蛋,过年时才吃一次肉。从小就靠放牛、砍柴、采茶来挣钱交学费。
解海龙的照片发表后,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不断涌向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胡善辉的哥哥成为了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他自己也顺利读完了初中。也就在这时,“感恩”,在胡善辉的心中种下了种子。
胡善辉说,当时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助,我连小学都上不完,那现在的我可能就不是一名高铁职工,而是老家山村里一个耕田劳作、采茶放牛的农家汉,继续在贫困中辛苦的生活。所以,我当时就想,将来一定要做点什么,报答给了我新生的整个社会。但是自己也没有其他的本事,但是身体还算健壮,所以我就想通过献身国防的方式,来实现自己报答社会的念想。
于是,初中毕业后的胡善辉,先是经历了两年的打工生涯,在达到了入伍年龄后毅然报名参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几年后,由于表现突出,胡善辉被调入驻守在济南火车站的“军代处”负责协调铁路军事运输工作,便由此与铁路结缘,直到2016年转业。
当时转业的时候胡善辉有好几个方向可以选择,除了铁路还有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经过考虑我还是决定到铁路来,一来因为长期在“军代处”工作,对铁路业务方面已经比较熟悉;二来人民铁路为人民嘛,为旅客提供帮扶,也是实现我“报恩”念想的一个好平台。
2016年,胡善辉正式入职济南西站,经过一年的实习期后,顺利走上岗位开始独立作业。正是在此时,胡善辉赶上了济南西站自创的“高铁儒行”服务品牌的快速发展期。通过车站组织的培训,他开始深入接触“高铁儒行”服务品牌的独特内涵。
“高铁儒行”服务品牌最初由济南西站管内的曲阜东站首创。这个站地处鲁国故都、孔子故里,他们把儒家文化与高铁服务相融合,精心培育了具有独特人文地理特征的服务文化。2017年,济南西站开始着手在管内十个高铁车站内全面推广该品牌,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高铁职工职业精神的培养工作。
不久,在车站的支持下,胡善辉把岗位选择了最繁忙、最辛苦的岗位之一——“客服中心”,并顺利成立了“善辉善行”服务队,很快,服务队的成员就有了十几人,整个班组的同事们全都主动加入了进来。胡善辉在儿时种在心里的那份“念想”,终于开始发芽、成长。
胡善辉说:现在最多的是帮助一些行动不便的旅客,比如坐轮椅的、拄拐杖的。比如来乘车的旅客,我们可以一直把人送到车厢门口去,然后对接好列车长和到达车站,为旅客提供全程的这样一条龙式的服务。
据周围同事们介绍,胡善辉服务旅客时非常热情,老远看见了老年人、残疾人等需要帮助的旅客,就会主动迎上去提供帮助。最多的时候,一天光推送轮椅就能达到30多个来回,忙碌异常。而在春运期间,这几乎是家常便饭。
一路成长,从大山里走出的贫苦孩子,伴随着一路温暖长达成人,如今正能量满满。当年的“大鼻涕”男孩,带着感恩之情和回报社会的愿望,找到了新的使命,越来越充实和快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30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