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5岁萌娃的李女士(化名),最近发布了一条视频吐槽自家孩子:“陪你睡了五年了,真的好讨厌和我睡觉的你”,镜头一转,便看到李女士5岁的儿子手指插在了她的鼻孔里面呼呼大睡。孩子5年了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入睡习惯,导致她鼻孔一大一小,李女士对此无奈又心烦。
视频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纷纷留下自家孩子的奇葩睡觉习惯:
@钱多多:我儿子睡觉要揪我头发。
@幸福的小Q:我家是这样,我天天都痛苦死了,两个鼻孔都没法喘气,我都是用嘴。
@SU.MAMA:我儿子每晚都要捏我的嘎子窝才能睡 真的烦死了。
抓耳朵、抠肚脐、挖鼻孔、摸肚子、掐喉咙等,0-6岁的孩子大多数都会有这样的入睡“怪癖”。面对孩子这样的怪癖,妈妈们只能把苦水往肚子里咽,默默告诉自己大些了就好了,谁叫是自己生的呢?
同时妈妈们也会很疑惑,孩子是通过这些“怪癖”在自己身上寻找安全感吗?还是孩子有心理疾病呢?妈妈们为此也是焦急不已。本文将告诉你为什么孩子会在小时候存在这些怪癖。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怪癖”的入睡行为?
孩子是世界上最纯真无邪的存在,他们的“怪癖"行为背后其实都反映着孩子内心最真实的世界。
- 缺失安全感
孩子0-6岁这个阶段,他们的内心是很缺乏安全感的。在面对成长过程中内心的害怕和恐惧时,有的孩子承受力强,所以不需要任何安慰物;有的孩子承受力弱,就需要一些安慰物来增强内心的安全感。如:摸妈妈耳朵、头发之类的行为。
- 无法做到独立入睡
孩子的睡觉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从需要大人陪伴到安抚物陪伴再到自主入睡。这三个阶段代表了孩子从婴儿期成长到大的体现。当宝宝出现需要某些怪癖行为才能入睡时,宝宝的睡眠期就来到了第二阶段,因为他们还未具备自我入睡的能力,所以就用这种方式留妈妈在身边安抚自己进入睡眠状态。
- 恋物情结
恋物情结是指“孩子对某一事物产生强烈的心理依赖,这个物品能让孩子从中获取安全和快乐”。这也是一种依恋替代,在幼儿时期能够让宝宝培养自信和自控力,从而具有较好的情绪适应能力。这个替代物可以是妈妈的胳膊、妈妈的耳朵、妈妈的肚子等。
孩子的这种恋物行为大多出现在6个月之后,2岁之前不太明显,3岁左右开始表现强烈。
- 依赖性过强
部分孩子无法从婴儿期的依赖心理顺利转变,仍然像婴儿期一样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关爱。不同的孩子这种依赖性持续的时间和程度有所差异,这种依赖性一般在5岁左右会自然戒掉,但如果过强或是持续时间长(持续到6岁)后家长就要引起重视。
如何纠正孩子的“怪癖”?
一般来说,孩子在3岁前基本不用担心孩子入睡有“怪癖”的问题。这时正是孩子对物品形成依恋的时期,也正是不易入睡的时期。但如果孩子到了5-6岁后还未戒掉,那么家长就要介入纠正孩子的“怪癖”。
- 增加和父母的接触和交流
孩子的“怪癖”大多源于婴儿期依恋替代方式。导致他们内心安全感的缺失。所以父母可以在平时多抱抱和亲亲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给予的爱和安全感。孩子的内心一旦得到满足和安全感,他们的“怪癖”就会慢慢消失。
- 寻找替代物
父母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替代物,如玩偶抱枕等软软的玩具,尝试用这些替代物陪伴孩子入睡以此来达到孩子内心的安抚和慰藉。这样先完成从父母的安慰到实物的安慰过渡,能够很好地缓解孩子睡眠的过渡期,消除孩子的不安情绪与焦虑。
- 和孩子多沟通讲道理
孩子如果到了5岁还有严重的“怪癖”,那么家长就要开始和孩子多沟通交流了。给孩子讲道理来引导一下,并且换位感受一下这些“癖好”给妈妈带来的不适。这个阶段的孩子是能够理解的,孩子才会有意识地慢慢改正自己的行为。
家长要学会理解孩子身上的“怪癖”小行为,因为这些都是每个孩子个体差异所造成的性格和心理特征。他们内心缺乏的力量大多是家庭做得不好之处,家长给予孩子一些时间,耐心引导,少一点责备与要求。这样孩子才能成长得更好,不是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92118.html