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逝去的岁月,乡村建房弘扬着一种上梁仪式的民俗文化,给那时的乡村带来不一样的欢乐和热闹,尤其是孩子们。
两年前,村头老马家的危房,被一阵暴风骤雨的侵袭,顶屋的梁断了,不能入居。为加快建设美好乡村的步伐,让百姓获得幸福感,经有关部门确认批准,拆除了危房,在原址重建新房。淸晨,东方太阳从五峰山巅窜出两丈高的时候,我听到“砰砰”,像炸弹似的礼炮声响。我经不住诱惑,独自去看,老马屋上梁时,一阵鞭炮炸响之后,冷冷清淸,失去了旧时岁月屋主上梁时,糖果从屋梁上飞出,撒落地面抢糖果的非凡韵味。
记得儿孩时,家乡哪家盖房子,我们一拔小伙伴,早早就嘴馋“明查暗访”哪天梁上好之后,一齐去抢喜糖。这是我们家乡的一种上梁仪式的民俗文化,就是在新房子四周墙和隔间墙都砌好之后,屋主人驮来正梁,架在正屋的墙头,正梁上还挂着亲朋送来的红布料一种喜庆的民俗仪式。同时,还用红纸写着“上梁择喜黄道日,立柱巧遇紫嶶星”之类的金光闪闪的对联语句。屋主人把梁架在墙上后,木工、瓦工师傅们用绳子,合力扯上屋顶,扶正。负责建造这座房屋的师傅,嘴里还唸着吉利话,什么“手扳云梯步步高,鲁班弟子上房走一遭,若问上房有何事,喜迎王母送仙桃。”“修了前堂修后堂,前堂修的阁楼府,后堂修的万年仓,座座仓中有余粮,一年更比一年強。”接着,鞭炮齐鸣,主持建房的师傅不断地朝下面观望的人群抛糖果,熟花生,片糕,以示庆贺,这种热闹的场面是人类文明史以来的古典上梁仪式的民俗文化。
新房子四周人头攒动,大人小孩已云集在这里。我们小孩一个劲地喊着,师傅,师傅,往这儿扔!师傅站立墙头,看看这个,望望那个,都是大熟人,没有好办法,只好全方位地抛撒下来。糖果之类的,有的在空中,就被人用衣兜接住,落到地上,等我们孩子寻找,也了无踪影。那个年代,吃到糖果、熟花生、片糕,也只有过大年的时候或是春节走亲戚时,才有的“美食”。我们小孩在人群里挤来挤去,寻找漏洞,好抢点过个瘾,止住唾唌。
那时,村庄新建房屋,上梁时抛糖果之类的东西,我往往抢不到。亊后,铁蛋、二毛、三娃等小孩们围在一起,掏出战利品,比着谁多谁少。这时候,不知谁喊了一声,没有抢到的,也要平分战利品,否则,以后就不和他玩了,就不是我们的好伙伴。这个消息让我高兴很久,因为我没有抢到,孩子们也平分秋色,从嘴到心里都甜滋滋的。
如今,舌尖上的美食文化眼花缭乱,孩子们很少吃糖果。村头老马上梁时,礼炮像抗战时的山炮齐鸣。可只有几位老年人前来祝贺上梁仪式,像是忘记了这古扑式的民俗文化,因为在这奔腾的年代,孩子们都上学,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在家里能干活的人也都下地干活去了,主人老马望着天门镇五峰山巅渐渐升起的朝阳,心里好像失落了什么。
作者:董四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15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