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湖南省、海南省和浙江省工作的时候,最头疼的一个事情就是招聘。很多刚刚走出校门的人,往往不愿意回到农村工作。我们的人力资源部门的人打电话给应聘者的时候,只要对方听说单位是在县城或者乡镇里面,连面试都不愿意来。即便入职工作,大多数也是因为暂时资格证还没有考到,心里念念不忘的是考个编制或者找个医院去找所谓“稳定”的工作。
本文分享一下陆步轩的故事,他曾是高考文科状元,北大才子,80年代的天之骄子,在他34岁的年纪,他操起了杀猪刀,开始了杀猪剁肉的买卖。
如今的他,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逆袭。我们看看他的故事,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你,或许有点启发。同时,我还要给你加入单采血浆站的五个理由。
北大学子的人生低谷
1989年,陆步轩从北大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长安县的柴油机场工作。由于地方小,人际关系复杂,陆步轩的事业发展并不顺利。他曾经先后做过多种职业,开过化工厂,也做过不少小生意。
陆步轩迷茫过,消沉过,但他没有堕落。在他34岁的年纪,他操起了杀猪刀,开始了杀猪剁肉的买卖,从一位地地道道的北大才子转型到了农贸市场的小贩。
2003年,他开始以“眼睛肉店”老板的身份卖猪肉,被媒体广泛关注,也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卖猪肉这个职业,与公众对于北大学子的想象相距甚远。以至于2013年4月,陆步轩受邀回到北大做创业讲座时,几度哽咽,称自己“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当陆步轩说出这话时,台下学子一片掌声,北大校长许智宏笑着说:
“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并没有什么不好。从事细微工作,并不影响这个人有崇高的理想。”“北大可以出政治家、科学家、卖猪肉的,都是一样的”。
对于许志宏这句话,陆步轩当时只是黯然一笑!
卖猪肉的陆步轩,此时正处于生命中最灰暗的时期。
卖猪肉做到“北大水准”
确实当屠夫的门槛很低,一个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样可以做,但这样一件普通的事情,能做成什么样的水准,就因人而异了。陆步轩却把卖猪肉这件事做到了“北大水准”。他从来不卖注水肉,一个档口他能卖出十二头猪。
即使陆步轩觉得自卑,感到绝望,在这样的日子里,他依然是认真的对待他的生活,他的生意,在猪肉生意之外,他也笔耕不辍,还写了一本《屠夫看世界》。
人生,最不能放弃的,是不断的自我成长。在人生的马拉松中,只要永远保持初心,不断奔跑,就永远不会失去希望。
即使你是卖猪肉的屠夫,只要你永远不丢失奔跑的心,只要你腰上的剑磨锋利了,你就有成为牛人的希望。
机会给有准备的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在陆步轩卖猪肉的同时,有一个和他极为相似的人,正在远方注视着他,并向他伸出手来。
他就是陈生!
陈生是陆步轩的师兄,1984年从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至广州市委办公厅。然而不到几年时间,他毅然辞职下海,摆地摊、种菜、做房地产、卖酒和饮料,成为一名商人。
真正让陈生和猪肉联系在一起,是媒体曝光陆步轩以后。“当时所有人都在不可思议和批评,只有北大的许校长说了句‘我北大的学生也可以卖猪肉’,这句话在我脑海里种下了颗种子,所以当我决定卖猪肉时,我说一定要卖出北大水平。”陈生回忆说。
陈生决定和陆步轩联手卖肉,做符合高端猪肉需求的品牌猪肉。
陈生和陆步轩自己养猪、自己卖猪。他们卖的猪,除了品种土,猪场还拒绝采用现代常用的定位栏,取而代之的是半开放式的大空间,让猪自由活动,猪场里还设有音响,专门给猪听音乐,因为他说猪和人一样,只有心情愉悦,才会长得又肥又壮。
陆步轩凭着自己多年屠夫的经验,和陈生合伙开办了培训职业屠夫的屠夫学校,他自己编写讲义《猪肉营销学》并亲自授课,填补了屠夫专业学校和专业教材的空白。学校越做越大,每年,“壹号土猪”都会招聘应届大学生,经“屠夫学校”40天培训,学习猪肉分割、销售技巧、服务礼仪、烹饪等,再前往档口工作。此外,他还结合自己当屠夫的经历,写出了不少屠夫学校的教材。
如今,陆步轩不仅是“壹号土猪”的品牌顾问,还是“屠夫学校”的校长,已经培养出了6000多名卖肉人才。2019年,各地猪肉价格持续上涨,陆步轩又开始尝试打造全品类生鲜供应商。工作之外,他还开了个人抖音账号,入驻今日头条写写文章,意外成了一个“老网红”。
那些命运给他的磨难非但没有压垮他,反而成了他人生的重要财富,成了他的立身之本。
陆步轩再也没有自卑感了,他说,将卖猪肉做到极致,“应该也不算给母校丢人了”。
人生逆袭
2020年,陆步轩54岁,已经从“抹了黑”的羞愧,变成“不丢人”的激情;从曾经的“天之骄子”到今天的“屠户大王”,这样的人生,充满了成长的正能量。
是啊,人生是一次马拉松,你有时候会看到一个人又一个人超过自己,看到自己孑然一身,充满孤独与绝望,甚至你会在比赛中跌倒……
然而,只要你仍然在奔跑,你所经历的一切,幸福也好,痛苦也罢,都将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成为你的力量来源。
感悟
人的一生很漫长,站在人生的某个特别的位置上,我们常常会自我怀疑,是不是这辈子就要这样庸碌地过下去?
