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大家的心目中可以算是一个明君了,上有康乾盛世,下有无数微服私访民间,惩善除恶,铲除贪官污吏的故事。
康熙皇帝是清朝正式建立后的第四位皇帝,没有继承父亲的懦弱避世,反而继承了他爷爷和祖爷爷的杀伐果断,显示出了中国古代皇帝应有的治理国家的凌厉手段。
对内,一上位就除掉了威胁自己的鳌拜,有谁不服镇压谁,比如藩王们;对外,收复台湾,驱赶外掳,签订《尼布楚条约》,就是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人物,内能治国出康乾盛世,外能收复国土,使帝国更强大繁荣,民间一片赞叹之声,古之少有的明君,但是恰恰是这样一位帝王,偏偏因自负而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错失了一位人才,错失了一个称霸世界,当世界霸主的机会,实在可叹。
十六世纪六十年代,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起兵,康熙派正南大将军带兵剿灭三藩之一耿精忠,随军只带了一个人出征,既不是谋士,也不是得力下属,更不是子嗣后辈,而是一个毫无相关的不满26的青年男子!这个青年男子才华横溢,掌握着一项就算是现在的世界,都少有人掌握的技术,在康熙年代更是世界顶尖的!平定叛乱都是小儿科,就是用来开疆扩土都没有问题!
他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叫戴梓,丰厚的物质基础为他能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上天资聪颖,从小就喜欢制造器械,独立研究出了很多杀伤力强大的火器,有的甚至能百步穿杨,弹无虚发!自从戴梓研究出了一个杀伤力极强,又精准强大火器后,就一直寻思找个机会献给朝廷,这次正南大将军的出征,就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他当然不会放过。
根据火器可以连续发射二十八次的特点,他起了个名叫连珠铳。这连珠铳可以说是超前科技,是头一份儿!在这之前从未出现过可以连发的火器,都是装一次子弹发射一次的。
为此,正南大将军胜利回朝之后,非常给力地向康熙皇帝推荐了戴梓这个人才,或许是康熙看到他太年轻,就只让戴梓进翰岭院当了一个清流文人,编撰书籍,这不是大材小用,鸡同鸭讲嘛!戴梓当然对这些没兴趣,仍然研究自己的东西。
直到十六世八十年代,西方国家来使者朝拜,为了炫耀,送了康熙一只“蟠肠鸟枪”,康熙大怒,马上下令戴梓过来,让他在几天之内做出一个比西方国家送来的更好的火器!戴梓不负众望,不出5天就做出了更好的鸟枪,震惊了使者,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中土之国。
经此一事,康熙终于认识到了武器的重要性,有了危机感,于是重用戴梓,命令戴梓专门研究火器。戴梓不负众望,短时间就研究出了“冲天炮”。康熙为了显示重视,带领群臣亲自观看炮弹发射,炮弹一发出,毁灭范围极大,树木烧毁,炮弹裂开,杀伤力很强,康熙一个高兴之下就给这个炮弹一个“威远大将军”的名号,在后来的康熙出征蒙古的时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戴梓的名气一大,就免不了有些小人羡慕嫉妒恨,妨碍了某些人的谋财之道,其中伤害最大的就是以火器大家自称的洋教士南怀仁,一看有人研究出了比自己的火器更厉害的火器,立刻想方设法,栽赃陷害戴梓。最终在康熙的飞鸟尽,良弓藏的心理作用下,为了不让戴梓为他人所用,居然直接把戴梓流放到了关外的东北,永不录用,直到最后病死。
如果这35年,戴梓不是在冰天雪地中受罪,如果能得到良好的条件继续研制火器,以戴梓的才能,保持这种研制势头,岂有日后的八国联军进犯?岂有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而这一切都成为了假设,都断送在了康熙的一个错误决定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0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