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老区里的新生活

老区里的新生活


1月10日,在江西省于都县梓山镇的一个扶贫车间内,肖卫红(左一)正带着4岁的儿子一起上班。肖卫红是附近安和村的贫困户,原来在广州打工。如今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后,她每月能挣2000多元。

1月11日,于都县总工会驻大富脑村扶贫干部李泉(图右)来到贫困户李文粮家走访。老人听力不好,很多琐碎的事情都要靠驻村扶贫干部帮忙解决。

1月10日晚,位于江西省于都县的滨江大道商业区内,《长征组歌》社区公益巡演正在这里举行。由当地老红军后代组成的合唱团身穿红军服,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倾情高歌,引来众多市民驻足观看。合唱团成立于2010年,至今已演出了370场。

1月11日早晨,于都县总工会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大富脑村召开贫困家庭会议,现场填写最新的《贫困户基础信息档案》。2019年,该村最后三个贫困家庭实现脱贫。

江西省于都县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于都县将迎来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期,目前已有144个贫困村全面完成退出验收。 脱贫攻坚的一线上,处处可见老区人艰苦奋斗的身影:有的干部常年驻村,每天走在扶贫路上;有的贫困户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找到工作,自力更生实现脱贫;有的困难群体依托政策兜底,告别了返贫风险;更多的人,是通过做好本职工作的方式,服务脱贫工作的大局…… 经过多年努力,如今老区百姓的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便是在贫困村,家家户户也都通上了水泥路,能喝到干净水、住上安全房。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此外,全县还组建了346个“一村一品”合作社,蔬菜、脐橙、油茶、肉牛、肉鸡等特色农业在各地开展起来,让每个贫困村民都能找到致富的路子。 物质水平提高了,精神需求也得到释放。很多村子有了文化广场,村民们农闲时跳起了广场舞,县城繁华的滨江大道上也时常响起红色歌曲。新年在即,逐梦在小康路上的老区人民正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感受新生活的美好。(记者 吴凡 摄影报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1813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