有些人由此死心度日。但陆步轩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这个时代,更多的人选择了挑战自己、完美逆袭。
人生需要扛过去,扛过去,才能胜利。即使失败,也是虽败犹勇,因为你是自己的英雄!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说过: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
在我们眼中牛逼闪闪的人,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经历。
归根结底,一个人只有经历过深不见底的绝望,经历过别人的冷眼耻笑,经历过内心的挣扎悔恨,才能成熟和强大起来。
工作不妨下沉一点
如果你初出校门,走入社会,接到一份来自于单采血浆站的邀请,我给你接受这份工作的五个理由:
- 朝阳行业,受法律保护
单采血浆站是经省卫计委会批准设置、报国家卫计委备案的专业采供血机构。以血浆为原料生产出的血液制品是现代医学治疗疾病、减轻痛苦、拯救生命不可替代的有效手段,可以用于抢救、治疗得了血友病或狂犬病等多种临床急慢性疾病的患者,被认为是“救命药”。因此,采集血浆是解人危难、雪中送炭的行善积德行业,是关注民生保障、稳定社会、利国利民的行业!为此,前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带头献血浆时,曾经说过:“献浆和献血都是救死扶伤的善举,是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的标志。愿更多爱心人士投入到这一崇高的事业。”
2.具有挑战性的职业
在浆站工作,挑战随时都有,你不仅仅要熟悉你的业务,而且献浆员的 需求。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献浆员,并让他们了解你的商品和为人,激发他们的购买欲。为此,挑战便贯穿在整个推销活动之中。没有挑战的生活是平庸的,没有挑战的事业是没有效益的,不挑战自己就更不会有发展的。
3.有成就感的工作
在浆站工作,需要和人大量的沟通,工作其实就是做人,当陌生的大叔大妈通过你的讲解或者努力接受了献血浆,你拿走了他们的“担忧”,他们伸出胳膊去帮助他人的时候,也升华了自我。这时你就会有助人的快乐。你不仅提升了一个人原有的认知,还挽救了一个需要血液制品的生病,“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会感到欣慰和自豪。
4.跳出专业的圈子
浆站大部分工作人员是医生、护士或者检验人员,他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可能是听从了父母的建议,而并非是个人的兴趣爱好所在。如果去医院,就需要在专业领域不断精进,弊端就是人会被限定在一个领域内。在浆站领域,专业能力也很重要,但除此之外,还为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浆站的上级是血液制品公司,旗下有多家血浆站,人才是流动的,你有机会去一些没去过的地方,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同时,浆站的晋升通道非常快,很多90后已经进入管理层。整体来看,行业是缺乏复合型人才的,大部分浆站也是很注重人才的培养。可以让人跳出专业的圈子,多一些维度去思考问题,建立复杂网络的连接能力。
5.让你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这几年“下沉市场”这个词很火,我之前也发表一篇“如何在下沉市场打胜仗”的演讲,而单采血浆站属于下沉市场的神经末梢,因为我们触及每个村。“下沉”还被称为新的互联网市场增长点,我们浆站从业人员也可以说都是“下沉”市场的运营专家,我们的方法最接地气,就是“降维”减少那些花里胡哨的操作,减少那些繁复的界面,让小镇青年和休闲大妈们获得更直观的体验和感受。你如果具备超强的运营能力,就不需担心未来的发展,不管走到哪,不管是哪个行业,都缺实战的运营人员。
当然,如果你从校园毕业,顺利进入了血浆站工作,你一定不要抱着得过且过或者安于现状的思想混日子。一定要脚踏实地,继续奋斗。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足够的渴望、足够的耐力,老天爷就会在那种全是墙的地方给你开一扇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02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